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清明,祭奠芸芸

(2016-06-26 10:56:45)
标签:

转载

今天读到《图书馆之美丽回忆》两篇,才知道她已经不在了。曾经一起工作过,印象深刻。祝她在天堂里快乐!

[转载]清明,祭奠芸芸
(2005年,我们一起出差的途中。同事摄。)

 

      又是清明。每年,都会在心中默默地祭奠和怀念一个人。今年,是那个叫芸芸的美丽女子。她因世界上最著名的绝症之一“渐冻人症”(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离世,清明节这天,恰是她的“三七”。

    芸芸,在《辞海》的解释是:众多貌,如芸芸众生。《老子》有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河上公注:“芸芸者,华(花)叶盛”。

    这解释确如其人,芸芸本人,若论相貌有多出色,颜值有多高,确实无法与明星相比。但芸芸永远爱笑,是那种明朗万千的灿烂笑容;芸芸总是替别人想得多,能和任何人相处融洽,因此她的笑容里总是数不尽的诚意。

 

    认识芸芸,是她1995年到图书馆工作以后。她一开始分配在编目部工作,那时我已经离开了编目部去做办公室行政工作,所以见面也只是点头微笑而已。听当时的编目部主任谢老师说,芸芸负责做中文书的回溯编目,人很聪明,学东西很快,无论做什么从不抱怨——即便是回溯编目任务很重,而那些需要回溯的书有些已经经年累月无人使用、满是灰尘,她也是笑嘻嘻地做一切事情。

    2001年我开始担任图书馆副馆长,除了过往的信息咨询、电子资源建设工作之外,又增加了读者服务和其它相关业务协调等工作。而芸芸,先是因为流通部主任刘桂兰老师车祸去世调到了流通部;后来又被戴龙基馆长调到办公室做业务助理,彼此接触和交叉越来越多,一起共同工作十多年,直到她离开。

    这十多年中,她先是担任业务助理,负责若干业务工作的协调,这些工作有些是跨部门的,有些是长年没有具体人管的,还有些是新的工作。芸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编写“图书馆年度报告”(annual report)。那时国内的高校图书馆都没有年度报告,没有现成案例可参考。我们就从国外图书馆尽可能搜集一些,看看人家怎么写,再根据本馆需求设计体例、请各业务部门提交总结,最后由芸芸负责汇总、编写和数字分析,我负责修订审核。第一本“北京大学图书馆年度报告”,因为拿到手的资料五花八门,有些内容模糊不清,统计、体例都不统一,芸芸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对资料进行重新核对、汇总分析。

    2006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年度报告(2002-2005)”终于出炉。这是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第一本年度报告,也许现在很多人看那本“年度报告”并不觉得什么,但在正处于图书馆转型的那个时代,很多业务都在尝试、很多事情会转瞬即逝,要把图书馆几年的工作梳理和记录清楚,对前面的工作做出总结,给今后和同行留出史料和参考,其中该有多少芸芸的心血。记得当时南方一所著名大学图书馆馆长跟我说,他收到我们寄去的“年度报告”后,跟他的下属说:看看人家北大,终究是有了自己的年度报告,我们明年也要有!

[转载]清明,祭奠芸芸

(芸芸主要编写或参与编写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年度报告”。)

 

[转载]清明,祭奠芸芸
(摄于2005年)

 

    此后,芸芸又从办公室调到了以数字多媒体为核心的新多媒体部任部门副主任。她在编目部认真工作的经历,无疑为她负责的多媒体资源编目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她和部门春红主任配合默契,图书馆多媒体资源的元数据编目和数字加工工作无疑取得了很多开拓性进展。

    芸芸又兼任科研秘书,无论是协调本馆的五四科学讨论会、编写“五四科学讨论会论文集”,还是组织本馆同仁申报各类科研课题、报奖,琐琐碎碎,事无巨细,芸芸无疑都做得很好。她常常面对着各种繁琐的表格,微笑着对我说:放心,都能做好。

 

    2002年,北大图书馆参加了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课题“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项目,我负责其中最大的课题“专门元数据规范”,芸芸则同时参加了“专门元数据规范”和“基本元数据规范”两个课题的工作,由于她的专业基础扎实、编目实践基础很好,很快成为两个研究项目中的骨干,后来又参与编写了我们的成果专著《中文元数据概论与实例》的编写工作,负责或参与其中的几个章节。

    随着各种研究项目的不断进行,芸芸渐渐地脱颖而出,2007年成功地评上了副研究员。到2009年的时候,我们又承接了国家图书馆的“元数据总则”项目和古籍、拓片、舆图三个专门元数据项目,芸芸此时已经成为项目不可或缺的主要成员之一,不仅负责一部分重要的研制任务,还负责课题的日常行政工作。项目历时两年,顺利结束,我、芸芸和另外两位老师共同编写了《国家图书馆元数据应用总则规范汇编》这本书。我送这本书给美国雪城大学秦健教授时,她表示了极大的肯定,认为解决了很多元数据应用中的问题。这大约也是对芸芸研究水平的肯定吧!

    因为芸芸的努力和数据方面的研究功力,2004年我们开始承担CALIS特色库项目“高校古文献资源库”建设的时候,沈芸芸即加入了项目组,担任项目组秘书和元数据设计方面的工作;到2010年,这个项目由于建设得很有影响,CALIS给予了更大更多的支持,又开始了二期建设,芸芸那时已经和我一起负责项目的总体框架设计了。可惜其后不久,就得知了她患病的消息,她虽努力坚持,但随着行动功能的逐步减退,不得已渐渐退出了项目组的工作。

    今天,“高校古文献资源库”(网名“学苑汲古”)已经有了全球28所收藏有中文古籍的著名高校参与进来,全部数据量已破百万,其中元数据近70万条。就在前几天,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也加入了其中。这蓬勃发展的势头,大约也是对芸芸最好的祭奠吧。

[转载]清明,祭奠芸芸
(2010年11月,“高校古文献资源库”项目二期建设筹备会,前排右一为芸芸,那时她已经开始有病状了。会议照片。)

 

    除了工作,我也是亲眼看着芸芸恋爱、结婚、生女、生病直至最后离世的。

    记得有一年,芸芸悄悄跟我说,已经请了假要去德国探亲,因为爱人在德国做博士后。她说得很幸福、很羞涩,我却为她担心,难道两人还长期分居不成吗?从德国回来,她又拿了两人在德国的照片给我看,照片上的小伙子温文儒雅、书生一枚,两个人健康而快乐地微笑着,我却为她忧虑:这样的书生跟你相配吗?他会回北京来吗?

    芸芸很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光,事实也证明如是。小伙子(我们称他为C老师)后来从德国回来,当了一名大学老师,芸芸甚至为C老师到底去哪个学校还征求过我的建议。后来芸芸生病前后跨8个年头,C老师在工作和培养女儿的同时,不离不弃地照顾她、陪伴她、想法子逗她开心,直到告别。

    C老师从德国回来,有了工作,他们也有了房子,生了活泼可爱的女儿。再后来,女儿要上幼儿园了,芸芸又去学车,为的是每天接送女儿。一切如一个普通平凡的家庭,生活在幸福与平淡中前行,直到2010年开始发病。

 

    芸芸大约是2009年开始觉得自己哪里不太对劲的,2010年开始有症状,一只手臂渐渐无力。她一开始还不肯说,但我发现她处理一些事情显然比从前慢了。我问春红主任,那时春红已经知道了她的病,跟她说了。她便来找我,告诉我,大夫说她患的可能是“渐冻人症”,若确诊便是无医无药可治。她说这话的时候,哽咽了,眼泪一串串的掉下来。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她如此伤心。

    我当时对这病一无所知,所以只是安慰她,说西医中医一起上,她还年轻,不用想那么多,好好治病就是。后来我上网一查,才知道这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几大绝症之一,没有任何可逆性,最著名的病人就是英国科学家霍金。

    芸芸的病后来确诊后,她和家人——C老师及女儿,便开始了漫长的求医治病过程。芸芸一边接受西医的治疗,甚至北医三院的医疗临床试验也肯参加;一边四处找中医、求偏方,她南下过广州几次,找一个别人介绍的中医看病,也接受过我给她介绍的中医点穴和针灸。她坚强地鼓励自己治病,各种法子都肯尝试。虽然这些办法无法治好她的病,但却也延缓了病情的发展。

 

    即便如此,她的病情仍在缓慢地发展着。

    2010年11月,我们在一起开“高校古文献资源库”二期启动会议,她那时已经开始发病,剪了短发,脸色极为不好。

    到了2011年,芸芸的病状更是明显。先是手臂,后来是腿,走路一拐一拐的;再后来是说话,开始不利索。图书馆照顾她,让我跟她谈,上班不要开车,工作不要勉强,能做多少是多少。我们也基本只给她安排一些在电脑上做、不需要走动的事情——比如她兼任的科研秘书工作因为经常要去学校办事,就换了别人。她感谢图书馆对她的照顾,又跟我说:我愿意来上班,愿意为图书馆做点什么,这样精神上也会放松和快乐一些。

    那年11月,国家图书馆有一个元数据鉴定的会议,我写邮件问她是否愿意参加,并说随她的身体而定。对工作从来都是Yes的芸芸给我回复说:“我现在走路特别不稳,总感觉要摔跤,加上说话更不清楚,所以不适合外出和发言,即便有人照顾也比较费劲,我就做些后台工作吧。”后面又列了几条她的意见,还交待了其他几项工作。这邮件我至今保留着,每次读的时候都分外伤感,让一个要强的人承认自己有问题了,心理上要承受多么大的折磨啊!

    再到后来,她慢慢地发展到无法走路了,有一次在办公室跌了一跤,当时同事们都去吃饭了,无人在边,她竟一个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躺了很久,无力爬起。从那儿以后,多媒体部就指定了一位同事Z老师帮着照应她,上班时保证办公室里总有人,去洗手间也跟着她。此后,C老师给芸芸买了轮椅,每天送芸芸到办公室,她就坚持着坐轮椅上班,哪怕只是半天。她后来其实已经做不了什么工作了,每天勉强做几条元数据,但C老师和我们都鼓励着她,做多少都可以,为的是让她精神不要垮掉。

 

    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了,大约两年多以前了吧?芸芸不再来上班了。她已经走不了路,说不了话、敲不动电脑了;到后来,连吞咽功能都失去了,只能在胃上插管,把食物打成细细的糊糊,用胃管来“吃”。即便如此,芸芸也努力坚持着,C老师给她买了一台“眼控电脑”,可以用目光写字,虽然写得很慢,但她仍然坚持着每天写上几十、上百个字。我建议她为图书馆正在编写的馆史写点什么,她果然就写了“图书馆之美丽回忆——回溯编目篇”,回忆了图书馆回溯编目工作的过程。她把这个文件命名为“图书馆之美丽回忆1”,她原本是想继续写2、3、4……的,但却成为了她的最后一篇回忆。

    同事们纷纷给她捐款,图书馆党委行政工会也经常去看她。我每次去看她,看到她都是努力微笑着,在眼控电脑上写“我特别想念大家,想去图书馆,就是太费劲,谢谢他们的问候!我特别感谢图书馆的支持,否则没办法支撑下去”……任何时候,她也没有忘了微笑着对其他人安慰和感谢。

    她和C老师都努力坚持着,现在想来,大约也是“家”这个信念在支撑着她。有她在,女儿就有母亲,家就是完整的。秋天的时候,看见C老师在微信中发了他们一家三口在银杏林中的照片,暖暖的夕阳,金黄的银杏叶,芸芸在轮椅上微笑着,女儿在芸芸身边玩耍,温馨之极;大约,这就是让她难舍难弃的吧?

[转载]清明,祭奠芸芸
(秋日的银杏林,坐在轮椅上的芸芸。那时她已经不能走不能说话不能吃饭,对每个探望她的人,却仍然是这样微笑着。C老师摄。)
[转载]清明,祭奠芸芸
(家中的芸芸,坚持用眼控电脑写字。)
 

    对渐冻人症病人和她的家庭来说,从发病开始,就是一个告别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然而这一天终究会来到。

    到此时,芸芸却仍然替别人着想。2月底,朱强馆长带着我们大家去为她祝贺生日,她当着我们的面,用眼控电脑写下遗嘱。嘱咐身后捐赠眼角膜,嘱咐不要搞告别仪式、要骨灰入海,嘱咐病危时不要切喉插管、少给家人增加负担……

    两个星期后,我正在上班,走在路上,收到了C老师的短信:2016-03-14-13:16。

    这一天终究来了,我顿时泪流满面,站在路边哽咽不止。芸芸,此刻无他,只愿你在去往天堂的路上走好,天堂没有病痛,愿你在那里幸福快乐。

 

    又是一年清明到。

    这些年,每到清明时节,便常常怀念那些中年早逝的同行,伤感于他们的过早离去。比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杨毅,因为癌症;流通部主任刘桂兰,因为一场飞来车祸;系统部馆员刘小刚,也是因为车祸……

    而今年,是因为芸芸,是因为这个叫渐冻人的绝症。

 

    老子曰:“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道德经》)

    看书上解释老子的这意思,说:“天下万物蓬勃生长,我则观察它们的最后归宿。万物虽芸芸而生,纷然杂陈,而最终全都各自返归其根。返归其根即处虚守静,就是复归其本性。”

    芸芸,若果真如此,你定会重返福地,再获幸福;仍然会给大家,带来永远明朗灿烂的笑容。

 

    今天是芸芸的三七,仅以此文为祭奠,愿芸芸在天堂一切安好,微笑如常。

 

0

前一篇:咫尺天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