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族歌剧《山海情》:民族和世界的融合

(2023-03-11 17:58:24)
标签:

民族歌剧

国家大剧院

评论

歌剧

移民

分类: 音乐
这几年有机会看好多次民族歌剧,不一样的体验。
三八妇女节,我去大剧院观看民族歌剧《山海情》,贵阳交响乐团伴奏。
本剧再现上世纪90年代以涌泉村为代表的宁夏西海固人民搬迁至银川近郊永宁县境内,从无到有建立经济开发区的移民史,纪实呈现了中国脱贫攻坚事业的伟大成就,分享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宝贵经验。本剧剧本创作在电视剧的基础上充分融入歌剧艺术特点,在凝练的故事中塑造出真实可感的人物,音乐创作更充分吸收并呈现宁夏“花儿”等民族音乐风貌,台词表述具有鲜明闽、宁特色,舞美方面生动呈现宁夏地域元素,突出“脱贫之路”的鲜明寓意,展现携手共进的合作精神。
本轮演出由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执棒,携手王宏伟、马小明等十余位实力唱将,与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队、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及贵阳交响乐团共同演绎脱贫攻坚之路的动人篇章。
民族歌剧《山海情》:民族和世界的融合

我有幸观看了第一场,都是名角,王宏伟扮演得福(男高音),龚爽扮演水花(女高音),金郑建扮演陈金山(男高音)。
序曲响起,我突然感觉这出戏与其他民族歌剧不同。音乐厚重,配器丰富,和声饱满,声部多样。唱段的安排,有西洋歌剧的感觉。而且,独唱、二重唱、三重唱、间奏曲,也都不缺,就是织体不很复杂。
为什么国家大剧院的剧目,不由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伴奏呢?我知道,大剧院乐团正好在外巡演,这是原因之一。贵阳交响乐团这几年发展迅速,水平较高,也是另一个原因。张国勇是国内顶级指挥家,擅长歌剧,更为这次演出添彩。
演出前10分钟,导演出来介绍,为大家导赏,讲述了创作过程。提到现在闽宁镇,生态环境非常好,堪称典范。
全剧故事情节简单,基本上一幕一件事情,贫富、爱恨、走留等强烈的戏剧冲突,都为歌剧的成功创造了条件。与有一些原创歌剧的面面俱到的做法相比,这出戏确实经过精心打磨,考虑了艺术效果和受众接受度。
本歌剧没有宣叙调,好像有一小段有点宣叙调的感觉,而大多数对话都用浓重的方言,而咏叹调则是标准的普通话。有一段大概男主角走神,对白用了普通话,马上又改回了方言,观众估计也不很注意。这样的处理,造成民族与西洋的强烈对比,也是两者融合的尝试。
在大结局前十分钟,太奶不同意搬迁,我看到这时候,就想:“还有十分钟,能结束吗?”果然,她话锋一转:“迁村对不起先人,不迁村对不起后人。”这样,就圆满了。
民族歌剧《山海情》:民族和世界的融合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穿插在剧情之间的女高音“走咧,走咧,走远了”,很有地方特点。全剧的主题也就是“走”和“留”,走出大山,走出内地,走向大海,这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大结局前有几个小号独奏,倒数第二段进行曲节奏,没有把握好,不过这也很不容易了。西班牙小号手Fernandez最后一次为贵阳乐团效力,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舞美是简约的风格,主要就是一个大斜坡,来回转动,大屏幕背景变化,基本思想都表达了出来。
散场时候看到不少女生在合影,估计是单位组织观看的。有女生说,坚持下来也不容易啊。确实,如果不爱好音乐,三个小时的歌剧,对于年轻人来说确实有点枯燥。
民族歌剧《山海情》:民族和世界的融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