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毋庸讳言,教师偶尔也会讲错。比如汉语教师,多音字,发错音;声调,错了;写汉字,笔顺错了,或者笔画不对——当然,尽量不要错,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楷模,不敢错,不能误人子弟。所以老师上课前需做充分的准备,备课,几乎是一个做不完的事;上课过程中,每一笔都要小心谨慎,每一声都要清晰准确;下课后应当及时反思,一旦发现不足或者错误,当然应该尽快纠正。万不可心存侥幸以己(其)昏昏使人昭昭。
我们年轻的老师们大都是汉语本体博士,或者是对外汉语硕士,汉语知识有扎实的基本功。反倒是老教师们更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正如我本人,需要时时如履薄冰,因为不规范的小学教育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偶尔会露出羞涩,明知两种笔顺一对一错,一出手就写了错的,这是有的,如简单的“火”字的笔顺,不同学者的书有不同的写法,我是从善如流了,可是规则又变回去了,这只是举一个例子。总之要多看书,不断纠正自己。这个三天假我每晚拿出一点时间,描字。张朋朋老师的《汉字书写入门》,我一页一页写,连着甲骨文、小篆的写法一起写,发现有不少的错误,(也很无奈,现在没有错儿的书,很难得了)所以膝边还有《现代汉语词典》、《常用汉字图解》、《汉字字源入门》等作参考,一边学习,一边修改。其实这样基础的功夫我一直断续在做,只是在不同的阶段,好像总需要再来一遍。经年累月,皓首穷经,只为了上好一节课,所谓学高为师。我资质有限,做不到学高,至少我有一个目标。
仍然会有错。其实,出了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出了错怎么办。我的经验是,出了错,马上就改,越快越好,而且一定要张牙舞爪夸大其词地强调:老师错了,对不起。正确的是……一定要通过纠正老师的错误,强化学生对正确的印象,把坏事变成好事,老师的错误反而让学生深深地记住了正确的那一个,而且,要保证、要验证、要确定每一位学生都记住了正确的,上课时改正、e-mail道歉、确认什么是正确的。一方面,学生确实学会了正确的,另一方面,老师的行为本身:勇于承认错误,敢于否定自己、纠正错误,就是为学生树立很好的榜样,他们将来也会有错误,错了就改本来就是正常的正确的做法,所谓身正为范。做任何事,首要的都是做人。心里有学生的老师一定能做到知错就改。
为人师者,必须终身学习,随时随地学习,更要好好做人,就如我们家老编随口说出的一句话:教中国文化的老师,一定得是一个好人,否则他自己都不理解的东西怎么教给学生?什么课都是一样,不学习,不做好事的人,怎么敢为学生解惑、授业、传道?道理很简单,却值得我们终身为之努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