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农民丁松盛的新作《乡野耕心》
标签:
感想书评绍兴农民记忆 |
分类: 读书 |
自称是“绍兴农民”、只有小学的“文学功底”,“不知天高地厚”的丁松盛先生,写了一本文集《乡野耕心》,上海远东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该书除了前言、后记以外,分为四个部分:一、情趣杂谈,二、海湾沧桑,三、赤脚医生的记忆,四、生产队里的记忆。
作者用带有绍兴方言特征的语言,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回忆了当年的乡村生活,也包括了那个时代的的口述记忆。
特别有意思的是,有文章介绍了荠菜马兰头、霉苋菜梗甏、黄花菇糕等地方美味,还有铁定跟随他的上海女知青的恋爱故事。海边的童趣、泥螺、捕鱼、观潮等等,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有肠道寄生虫病、“抖抖病”、“大脚风”、草药、推拿、黄疸肝炎、“耳聍”等赤脚医生的故事,我之前略有所闻却不知其详。草子畈田、水车、育秧、耘田、水稻病虫、大水牛、焚烧秸秆、罱河泥、掸煤烟等,是在生产队时期的事情。
我只去过一次绍兴,但是绍兴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我出生在上海,而上海人中籍贯浙江的很多,也有不少籍贯绍兴。绍兴的饮食,也影响了上海人的饮食。绍兴的方言,听上去也很亲切。
因为朋友介绍,我才得以与这个农民作家联系。一查,他的作品竟然引起了学者的重视,还举办了专门的座谈会。
作者说:“留下点什么?在那个年代,故乡农村老百姓的生活,那些即将被遗忘,或者是已经被扔掉的陈年旧事,我想把它拾起来,掸去上面的灰尘,从纸上展现出来以补缺失,这是我想留下的。”
“经常唠叨一些陈年旧事,女儿、外孙说:‘耳朵眼里听得起茧了。’究其原因,大概是年老之人接触的东西不多,新东西见识少了,喜欢翻翻旧账。翻出很多舍不得的东西,不禁让我想起了那过去的山,过去的水,过去的海湾,过去的海边小村庄,还有那几只背破了的木板做的保健箱……”
“然后这些陈年旧事,年轻人不懂也不想听,他们专注的是电脑手机,喜欢的是那些空空如也、虚拟荒诞的游戏。幸好也有‘识货’者,认为这就是生活,这些故事有着浓郁的乡味,包含着特定的文化历史。友人向我提出了一个建议,让我把所讲的那些过去的事情整理一番。他的要求是原汁原味,把这些已经罕为人知的事情,用文字写出来,不使这些经历被湮没。”
“改不了年轻时候‘不怕’的性格,凭着读过小学的‘文学功底’,我不知天高地厚地应承了下来,要把这大半个世纪的一些农村生活经历,亲身体验过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呈现出来。如果能够写出来,倒不失为一种乐趣。脑子里暗暗作了决定,反正闲暇在家,不如开笔一试。”
作者用了四篇连载,讲述了她和妻子恋爱的故事,其中有一段特别感人:
“她回上海的一个多月里,我和她是三天一信,往返传递着两地的思念。她诉说了家里给她的压力,这是预料中的困难。至今我感激她对情感的坚持以及有远见的自信和执着,终于她带着胜利的喜悦回来了。她,人瘦了很多,但是她的眼睛似乎更加有神,更加水灵。后来我知道她进行了不吃饭的抗争,虽然没有像有些言情小说描写的为爱奋争的情节,然而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们虽无海誓山盟,却是无盟的永远。”
农民有心写作,难能可贵。而坚持数年,结集出版,更是少见。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信息爆炸,我们更需要留下那些珍贵的时代记忆。
前一篇:书店里的读书人(四)
后一篇:大年三十随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