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书蠹精
书蠹精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3,835
  • 关注人气:81,9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十年感言

(2017-10-13 07:18:49)
标签:

国家图书馆

建筑

纪念

座谈会

随感

分类: 感想
三十年感言“三十年?什么事情三十年啊?”昨天就有人这样问我。
从官方意义来说,是我们这个建筑的三十年。
从个人意义来说,是我从业三十年。
不过昨天座谈会纪念的是我们那个建筑的三十年。
事先没有预料到那么多领导都参加,貌似不是部级领导干部都不好意思上台的。
除了领导以外,还有老领导、老员工、建筑设计者,甚至还有当时帮忙搬家的部队的营长。
有人问我参加这么重要的活动为什么不带相机,因为我的形象貌似与相机密切相关。我觉得那么多摄影师在,我就有点多余了。我喜欢记录别人不记录的事情。
王蒙先生记得曾经通过图书馆借过《可兰经》等书,还提出了对少儿服务的一些建议。领导的讲话肯定有人记录在历史中,所以我也不赘言了。我记得20年前去谷牧同志家中,他也提到了建设的有关问题,那都记录在我的采访稿中了。
设计师们回忆了当时的各种方案,建设中遇到的难题。
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当年青年突击队指导员马小林同志的发言,他提到了突击队的精神永存。当时共青团员都参加了突击队,负责搬迁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那年刚参加工作,人生地不熟;老同志们认为我是高学历人才,不适合做体力工作,就没有让我参加青年突击队,现在看也是一个遗憾。
当时负责搬家的解放军五一一二〇部队营长李连滨同志,曾经有一次到我们六个人合住的平房宿舍来找我,他听人说我会手风琴,让我去伴奏联欢节目。我实在有点哭笑不得,因为我确实不会手风琴啊,他一直以为我是不愿意支持他工作呢。内疚的同时,我对他的印象非常深刻。他已经回到安徽老家,对三十年的事情还记忆深刻,而且思维很有条理。他说,他们部队因为这个事情获得了集体三等功,这是营级单位从来没有得到过的荣誉。
设计大师张锦秋院士说的话,也引起了我的共鸣。她认为,这个新楼的建设,不仅是行业内部的事情,而且是国家拨乱反正后文化发展的一个象征。
其实我们一直在里面上班的这个建筑,当时大家都不喜欢,过了20年以后,越来越爱它。设计二期建筑的时候,大家都首选与一期最协调的那个方案,可惜最后专家们选了现在这个古怪的建筑,如果当时是现在这个形势大概也不会选这个。一期维修改造时候,有人提出的方案,要在外墙外挂石材,我认为会略微影响到建筑外形,于是不少人都强烈反对这个方案。
三十年,人一辈子也就两三个吧。
参加了这个会议,勾起了我的一些回忆,也感受到了一种情怀。
也许,只有缺少的东西,大家才觉得珍贵。
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对得起前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