我们选灯选了一礼拜。是因为我老早就说房间里可以简单一些,但灯光一定要充足,主灯一定要好看。在我的想象中,主灯应该是一盏水晶灯,几何状的水晶灯。灯珠闪耀密集,把房间照得亮堂堂。当我说出我的想法,wu嗤之以鼻,说我们家是日式风格好不好,你能不那么俗气吗?接下来就是去宜家逛灯具区他指给我看的所有灯我都不发表意见。他说,你倒是说句话啊。我说我不喜欢宜家的灯,它们太宜家了。
他心平气和地说,这样吧,灯这个部分你来决定吧,你定什么就什么,反正以后装出来人家要说灯是唯一的败笔我也认了。
之后我们连着两天去了国际灯具城。我基本上已经了解目前灯具市场的流行趋势,主打还是欧洲宫廷系和欧洲简约系,基本上都跟欧洲脱不了干系。我俩腿都快断了,期间屡次跑出去买冰激凌吃。逛得头痛眼花也没碰到一盏一见倾心的灯。我把所有水晶灯店都逛遍了,大的水晶灯太长,小水晶灯又不够亮。横看竖看觉得都不对。
回家痛定思痛。我忽然了解到原来灯具城的灯之所以不被我喜欢,是因为它们都有太强的存在感。作为一盏灯,除却它要提供充足的光之外,它最大的美德就是没有存在感。
带着这个心得,我们又去了宜家,去存在感的灯在宜家比比皆是,这是一开始我不愿选择它们的原因,我之前错误地以为一盏灯,必须有很强的存在感。是因为,在我仅仅考虑到灯这个因素的时候,我错误地将它当成了主角。可它哪里是主角,它明明就是配角,一个不能缺少的配角而已。
我们在宜家挑了几乎所有的灯,都是最简单的圆圆的灯珠。wu很高兴。我们最后用很少的钱解决了这个头痛的问题。
每一样东西,自有它存在最大的理由。除却那个理由,太强的存在感会变成不被选择的理由。
去存在感。去存在感。去存在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