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盘储存的考验

(2023-08-05 19:44:54)
标签:

光盘

储存

载体

cd-rom

可靠性

分类: IT
整理光盘,感觉到光盘可靠性确实不很大。20年前的光盘,不少都读不出来了。
介质本身是一方面问题,也涉及介质质量、存放环境等。有时候直接叠放,光盘相互之间摩擦,造成表面不平整。
此外,还有格式问题。我看那时候我们的光盘,大多数都是自己开发的软件,驱动光盘读取内容,所以里面东西即使可以读取,也不能打开内容,因为现在的操作系统和软件不一定兼容;而美国和国际图联的不少光盘,早就用html格式,还有PDF格式,阅读没有障碍。
有一种贴膜的光盘,塑料开裂,才露馅,就是表面一层金色的膜。之前见过这种光盘,但不知道是这种结构,真很坑人的。如果临时储存传递数据还凑合,长期保存肯定不行。在光盘出现的早期,大家还都不太懂行,给人有机可乘。我是当年最早使用光盘的人,写了不少介绍只读光盘的文章,不过都侧重于数据内容,没有仔细研究过介质。
备份过程中,我想:光盘备份的软件设计者,难道没有人提过意见吗?几个文件同时进行,光盘就来回换扇区,嘎嗒直响,效率降低。只能手工暂停,逐个复制,速度提高10倍。虽然速度提高,需要我随时关注复制进程,不让驱动器闲着。不能直接设计成逐个文件排队进行吗?不过,对于数十甚至上百图片都在10MB左右的光盘,就不适合用这种逐个排队的方法了。
微博网友答:“光头寻址读写应该与磁头寻址读写的控制基本上相同吧?多个文件进程并发,好像从来不是弄好一个再弄一个。”看上去有道理。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了。
碰巧最近看到一幅漫画,“储存介质的进化 / Evolution of Memory Storage”,展示从纸张到软盘、光盘、优盘,再到云盘的过渡,犹如人类进化那样,从多毛爬行到少毛飞行。不过云也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分布在各地的硬盘,严格说这漫画也不准确,搞笑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