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书蠹精
书蠹精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80
  • 关注人气:81,9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民族歌剧《青春之歌》观后感

(2023-04-30 17:56:16)
标签:

国家大剧院

民族歌剧

歌剧

青春之歌

评论

分类: 音乐
有机会欣赏原创民族歌剧《青春之歌》,而且都是A角,宋元明、韩蓬、周正中、蔡静雯、关致京主演。
作曲家张千一的名字我很熟悉,除了那家喻户晓的《嫂子颂》,还因为我的好友钱仁平教授经常提及,他的导师杨立青教授我也有机会见过,都是业内大咖。
他用的音乐语言我不陌生,他自己在节目单里还介绍了序曲开始1-16小节和17-24小节的两个青春主题。他试图用尽可能多样的古典歌剧的手法,包括重唱、合唱、舞蹈等。特别是不同旋律不同歌词交织在一起的三重唱,在民族歌剧里很少见。好像全剧都没有对白,这也不同与其他民族歌剧。
作曲家自己介绍:“这部歌剧的总体音乐风格应该归属于欧洲晚期浪漫主义,其和声语汇以半音化体系为主,许多片段也明显带有西方曲体特征(如:回旋曲、圆舞曲、赋格段、三部性曲式结构等)。当然,也融入了一些二十世纪风格和三十年代‘群众歌咏’式手法,让属于‘近当代’的那段历史通过更加丰富的音响构成展现出来。”
“蛋交”的表现不错,乐队不完全是伴奏,感觉不少段落是和人声的对话,时而刺耳,时而和谐,表达角色的不同情绪。低音铜管份量比较大,有时候声音太响,盖过人声,也烘托了剧情气氛。
我这几次看的歌剧,都是用两个长方形斜坡转台,配有大屏幕LED视频和转台上的小屏幕,起到多媒体效果。
剧情展开不面面俱到,有一些地方不写实,特别是王晓燕牺牲前后的场面。
故事情节是我们年轻时代所熟悉的,那种理想主义的情怀,至今还念念不忘。
一层楼座不少青年人,感觉都是音乐专业的学生,特别为女一号捧场。集体谢幕时,有人喊Bravi,应该是懂行的人。一般情况下,能喊Bravo就不错了。
节日期间我一般也不喜欢外出。因为看戏,去大剧院。到了西单,才知道甩站,必须自己步行。到了音乐厅,才知道步行也只能单向,必须从南侧绕道。费了好大劲才进入大剧院。幸好我平时对时间控制比较好,还没有晚,也算见识了这阵势。地铁的警察阿姨热情问我是否需要帮助,我很感动,让她给我指路,结果出来后发现错了。也许她也不认路,或者太忙弄错了。从音乐厅到前门的路上,看到几个我熟悉的国交乐手,演出前抽烟、溜达。我不去看他们的演出,也不好意思搭讪。
到大剧院西侧,却被保安拦住要求出示购票信息。我说我没有票,进去拿票,他们倒没有为难我,马上就放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