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图怀旧

(2017-03-17 18:51:41)
标签:

徐铸成

国家图书馆

北京图书馆

历史

回忆

分类: 读书
北图怀旧周末读书,看到有意思的段落,就做了笔记,与大家分享:

规模宏大的北京图书馆新馆,听说早已破土动工了。
上月我留京期间,为了联系复印报刊旧资料,曾去“北图”逗留约半小时,猛然想起有关“北图”的一段段旧事。“北图”旧馆,大约是一九二九年左右落成的,在当时,是建筑最为壮丽、设备最完善的“现代化”图书馆。那时我在天津《大公报》当编辑,有一次因公到平(当时已称北平)三天,曾抽空去参观,回津写了一篇北平图书馆巡礼,很受总编辑张季鸾先生的称赞。
在此以前,我在师大半工半读时,经常跑市内的图书馆,最常去的是梁任公先生主持、设在西单附近的松坡图书馆,其次,是设在北海后门不远处的北京图书馆,松坡图书馆也在附近设有分馆。这几个图书馆,对一般书籍都是开架的,而且有一个极为方便读者的办法:上午去馆时,交两角钱午餐费,到时可去食堂就餐,所借阅的书籍,不必还了再借,可以一直看到闭馆的铃声响了为止。
那时,除了清华、燕京、辅仁以外,北京的各公立、私立大学,点名查考制度都很松弛。我知道有不少学生,选了课并不去听,而是在教授的指导下,整天、整月、整年“泡”在图书馆里,深入钻研,有不少人“钻”通了一门成为专家,如萧一山先生,是在学生时代,编出了《清代通史》,这部书成为当时的权威著作。
除上述的大图书馆外,北京还有好几个通俗图书馆,听说还是鲁迅在教育部任职时创办的,图书不多,却收集了不少词曲、小说。鲁迅曾说他编写《中国小说史略》,很多素材是从这些通俗图书馆查阅的。到二十年代,北京还存在多少这样的通俗图书馆,没有调查。我去过的,有东四附近和鼓楼附近两家。在那里,解决“民生问题”就更方便,只要关照一声,自己跑到对面去买两个火烧来啃啃,就可以一直翻读下去。
培养人才,不拘一格。图书馆应该是自学成才最重要的一个基地。
北京图书馆新馆作为重点工程,正在加紧建设,这说明党和政府如何重视文化建设,也标志着我国图书馆事业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建设两个文明,开发现代化的智力资源而尽力。
在推行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中,如何继承和发扬便利读者的好传统,大概也早在考虑只列了吧!
(八三年九月一日寄自上海)
--------------------
书名: 锦绣河山
作者: 徐铸成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1-1
页数: 259
定价: 2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徐铸成作品系列
ISBN: 978710803476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休息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