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破万卷(6361)·《李勣》

(2022-04-22 07:49:19)
标签:

文学

隋唐

小说

分类: 读书笔记

读书破万卷(6361·《李勣

李勣》,隋唐文言志人小说。张鷟撰。选自朝野佥载》。

张鷟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983·<</font>朝野佥载>》。

《李勣》原文:

唐英公李勣为司空,知政事。有一番官者,参选被放,来辞英公。公曰:明朝早向朝堂见我来。及期而至,郎中并在傍。番官至辞,英公嗫眉谓之曰:汝长生不知事尚书、侍郎,我老翁不识字,无可教汝,何由可得留,深负愧汝,努力好去。侍郎等惶惧,遽问其姓名,令南院看。须臾引入,注与吏部令史。英公时为宰相,有乡人尝过宅,为设食。客裂却饼缘。英公曰:君大少年!此饼犁地两遍,熟下种、锄、收刈、打扬罗作面,然后为饼。少年裂却缘,是何道?此处犹可,若对至尊前,公作如此事。参差斫却你头!"客大惭悚。浮休子曰:文朝,华州刺史王罴,有客裂饼缘者,罴曰:此饼大用功力,然后入口。公裂之,只是未饥,且擎却!客愕然。又台使致食饭,使人割瓜皮大厚。投地,就地拾起以之食之,使人极悚息。今轻薄少年,裂饼缘,割瓜侵瓤,以为达官儿郎,通人之所不为也。

鉴赏:本篇选自张鷟的《朝野佥载》。佥,全意。张鷟是想通过这部逸事小说集,较全面地记载隋至唐玄宗开元年间的朝野见闻,文中对时政及朝中人物多有尖锐辛辣的讽刺。《新唐书》卷一六一中称其论著率底诮芜猥,其实,讪短时政,敢于抨击权贵朝官,正是《朝野金载》的长处,从本篇即可管窥一斑。

故事中的主人公李勣,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本姓徐,封英国公,赐姓李,任尚书右仆射,高宗时进司空,成为朝廷三公之一。他位极臣,但因有开朝创业的艰苦经历,故深知为政清廉公道,节俭自用的意义。他不但对此身体力行,还借权位推行这种主张。当然,他和曾同朝的魏征稍有不同,魏征是对太宗后期滋长的奢靡浮华,昵小人,疏君子等骄傲腐化现象敢于犯颜直谏。而李勣则重在督责下属纠正诸种腐败之风。

张鷟正是抓住李勣朝中处世的这一特点,仅对两件逸事索笔勾勒,便画出了这位朝廷老臣为社稷着想的良苦用心。

故事写一位朝中任期秩满,等候调动的官吏,因为没有打点好主事的尚书、侍郎,而被放为外官,他向李勣告辞,虽然对个中原由心如明镜,但并没有直说,只约其明朝早向朝堂见我来。当外放的官吏如约前来辞行时,负责调动的郎中等均在座,李勣便以戏谑的口吻对主人说:你长这么大,还不知如何事奉主持的长官吗?我老翁不识字,无可救汝,何由可得留,深负愧汝,努力好去.”这一番话看似玩笑,貌似谦逊,实是炮弹,打得在场那些执事不公的侍郎等惶惧不安,马上改任此人做吏部属官。本来这种用人弄伪不公之事是屡见不鲜的,这也正是唐由开创基业的顶峰向下滑落的端倪之一,但李勣敢于进行纠正,而话说得又非常巧妙,使弄伪之人狼狈不堪,确显出了开国大臣处事的风度。

文章又记述了一位客人吃饼,只吃饼心,将饼边扔掉,李勣看到后怒不可遏,话也说得痛切直率,句句带情:君大少年,此饼,犁地两遍,熟灌下种、锄埘收刈、打扬",磨筛为面,然后作饼。你却随便扔掉,若是在皇上面前,公作如此事,参差斫却你头!使来客震惊悔愧不已。从这些话中足以看出李勣稔熟农事,极重节约之道,也表现了他性格中严厉的一面。

故事还写了一位注重节俭的刺史王罴。作者写他,和李勣稍有不同,主要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动作去表现他的性格:他对裂饼缘而食的客人,是干脆撤席,不给饭吃,因为公裂之,只是未饥。有人请他吃饭,他看瓜皮削得厚了,二话不说,就地拾起以食之。通过这一个动作,写活了一位显官心中节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张鷟通过这种简洁勾勒的笔法,使人在看似无稽笑谈中,体味到一种严肃的意义。

李勣和王罴,是张鷟宣扬的正面形象。但他在《朝野佥载》中写得更多的,还是揭露那些皆饰忠鲠,内藏谄媚,胁肩屏气,而舐痔折直至趋炎附势贪赃酷虐的无耻之徒和官场群丑,这使得全书具有较强的批判性。加之文笔精练,善取典型事例,在极短篇幅里刻画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故时人称张文为天下第一,有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之誉。新罗、日本使至,必出金宝购其文。据《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九载:他的名作《游仙窟》,在他生前已传至日本,倍受推崇。而唐以后,国内却没有传本,后由遵义黎氏从日本抄回,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段佳话。

评:功臣李勣英国公,尚书右仆射进司空开朝创业历艰苦,为政公道清廉

节俭自用做楷模,敢于纠正时弊端处世话说巧妙,弄伪人狼狈不堪

刺史王罴重节俭裂饼缘客不给饭他看瓜皮削得厚,就地拾起食作餐

正面形象予宣扬,官场群丑批判。事例典型文笔精,天下第一时人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