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夏三万
夏三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8,566
  • 关注人气:9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破万卷(6329)·《集灵记·王諿》

(2022-03-19 11:21:07)
标签:

文学

六朝

小说

颜之推

分类: 读书笔记

读书破万卷(6329·《集灵记·王諿

集灵记》,六朝文言志怪小说。颜之推撰。《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二十卷。《旧唐志》作十卷,《新唐志》入小说家类,亦作十卷。重编《说郛》、《古今说部丛书》又有《集灵记》一卷,今人多以为非本书。该书原来部头较大,何时成书,何时亡佚,均不可确知。

颜之推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448·<</font>颜氏家训>

内容概述:《集灵记》为“释氏辅教之书”,“大抵记经像之显效,明应验之实有,以震耸世俗,使生敬信之心。“今仅存“王諿”一则,引自《太平御览》卷七一八,被鲁迅辑入《古小说钩沉》,然观是书之遗文,以此一斑实难概知上说之全貌。原文如下:

王諿,琅邪人也,仕梁为南康王记室。亡后数年,妻子困于衣食。岁暮,諿见形谓妇曰: “卿困乏衣食?”妻因与之酒,别而去。諿曰:“我若得财物,当以相寄。”后月,小女探得金指环一双。

鉴赏:故事写一人死后数年,不忘在阳间的妻子女儿,后以金指环一双相寄,以资家用。由此内容看,《集灵记》应属杂鬼神志怪。本篇题材平庸,情节也不离奇,但写其济人的精神情志,却是感人的。遗憾的是,此一斑已不可概知是书全貌。那二十卷的大部头,若流传至今,定然可观。是否还有其他遗文,也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探索。

《王諿》情节十分简单。故事记叙的是琅琊人王諿死后数年,惦念“困于衣食"的家小,遂鬼魂显形归家,问及窘况,后以金指环一双相寄其女,以补无米之炊。此事在同期志怪小说中并不离奇,然而这种阴间鬼魂不忘阳间亲人,以资济之的精神情志,却使世人感慨万端。

依中国传统说法,鬼乃人死之后的魂灵。汪继培所辑《尸子》云:“鬼者,归也。故古者谓死人为归人。”许慎《说文解字》九上鬼部亦称:“人所归为鬼。”这里有两层意思:一为人之最终归宿为死,二为实乃亲人对亡故人之怀念,盼其归也。固志怪中多有厉鬼害人、惑人之事,然鬼亦有善恶之分,并非全是坏东西,颜之推著书立说实有弘扬善鬼之意,王諿之鬼魂见形归家寄财,则更明作者之意。王諿亡后,其妻子、儿女衣食无所依,备受困扰。书中虽不言其妻子是否盼其返归阳间,然而从家庭之困顿,归后“与之酒”等情节来看,王諿之眷属盼其归返之心必有无疑。王諿适机出现在厄运中的家里,并相寄于金指环,解家眷之厄,真是一个“及时鬼”。这个善鬼的“见形”,并非吴王小女般在冢中与韩重相见,“与之饮宴,留三日三夜,尽夫妇之礼”,也不似韩凭夫妇殉情双死,死后有灵,冢生相思树,树有鸳鸯鸣。本篇的现实主义色彩更为浓厚一些。王諿鬼魂之归家,目的十分明确,即为“妻子困乏衣食"而来,故饮酒即别,并发愿:“若得财物,当以相寄。”情真意切,掷地有声,而且言必信,行必果。虽无儿女情长,男欢女悦,但这种虽死不敢相忘的真挚情意也着实令人感动。面对这个“岁暮”而归的善鬼之所作所为,所言所行,人们是不会把鬼与恶联在一起的。

志怪小说以神灵鬼怪为基本内容,迷信色彩自然十分浓郁,然而却并非尽是糟粕而缺乏积极意义。在鬼神观念作为人们的普遍认识而存在的古代社会,进步文人和劳动人民的美好理想和质朴的愿望,在现实中是难以实现的,于是就将其注入了关于鬼神的幻想中,从而构成了志怪小说的基础之一。王諿”一则,正体现了这一点。

此事不过六十七言,虽短小却精练,且完整有序,紧而不乱,开篇采用史家笔法,极简练得当地交待了王諿经历,这是作者常用的叙事方法。后写王諿亡后因家困顿而显形,发誓相报。寥寥数语,却事理清楚,最后以小女得金指环一双而结尾,故事有始有终。语言颇为质朴,虽稍显幼稚粗糙,但已注意技巧的掌握。尽管仍为“粗陈梗概”,却也远非“丛残小语"而能所及。

评:王諿亡后数年,妻子困衣食甚惦念。岁暮见形妻与酒,相寄小女金指环。

题材平庸情节,精神情志感万端。迷信色彩浓郁,质朴愿望以实现。

注入鬼神幻想中,志怪小说正体现。故事虽短却精练,完整有序紧不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