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6449)·《崔思竞》
(2022-07-26 21:01:20)
标签:
文学唐代小说刘肃 |
分类: 读书笔记 |
读书破万卷(6449)·《崔思竞》
《崔思竞》,唐代文言传奇小说。刘肃撰。出自《大唐新语》。
刘肃事迹请参见《读书破万卷(6448)·<</font>大唐新语>》。
《崔思竞》原文:
则天朝 ,
宣再从弟思竞,乃于中桥南北,多致钱帛,募匿妾者,数日略无所闻。而其家每窃议事,则告者辄知之。思竞揣家中有同谋者,乃佯谓宣妻曰:“须绢三百匹,雇刺客杀此告者。”而侵晨微服俟于台侧。宣家有馆客姓舒,婺州人,言行无缺,为宣家所信,委之如子弟。须臾,见其人至台侧门入,以通于告者。遽密称云:“崔家雇人刺我,请以闻。”台中惊扰。思竞素重馆客,馆客不之疑,密随之行,到天津桥,料其无由至台,乃骂之曰:“无赖险獠,崔宣破家,必引汝同谋,汝何路自雪?汝幸能出崔家妾,我遗汝五百缣,归乡足成百年之业;不然,杀汝必矣。”其人悔谢,乃引思竞于告者之党,搜获其妾,宣乃得免。
注: 则天朝:即武则天为帝的时代。按:审问。俊臣:即来俊臣,唐代著名的酷吏。推事:审案子。弱:此当即“若”字。妄族人:随便地灭人一族。再从弟:同一祖父的兄弟称为从兄弟,同曾祖父的兄弟称为再从。婺州:地名,今浙江金华一带。天津桥:洛阳城南洛水上的桥,为洛阳名胜。獠:面目凶恶。缣(jin):细绢。
鉴赏:故事记载的是武则天朝一个案件。作品对为什么有人诬告崔宣谋反,武则天为什么要袒护告者等前因后果未作交代,而是截取案情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片断来刻画人物,这是小说艺术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御史张行岌一审“略无状”,二审“奏如初”,当武则天用酷吏来俊臣相威胁时,他说:“臣推事不弱俊臣,陛下委臣,必须实状。若顺旨妄族人,岂法官所守?”透过这些朴素平实的言行状貌,我们可以想见一个不畏君威、执法如山的法官形象。而在搜寻宣妾的叙述中,作者对崔思竞的智谋及崔家那个“言行无缺”却作奸害人的馆客的刻画,同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这个故事,反映了由于武则天奖赏告密,造成人情关系的冷酷和淡薄,连平时“言行无缺”、被主人视如子弟的馆客也成了告密者。显然,作者对武则天的统治持否定的态度。
本篇选自《大唐新语》——书中主要是有关政治、道德、教化的记叙,它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基本上代表了进步士大夫的政治态度、伦理道德和思想情趣。此篇表现的正是其中的一个侧面。
评:崔宣谋反人诬告,敕按御史张行岌。一审结果“略无状”,二审结果“奏如初”。则天要用来俊臣,行岌侃侃依法律。不畏君威执法如山,正直法官形象成。
“言行无缺”却告密,作奸害人馆佞。则天奖赏告密者,人人自危映世情。
作者否定武则天,代表进步士大夫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