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国澳大利亚外事文化 |
分类: 交流 |
今天下午,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馆长简·弗勒顿(Jan Fullerton)女士来访。她首先参观了《四库全书》书库,然后在贵宾接待室与我馆同事进行了交流。2:30,她准时到达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图书馆管理:2008年的探索与实践——以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为例”的报告,作为“世界图书馆馆长论坛”第六期的活动。听众有100多人。
Jan介绍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情况、数字文献资源典藏和PANDORA项目、文献数字化、读者服务、国内外合作、内部管理和规划、人力资源等方面,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听众踊跃提问,提问时间就占了大约半个小时。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很有活力、很有创新精神,在世界国家图书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数字化服务做得很好,“将图书馆编织在因特网上”。
谈到每年经费紧缩、业务增长的时候,Jan说到,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有更多地依赖技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晚上,我去建国饭店,参加了美国驻华使馆新闻文化处为庆祝美国“国家图书馆周”(National Library Week)而举办的招待会及自助晚餐。
参加者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只有40多个人,但是层次却很高。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新闻文化参赞元敦奎(Don Q. Washington)向来宾致辞。参加的来宾中有很多熟悉的名字:
杨沛超(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长)
孙坦(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副馆长)
刘小琴(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副司长)
倪晓健(首都图书馆馆长)
王余光(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李国新(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薛芳渝(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
吴贵飚(民族图书馆馆长)
丘东江(OCLC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
郭斌(西城区图书馆前馆长)
…………
我当然还见到了老朋友和老同事美国大使馆信息咨询中心主任顾红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