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编目文献翻译的苦衷
(2025-02-22 15:44:40)
标签:
图书馆编目元数据翻译语言 |
分类: 编目 |
近30年来,国际编目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有一些概念越来越理论化,出现了新的概念。
于是,我们就遇到许多难以解释的的概念,还有不好统一的术语。
例如,Description,传统编目中是“著录”,元数据制作中是“描述”。Element,在传统编目中是“单元”,在元数据制作中是“元素”。对于外国人来说,概念没有变,但是对中国人而言,不换一个说法就不行。但是,如果遇到两种语境同时存在时候,就不好翻译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制定标准的人都互相不沟通,特别是跨学科的情况下,做信息技术的不学图书馆学,而做图书馆工作的人也不懂信息技术。
在传统编目中,Designation翻译成“标识符”,而现在编目中的ISBN等Identifier,也翻译成“标识符”。
Indexing,在编目中是“标引”,而在信息技术中是“索引”。Heading,同样在编目中的不同语境下,会翻译成“标目”或“标题”。
MARC的原意是“机读编目”,在中国图书馆文献中,都被翻译成“机读目录”,甚至国家标准也如此。
关于Monograph,翻译成“专著”,也有点约定俗成的感觉,但是确实前辈翻译错了,也很少有人理解。
在英文中,用完了单词,还有人用拉丁语或者希腊语表达新概念,例如Nomen, Persona,
Thema。
编目理论内容多,但在图书馆学里面还是一个局部的领域,未必大家都知道。而且,即使学过图书馆学,编目也就是一门课程而已,不会深入到其中每个局部的领域。所以,与人谈起编目中的概念,就显得很费劲,甚至有人认为你讲错了。
一些术语,在单独一个文件里还能自圆其说,在整个编目领域一起说,就无法自圆其说了,更别说放在更大语境(图书馆学或者更广泛的信息领域)。例如,FRBR,
ICP, RDA, LRM,
MARC等方面,都有同样的单词被翻译成不同的中文术语。没有人想起统一这些术语,而且我觉得也没有人有能力统一。只能等待下一次大变革,或者说范式转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