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复图书馆的坚守和信息媒介的易变性

(2025-09-21 08:52:08)
标签:

信息

媒介

载体

书评

上海

分类: 感想
本人写的书评“一个时代的文化生活记录——读王炳南《那些年,那些人》”在上海黄埔区明复图书馆主办的《读书乐之友》上发表(2025年第4期,8月31日,总第213期,第3版)。
那书的作者王炳南是盛泽新生丝织厂创办人王鸣泉长孙,新生厂继承人王雨生长子,年轻时候家境殷实,做教师之余喜欢拉琴、画画、写作,颇有见识。晚年是京剧名琴票,达到专业水准。他的书,描写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生活,很有价值。书中对上海一些事情,有独到的看法。
例如,关于上海“老克勒”,作者认为,应该是“老克拉”,“克拉”是英语"Class"的音译,级别的意思。“老克拉”是指:从前经济上、生活上、文化层次上、职业地位上级别高,现在有点落魄的人,而不是我们大多数人理解的那种浮夸炫耀的公子哥儿。
他儿子王尔立从事外贸工作,支持父亲写书,这是一种很好的养老方式,我个人觉得比到处下逛撒钱更有意义。
明复图书馆发表这篇书评,也非常恰当,因为作者所记录的那些事情,也正是那个地区发生的。作为一个区图书馆,理所应当介绍本地发生的事件。明复图书馆离我家不远,都在陕西南路上。那图书馆就在绍兴路出版一条街拐弯口,但我从来没有进去过,看着门面比较特别。
《读书乐之友》创办36年,而且出版形式、出版频率都没有变化,这本身就是奇迹。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人坐不住了。有一些所谓的“专家”说,现在大家都用微信了,谁还看微博啊。这话貌似有道理,其实逻辑很混乱,因为微信和微博谈不上媒体的不同代,只是不同的传播方式。那些人还认为,印刷版没有必要出版,甚至PDF版都没有必要做。他们不知道,微信也只是一个匆匆过客,长久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