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书蠹精
书蠹精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451
  • 关注人气:81,9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家标准工作的甘苦

(2024-03-31 16:30:09)
标签:

标准

国家标准

国际标准

科研

科学

分类: 感想
算起来我做过的国家标准有6个,我主持的有两个半。为什么半个?说起来复杂,不说了。
这些标准中,做起来最费脑力但不费心的是15年前的《信息与文献 术语》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Vocabulary) (ISO 5127:2001, MO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4894—2009,代替GB/T 4894—1985, GB/T 13143—1991)(2009年9月30日发布,2010年2月1日实施)。
开始做的时候没有说让我负责,我只是承担了大量工作,参与者都是业内大咖(孙平、徐引篪、刘春燕、沈玉兰、孙蓓欣),大家一起讨论,持严谨的学术态度,有问题就提出,决定的事情就遵守,没有吵架,没有背后议论。完成后,大家看我比较辛苦,就让我负责了。标准里如此大篇幅的不太多,我那几年确实非常忙,但也利用点滴时间抽空完成。
做术语工作比较麻烦,外文同一个词,对应我们好几个词;有时候外文多个词,对应于我们一个词。如何区分,如何定义,都需要斟酌。还有,不能循环定义,还要尽量符合中文表述。
不过我感觉,国际标准的修订和有关领域也不完全同步。最新的国际标准,一些图书馆领域术语都已经过时,也许参与的专家不懂行吧。
有人把标准与科研等同,也不完全正确。做标准应该是行业领军人物,做出来的东西大家才服气。
有一些人对标准工作“双标”,开始做标准的时候随意指派人,说“现在做标准很多人都行,让年轻人锻炼一下吧”。到标准完成了,又说“这个年轻人做了标准,水平该有多高啊!”,这职称一定得上去。另外又有人说,标准不靠谱,我们不执行,参照一些内容即可。这些说法,都不具有科学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