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图书馆学院鼠标垫和其他故事
(2020-03-13 18:59:53)
标签:
丹麦图书馆学校鼠标垫设计 |
分类: 交流 |
1997年,我访问丹麦的一个小镇奥尔堡(Ålborg,
Aalborg)里的丹麦图书馆学院(Danmarks Biblioteksskole),获得一个鼠标垫,留作纪念。
那时候鼠标还刚出现,鼠标垫更是新鲜玩意儿。
这个鼠标垫,下层是海绵,上层是透气的纤维。表面设计简约,而不失特色。
我用过很多鼠标垫,还没有比这个更舒服的,总有手心出汗、桌面打滑、光感不强等问题。可惜这个鼠标垫海绵老化,掉渣,不能再用了。
这个图书馆学院,当时就有人说可能会合并到大学里去。现在查了网站(https://www.db.dk/)已经属于图书馆协会,估计学院也不复存在。
旧物貌似毫无价值,却能勾起记忆。
离开奥尔堡,我就去哥本哈根参加国际图联(IFLA)大会。这也是我第一次正式参加国际图联大会,因为1996年在北京开会的时候我主要负责简报,根本没有机会参加到会议中去。那年,中国图书馆代表团团长是杜克先生,国家图书馆外事处处长孙利平女士负责对外联系。
那次会议期间,有三件事情值得回忆。
第一件事情:我乘坐国际航班先到哥本哈根,转当地的国内航班去小镇,没有想到是十几个人的小飞机,是难得的体验,后来再也没有遇到过类似情况。1995年,我乘坐澳大利亚航空公司的航班,从悉尼到堪培拉,也是小飞机,螺旋桨驱动,地面上的活动都能看清楚。那飞机要大一些。
第二件事情:孙利平随杜克外出开会,杜克突然失忆,不知道自己是谁,身在何方。幸亏孙处长陪同在旁,才没有发生意外。杜克先生看上去红光满面,其实身体还是有问题。他退休后没有多少年,就离开了我们。
第三件事情:中国代表团临时动议,要将中文作为国际图联大会的工作语言。一起参加会议的中国人里,就我打字速度比较快,还会电脑。于是,我们马上找了一台公用的电脑,打印了我们的动议。我把打印的文字保存在三吋软磁盘里,但是后来就找不到了。即使找到,也没有读取的设备。
遗憾的是,那个动议没有得到好的结果。过了十年,中文终于成为工作语言,也是我和年轻同事们一起去开局,颇有历史感。
前一篇:路上的两口子
后一篇:怀旧照片:1988年的同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