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书 漂流梦——流寓——国图宾馆

标签:
国家图书馆国图宾馆建筑设计图书 |
分类: 读书 |
收到好友简平兄的新书《漂流书
漂流梦》,里面发现了一篇文章“流寓”,曾经发表在《新民晚报》2013年12月21日B13版,其中有关于国图宾馆的文字,很值得推荐。
之前晚报上的文字有删节,这次是全文刊登:
当我出差回到上海,将一张所住旅馆的房卡封套放进小盒子里后,我情不自禁地又把它们倒出来,全部数了一遍,一共有72张,这就意味着,在最近的五年多时间里,我已经在各地下榻过那么多家旅舍了。
出门在外,总会选一个合适的住处,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流动的寓所。我住过顶级的豪华酒店,也住过没有名字的小客栈,可回想起来,真正让我记住的并不多,而留下美好记忆的,无一例外都能让我可以找到居家的感觉。
丹东国际酒店的睡床居然那么高,以致我每次都是蹦上去的,犹如跳高一般,结果,来访的朋友们也都不无惊讶地一个个跳上床来,所有人都说这就像是东北人家里高高宽宽的大炕,于是,大家围坐在一起,盘起腿,亲密无间地唠嗑起来。乌镇通安客栈是典型的江南明清建筑群落,蜿蜒的走廊仿佛没有尽头,而散落在边上的一间间客房都古色古香,床是架子床,有立柱,有围栏,还有床檐;衣橱则是圆角柜,两扇门面敦实厚重,上头还有大大的铜环,让我感觉像是来到了外婆在乡下的房舍。而法国尼斯火车站对面的那家旅店,虽说很小,但人气颇旺,这是源于老板很聪明地将所有的客房都放在楼上,楼下则布置成一个大客厅。出门在外的人难免会生出孤独感,这时,如果你去到底楼客厅,来自世界各地的旅人纷纷微笑着邀请你喝一杯葡萄酒时,那份寂寞很快便烟消云散了。人们都在热情地说话,用各自不同的语言,你发现其实并不很清楚对方在说些什么,可彼此却都感到谈得非常投机。用老板的话说,这就是家庭沙龙的魅力。
年初的时候,我和母亲、妹妹去香港游玩,我们住的是九龙公园旁边的龙堡国际酒店。办理入住的时候,前台先生问我们,今天正好空出一间家庭房,你们需要吗?我们没有商量,却异口同声地说需要。开了房门进去,只见里面放着两张上下铺的床。虽说客房显得逼仄,但我们却很高兴,因为,我们仨已经许多年没有住在一个屋子里了。我们立刻就回到了遥远的过去,那时,我们全家六口人住一间16平方米的公房,每到晚上,要打地铺睡觉,所以,木地板永远都擦得一尘不染。全家人住在一个房顶下,拥挤而快乐,守在一起特别安心,息息相通,互依互存。后来,随着我们这些孩子各自成家,搬了出去,原有的一家人就分开了。如今,我们再次居住在一个房间里,过往那一幕幕温暖的情景重又展开了。
最近一次出差,我住在北京国图宾馆,它属于国家图书馆,这使我有了一次不期而遇的全新体验。宾馆走廊里一块块硕大的装饰板上,都是影印的历代书法名作,而客房之间都设有顶天立地的书柜,里面摆满了书籍,从经史子集到中外文学,从美术、建筑、设计到量子力学、区域经济、学前教育,无所不包,应有尽有。我从这架书柜走到那架书柜,犹如穿梭在自己家中的书房里,当我把一本本心仪的图书捧进房间时,真有一种流动的寓所照样可以坐拥书屋的欣喜。
《漂流书
漂流梦》,江西高校出版社,2015年1月:
“流寓”,《新民晚报》,2013年12月21日B13版:
作者简介:
简平,本名胡建平,新闻记者、高级编辑、影视剧制片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上海广播电视台。出版有长篇小说《一路风行》《星星湾》《海贝贝》,中篇小说集《五天半的战争》,中短篇小说集《水波无痕》《尹小亮的流水时光》,长篇纪实文学《阳光校园拒绝暴力》,散文随笔集《聆听树声》《为少年轻唱》,研究专著《上海少年儿童报刊简史》等。作品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大奖、特别奖,“巨人”中长篇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上海图书奖、上海文艺创作奖等多种文学奖项。
前一篇:新编三句半——外采2014
后一篇:拜年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