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年会回顾
(2013-11-13 06:16:11)
标签:
中国图书馆年会图书馆会议上海浦东 |
分类: 交流 |
中国图书馆年会开了那么多年,每年总有亮点和遗憾。
回到北京,仔细回味一下,略作点评。不过也只是本人眼中一些侧面,不能以偏概全。
- 本次主会场一流;
- 开幕式的演出上档次且显洋气,不过没有充分表现主题;
- 志愿者值得尊敬;
- 会场服务很差,唯利是图,通风、开灯、开窗、扩音设备、手推车等都是要钱的;
- 分会场空间太小,且设施不到位,看上去不是正经开会的地方;
- 分会场通风不畅,大家感觉闷热;
- 分会场的门口的标志很有新意,是过去没有的;
- 会场提供饮用水,方便了参会人员;
- 主会场和分会场之间距离太远,来回走动不方便;
- 住宿太远,不便于代表休息;
- 中午快餐味道还行,但是就餐环境和服务水平很差,而且那么大一个空间里那么多人吃饭却座位严重不足;
- 展览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正规,不过形式大于内容。
与一些学者交流,了解到大家对本次会议总体不很满意,主要是住宿问题和会场的服务水平问题。
会场管理过于严格,不从服务考虑,而且还有歧视外地人的倾向,听说某图书馆的领导为了这些事情与会议中心的人员发生冲突。
上海是国际大都市,经常举办会议,应该能提升会议的档次,可惜这次没有给大家留下好印象,很是遗憾。
与一些小城市相比,他们虽然没有大型会议经验,但是领导重视,加大投入,一杆子插到底,也能办出亮点。
主会场需要代表证,分会场对所有人开放,听说上海地区图书馆从业人员有不少蹭会的。这样一来,可以让更多的人参加学术交流,不过会议统计数据就不那么准确了。
听到不少代表对会务费的抱怨,我也解释了,很难改变。
参加这次大会,本人感觉很累,一是筹备会议比较累,二是从住宿到会场的交通感觉累,三是主会场和分会场之间步行感觉累。开会都要背电脑和相机,走这些路不会轻松的。
我自己办过不少次会议,理解主办会议的单位都不容易,没有吹毛求疵的意思。但是让大家知道每次会议的不足,也有利于下次会议改进。
前一篇:外文采编部跳绳代表队的合影
后一篇:周德明馆长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