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见幽灵

标签:
韦伯音乐剧伦敦英国剧院魅影 |
分类: 音乐 |
《剧院魅影》(或称《歌剧院幽灵》,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我最喜爱的音乐剧之一,看过诸多视频版本,对其中的情节倒背如流,对每一首曲子都很熟悉。我最喜欢的是25周年纪念版本,Sierra
Boggess主演。这不仅是因为制作精良,规模宏大,而且还因为主演对剧情的理解很到位,其形象、表情、手势、步态……都表达出一个真实的克丽斯汀,这对于戏剧演员来说是不容易做到的。
遗憾的是,我一直没有看过现场演出。不管现场如何,还是有必要体验一下的,更何况我就住在西区旁边。以后不一定还有机会再到伦敦来,即使再来,也不一定会住西区附近了。
在伦敦的最后一天下午,按朋友的指示,到了莱斯特广场的票房(TKTS),有20多人排队,大家都不着急。一男一女两个售票员,非常耐心地向顾客解释,哪个剧院,什么节目,什么位子,一般都要10分钟。可是大家都不着急,有序排队。轮到我,是一个男售票员,他说剩下最好的票子是13排中间,43英镑。我毫不犹豫就付钱买票。
因为不太懂剧院的事情,我事先问好的各种座位的名称:Stalls(一楼)、Royal
Circle(二楼)Grand Circle(三楼)……在这个热情的售票员面前也用不着了。
到了现场,发现剧院很小,估计一层Stalls是30x15=500左右的观众席位,全场大概1000人吧。进场时候可以拍照,到剧中休息就不让了,甚至拉大幕后也不让拍照了。休息时间喝饮料排队很长,就不喝了。
我的座位是M15,算是第13排中间,位于剧院观众席的中央,再往后就要被二楼挡住。但是前面一个高个大汉却挡住我的视线,我不得不身子伸出过道。左边的三个是下午买票的时候我身后的德国人,女孩一开始不说话就想挤进来入座,被母亲责备:“你怎么也不说Excuse
me(劳驾)呢?”我说没有关系啊!童言无忌,哪里都一样。
表演很娴熟,很程式化,也有现场伴奏。但是缺少激情,特别是Point of no
Return(不归之路)那段特别突出。
时空的转换,在小剧场里也做得很到位,采用了各种手法,事先没有想到。剧院满座,我下午2:30去还有那么多票子呢。看来都是临时买票的。
票价43元,节目单4元,卖节目单的小伙子说不收旧硬币(那是2015年的一英镑),不知道为啥。我自己收藏吧。这价格,即使到中国来,也算是便宜的。我不清楚剧院的运作方式,是否有政府支持呢?每天的例行演出,甚至还有乐队现场伴奏,这在中国不容易做到。
《剧院魅影》,在音乐剧之前,就有小说和电影,移植到中国,就是《夜半歌声》,想必大家都知道。
剧终以后在剧院门口和海报合影。非常满足。回旅馆,其实也就十分钟的路程,还是迷路,走了20多分钟。
至于有人认为这出戏不是音乐剧,而是歌剧,我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前一篇:书店里的读书人(河南省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