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常时期返京记

(2017-10-23 06:54:39)
标签:

火车

地铁

安检

旅行

感想

分类: 各地
非常时期返京记
非常时期出差,总有一些非常的事情。
出发的时候唯恐北京地铁安检耽误时间,而回来的时候则更害怕火车站的安检。
之前就听当地朋友说,进京旅客,需要两次安检,开箱检查,还有开车前半个小时就不让进站了。
于是,我们就早早出发,天不亮就上了出租车。
司机很热情,说火车站七点才开早餐,让我们中途下车,吃了一碗著名小吃胡辣汤。胡辣汤比想象中辣,油饼量大吃不完,就打包路上吃。司机说,这个点(6点)是胡辣汤最好喝的时候,因为肉汤第一锅刚出锅,熬时间长就不好。
到达郑州东站,因为是凌晨,旅客几乎不排队。可是却经历三次安检。
第一次是取票处安检,只是用仪器简单扫了身体。
非常时期返京记第二次是进站安检,虽然前一道已经有自动验证器核对了身份证,安检员还是要了我的证件,大概是为了核对户口所在地,如果是北京大概就松一些吧。不过她还特别仔细,说不知道我包里的三根金属棒是啥东西,需要开包看看。开包的时候没有放包的案子,我嘟囔了一下,她们只好把胡乱摆放的东西挪开。看清楚什么东西后,安检员倒是客气,说了几遍“谢谢配合!”看来他们还是缺少经验,因为我走了其他的安检通道,从来没有人对我箱子里的东西提出过异议。既然经常要开包检查,应该有一个可以供大家放包的地方。
第三次是候车大厅里的“二次安检”,大概是进京的车次都在1-13进站口,被隔离开来,再进行一次安检。这次,安检员注意到我背包里的手电筒,让我拿出来点亮,才作罢。问原因,她们说怕是有充电宝之类的东西,点亮以后就放心了。
安检以后,才发现最后这个区域里没有餐饮,没有厕所。只好在里面发愣。听旁边几个美女说,她们的眉剪都被没收了。我也在想,我随身带的小刀,怎么也没有人注意呢?也许是形状特殊,也许是所放的部位不引人注目吧。至于这第二次安检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必要性,与第一次安检有什么不同,我也一直没有想明白。
非常时期返京记
上火车以后,乘务员发点心的时候检查了车票和身份证,后来俩警察也来检查,我向乘务员质疑了必要性,身边的旅客也认为是形式主义,于是乘务员和警察沟通,就撤退了。大概他们自己也觉得不太合适。
到了北京,经过了一条从未走过的通道,在地铁上的半层,虽然有不少警察和安检人员,但也没有让我检查,一路放行,只是到最后用自动验证器查验了身份证,就得以进北京。
回头一看,与地铁同层的其他出站口,人满为患,都在排队等安检,才感到自己很庆幸。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不安检,而他们那么严格。
到了地铁入口,还要检查身份证,我看到警察走神了,就直接进去,不管他了。回头一看,后面的人都逐个出示身份证。也许警察以貌取人,也许是他正在调试设备顾不上理我。
总结起来,一次旅行,经历了5次安检,6次查身份证,这也是创纪录了。
安检保证了万无一失,但也感觉出各个环节缺少衔接,也有形式主义的倾向,为了规避责任,不计成本。
非常时期的特殊经历,随手记录下来,也是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