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过去和未来图景:读《地球之美》
(2018-08-14 07:07:36)
标签:
天文学地球阅读书评心得 |
分类: 读书 |
我小时候最喜欢天文学,甚至会有冲动去学天文学。后来,因为身体条件、父母意见等各方面的限制,只好作罢。回头看,如果我读了天文学,也许会很孤独,很寂寞。
在广袤的宇宙中,地球的出现很偶然,也必然。他是目前看上去各种无关的事物互相作用的综合结果,包括月球、磁场、水、氧气……它们都是生命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于地球,读过的书,看过的展览,应该很多了。但是总也有解答不了的问题,还有很深的天文学情结。仰望星空,甚至到了中年以后,还是对遥远的宇宙充满着各种遐想,对人类的未来忧心忡忡。
有机会每年都能读到文津图书奖的作品。《地球之美》这本书翻译自法语,用读者容易理解的语言,找准了切入点。看上去是图册,实际上是涉及地球各个方面的科普读物。丰富的插图,使我这个曾经读过最艰涩的理论书籍的读者,也感到心情放松,享受读书的愉悦。
但是,人类对地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过一万年以后,如果还有生命,他们会如何分析我们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呢?
关于煤和石油的形成,已经有不少类似的解释,但是我还是不太理解——产生那么多煤和石油,需要多少次剧烈的地壳运动,把活的动物和植物都埋入地下?
关于鸟类进化的问题,作者认为:
但这些恐龙是怎样飞起来的?这里有两种不同的理论。第一种认为,飞行的起源是树生恐龙凭其利爪攀上树干,在树枝间跳跃,在下落的过程中形成了双翼。第二种认为,奔跑型动物先获得飞翔的能力:摆动覆盖羽毛的原始“臂膀”,他们加快速度,直到可以起飞。第二钟“从陆地出发”的理论似乎更加可信。
我认为这样的解释更有说服力,而不像其他一些著作都把这个过程描述成确定的事实。本来,科学中就有不少猜想,有待证实。甚至进化论,虽然被普遍接受,但也不能说是百分之百被证明的理论。
本书后面就讲到了科学的发展、人类的开发、全球一体化、世界的未来……读起来都是熟悉的内容。
相比之下,我倒是更喜欢看前面的部分。古老而神秘的地球,我们远远还不能说已经了解,更多的都是猜测而已。
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也不能确定。一千年后会有新的冰期到来,但是那时候人类是否还存在?是否会因为气候恶化,或者战争,或者其他因素,就灭绝了?随着技术的发展,倒是有可能机器具有更强大的生存能力。只要机器有自我学习功能,能自我复制,他们应该能在更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去。
之前读过的另一本书,给我很多启发:别说我们生命个体是非常短暂,人类本身也是匆匆过客。人类生存多久,与人类自己的行为有关。对于地球来说,如果被破坏很严重,过几万年,甚至几百万年,也就自己恢复了。
---------------------------
书名: 地球之美
作者: [法] 帕特里克·德韦弗 文 /
[法] 让·弗朗索瓦·布翁克里斯蒂亚尼 图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副标题:
一部看得见的地球简史
原作名: Le Beau Livre de
la terre
译者: 秦淑娟 /
张琦
出版年:
2017-6
页数: 416
定价:
16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133-2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