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房回忆录
(2012-07-15 11:03:59)
标签:
中国国家图书馆员工生活住宿青年回忆历史文化 |
分类: 感想 |
这是我于2007年5月10日写的博客,没有在新浪公开发过,重新发一下:
那年来图书馆的时候,领导承诺2人一间房间,这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待遇了。我们没有多考虑,就来了。
报到以后,接待的同志把我带到分馆东侧的平房(现在是草地),里面已经有一个人住进去了。我当时很纳闷。但是领导说,新馆搬迁期间,房子暂时腾不开,要我们克服一段时间。我只好接受。
一个多星期内,相继来了六个人,形成了一个临时家庭。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地方根本不是宿舍,是腾出来的仓库,所以房顶漏雨,窗户透风,暖气不足,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当时的室友现在有另两个还在馆里。
过了大约一年,办公人员都已经搬到新馆了,领导考虑到我们实际困难,让我们暂时住到分馆的办公楼里(三号楼?),变成了两人一间。不管条件如何,总算是楼房,上了“天堂”。在那里,我们又过了大约一年。
新馆的单身宿舍(现在的招待所)住着施工人员,我们还是不能进去。于是,领导让我们再次搬家,到现在宿舍区南侧的招待所平房(后来成了清源斋餐馆,现在已经是平地了)。那里是一个大杂院,大家在晚间读书之余,经常串门,也能时常听到某夫妇的吵闹声。那对夫妇吵闹时,我还经常见义勇为去劝架,总算他们对我都很客气,其他人去劝架的都挨骂了,“人民内部矛盾”转移到了“敌我矛盾”。
好象又过了一年,我们终于搬进了单身宿舍楼。不过那个时候,我们没有电视机,没有电冰箱,更没有洗衣机。一个公用的电视房每天挤满人。有一次我从一个同事那里化大约30元买了一个过时的洗衣机,几乎变成公用的了,没有过半年多就报销了。
食堂的饭菜很难吃,我们就用电炉、煤油炉等自己做饭吃。没有冰箱,当然不能储存菜,鸡蛋倒可以放半个月左右。每到周末,大家就一起做饭吃,我记得当时我做的鱼还很受欢迎的。
最讨厌的是没有公德的。宿舍的水池子经常堵塞,那些人图方便,随手将剩菜望池子里倒,我有时候就下手去掏。还有缺少公德的人,夏天大开水龙头冰镇西瓜,不知道浪费了多少水!我看了十分愤怒。
用电炉的结果是经常跳闸。来图书馆的青年人许多是学文科的,不敢动电。我也经常自告奋勇去处理跳闸事件,无非就是用铜丝或铝丝取代保险丝暂时应付。最厉害的时候,铜丝也烧了,正是很危险的啊!
还有,我们放在门口的油盐酱醋之类的经常不翼而飞,或者快速消耗。特别是住我隔壁的小K,不知道是为了占便宜,还是为了省事,明里暗里拿走了我的许多东西,实在是可恶!
还有就是关于撬锁的一些事情,好象过去说过了,不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