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图书馆要慎收捐书
(2011-10-08 21:19:07)
标签:
转载 |
分类: 采访 |
《图书馆报》9月23日A02 版发表了特约评论员一文的社评《图书馆要善待捐书》(以下简称“文文”)。我于此却要唱个反调,呼吁:图书馆要少收、慎收捐赠的图书。
作为一个具有文献收藏、保存、传承职能的正规图书馆,所接收的社会性文献捐赠,其类型主要有三:
一是善本、珍本、孤本及其它稀见文献,属正常渠道无法获得的,一般多属老旧文献和非正式出版物。对于这类文献,图书馆不仅要大力争取社会捐赠,甚至还要有偿购买。
二是作者签名赠送的图书。这类文献也属稀缺资源,尤其是本地、本校和特定团体的作者,可以彰显特藏,年代久远后尤为珍贵,图书馆理应注意收集。
三是具有学术集合价值的文献。举例讲,我原来供职北大图书馆时,就曾亲手整理过向达先生遗赠的中西交通史文献。这些文献大多不是珍善版本,但向达先生作为中西交通史研究的大家,蒐集这些资料必有深意存焉,必有其无可取代的价值,因此要予以珍藏。许多名家大师藏书的意义也在于此。
舍此之外的捐书,图书馆就要慎之又慎了。尤其是“文文”中所说的:“家里的藏书放不下了,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再带上自己心爱的图书了,…… 就把它捐给图书馆吧!”恕我直言,这样的捐书,图书馆是无论如何也不该收、不能收,至少不能全盘皆收。其理由也主要有三:
一是任何一家图书馆都有自己的藏书建设方针,没有谁会将所有的书刊不分好歹统统照单全收。
二是图书馆理应珍惜馆藏的所有藏书,却不可能格外“善待”那些珍善本之外某些特定书刊,—— 除非束之高阁不予正常利用,而这样又违背了图书馆藏书和捐赠者的初衷。
三是图书馆藏书破损报废、剔旧下架都是正常的业务工作,甚至丢失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如果为了“善待”捐赠图书就将它们另案处理,既不应该,也做不到。
岂止是读者随意捐赠的图书,就是一些名人或机构的捐赠,图书馆也要慎重考虑,不可轻言收藏。多年前有一位香港出版商S老先生,大行善举,向全国各个公共图书馆捐赠港版图书,于是多家图书馆都专门设立了专门阅览室或专架,大大“善待”了一番。其实稍稍留心就不难看出,他捐赠的大多是滞销书,且复本众多,实在不明白这些藏书能还能发挥什么作用,除了在全社会铺天盖地大肆宣传。虽然曾与S老先生多有交往,但我仍婉言告知,对于其善举我十分赞赏,但我所供职的图书馆港台书收藏不少,还是关照其它图书馆吧。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图书馆还把这些滞销无用的港版书不尴不尬地继续供奉着,反正我私下庆幸敝馆免除了安放祭台的麻烦。
当前某些出版发行商似也热衷向图书馆及其他一些机构捐书,那些连一二折都卖不出的,却要按码洋价计算,似乎做出了天文数字般的贡献,其实这些图书大都是毋需分编直接剔除即可的货色。还记得那位泪腺发达的著名“大师”,号称向四川地震灾区捐建了一座图书馆,结果出手的却都是出版社转赠的图书,捐赠额的码洋价号称高达几十万,明眼人一看就知晓是咋回事,这才闹出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诈捐”风波。
当然,读者要将自己心爱的图书捐赠给图书馆,拳拳之心,诚为可嘉,我由衷相信他们是丝毫没有“大师”那样的欺世盗名之心的。即使如此,图书馆也不应来者不拒,而是要耐心细致地讲清图书馆不能全盘接收的道理,或者协助读者将图书转送到更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否则,“文文”中一再提起的“让读者寒心”,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以上所言,主要针对政府兴办的正规图书馆。一些乡村图书馆、民营图书馆、读者自发组织的互助性图书馆,均不在此列。)
署名:般 若
刊载《图书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