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读秋风:石中英《我爱秋风劲》随感
(2020-08-21 21:07:35)
标签:
香港随笔书评阅读文集 |
分类: 读书 |
这是包含60篇短小精悍、富于张力的珍贵故事的短篇随笔集,原作于上世纪70年代,都是作者对火热青春的真诚回忆。
作者因成长道路特殊,对人生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对当时的香港底层民众产生了深切的同情。他否定了那个可能“成为旧世界殉葬品”的自我,走上了一条“或许对大众有用”的路。他为在社会底层扎挣、遭受不公待遇的人们洒下同情之泪,为误入歧途的青年、迷失在“禅”“空”“花”中的朋友惋惜、怅然。他在平凡、“卑微”的工作中体会到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劝导得不到抚恤的劳工不仅要争气,更要争“理”。鼓励迷途的青年寻找真正的自我,创造属于自己的新世界。
文章都没有提到故事的具体时间地点,但是我可以感受到他在那个年代,奔波于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的不同感受,当然大部分内容是关于香港底层生活。
我读过不少书,但还是第一次读到香港本地居民写作、带有如此左派思想的文章。作者出生于豪门,却如此关注最底层的生活,甚至背叛了自己的家庭。在《不孝》一文,他谈到了与父辈之间的关系。家中为他备钱安排升学之用,他却偏偏拒绝好意,跑到了被压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中间,甘愿当他们的小学生。“父亲老了,但我却离开了他,离开了他要我走的路,去亲近和爱护他不愿意我去亲近的人,他鄙视的人,他仇恨的人。”作为无所畏惧的热血青年,对于“孝”这个字,他也有自己的独特理解。
他的文章里,提到了底层的各种人物,例如抡大铁锤的工人、挤电梯的报童、失学的女孩、恋爱的中学生、为“报恩”的“笼中鸟”、盼望统一的“野孩子”、一辈子当牛做马的茶楼“企堂”、断手的孩子、“不敬”的码头苦力、十三四岁的小校工、摆残局的失业者、“遗传”的断指小伙、海峡对面的“雨夜花”,还有《国际歌》《红灯记》、周总理、鲁迅、祖国、社会主义等我们熟悉的字眼。我们一直以为香港是一个花花世界,现在才知道还有如此众多的劳苦大众,展现出一幅不一样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