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的“礼品费”

标签:
图书馆自动化采编外文报酬 |
分类: IT |
整理东西,发现1998年1月12日外文图书编目部给我的便条:
“顾先生:感谢您对我部自动化工作的关注和帮助。100元小小礼品费作为我部对您的感谢,请笑纳!
/ 外编部
/ 98.1.12”。
当年,北京图书馆的采编工作分散在三个部门:图书采选部、中文图书编目部、外文图书编目部。报刊部是独立的部门,不在大采编里。周和平馆长认为,采访工作要统一管理,不允许分头采访的情况继续存在。我在图书采选部工作,与外文编目部是上下游关系。外文编目部实际上就三个科组:西文图书编目、俄文图书编目、东文图书编目。西文图书编目组最早尝试自动化,也就是用光盘数据打印目录卡片,节省著录、卡片制作和印刷的人力。
因为外文编目部没有合适的人维护局域网系统,而我当年在图书馆内是非专业的“大拿”,于是他们就请我帮忙。当然,我也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恩怨,更不要劳务费的。
他们给我100元“礼品费”,其实就是过年时候为了感谢我而给的“劳务费”。看笔迹,应该是老主任李仁年老师的字。那个年代,好像不太好意思现金酬谢,一般都买成礼品送人。所以,他们写“礼品费”,意思就是让我笑纳。
我查了1998年的收入,当年上半年月工资391元、奖金597元,平均月工资是988元。这样100元也就不算特别大的钱,也就是一个感谢的意思。
外编部能拿出这笔现金,也是不容易的事情。当年财务管理没有那么严格,部门有现金可以自己支配。
1998年,也是我人生比较特别的年份。就在那年4月,我就被提任为图书采选编目部下属外文图书采编中心主任,接管了现在外文采编部除了报刊以外的所有业务。也是在那年7月,我晋升为研究馆员职称(实际评审是在1999年初)。
1998年12月,北京图书馆正式更名为国家图书馆,虽然之前一直英文名称就是“国家图书馆”,而且也一直行使国家图书馆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