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破万卷(5264)·《青史演义》(一)

(2019-04-07 15:53:28)
标签:

文学

近代

小说

尹湛纳希

分类: 读书笔记

读书破万卷(5264)·《青史演义》 

《青史演义》,近代白话长篇小说。尹湛纳希(蒙古族)著。约成书于19世纪末叶。作者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5261·<一层楼>》。

《青史演义》 全称《大元盛世青史演义》。成书于1891年。据传全书共120回,记载从成吉思汗诞生到元末200多年的蒙古历史。现存69回,60多万字。前59回记述成吉思汗统一前后的蒙古历史。后10回记述窝阔台即位的历史。有蒙、汉2种文本。

  从《蒙古秘史》等历史著作到文学作品《青史演义》,成吉思汗形象由历史的叙事转变成文学的叙事,《青史演义》以历史人物铁木真为原型运用文学创作方法创造出艺术典型,尹湛纳希笔下的成吉思汗形象既有历史生活的真实性又有浓厚的文学色彩,是历史与文学的有机结合体,他比历史人物成吉思汗更加典型更加完美。

 《青史演义》全称《大元盛世青史演义》,是蒙古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成吉思汗时代蒙古族勃兴历史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尹湛纳希是十九世纪蒙古族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深受中原儒家文化熏染的尹湛纳希在塑造成吉思汗形象时,是以“仁德”为尺度对材料作取舍的,所以,成吉思汗从历史舞台走上《青史演义》的文学舞台时,已被戴上了理想的光环,而这理想的光环是尹湛纳希紧紧围绕着凸现“仁德”这一性格核心编织而成的,《青史演义》运用虚构、夸张、渲染、剪裁、细节描写等种种方法对材料进行取舍和艺术加工,打造出尹湛纳希心目中理想的开明君主形象。具体表现如下:

 一、无中生有的虚构。《青史演义》是历史小说,小说是允许虚构的,所以为塑造理想的成吉思汗形象,尹湛纳希把一些与史无征的嘉言豁行慷慨地付诸于成吉思汗,以突出其仁德。如:小说第三章虚构成吉思汗扶持弱小部落珠烈部(《元史》称照烈部),为其送的情节,《秘史》就没有记载,尹湛纳希吸收《元史》成吉思汗扶助照烈部的材料,增加虚构的情节演义成两章的内容。原来依附泰亦赤兀惕部的弱小部落珠烈部,常遭受邻近大部落泰亦赤兀惕人的欺凌,一年冬季,成吉思汗受珠烈部首领之邀一起围猎,珠烈部首领想通过围猎了解成吉思汗的为人,在围猎过程中,成吉思汗非常细致得照顾珠烈部,因为知道他们缺衣少食,成吉思汗就故意将猎物往他们的围场赶,巧妙地让他们得到充足的过冬食物,使弱小部落得到实惠又不失尊严,同时又派人从自己部落运来几十车驼驮皮衣,分发给穿着单薄的珠烈士兵。在一起围猎过程中,成吉思汗策马射杀了一只突然跃到珠烈部首领马前的猛虎,在危急关头救了他的命,可珠烈部首领益如格勒不但没有感激救命之恩而且看着自己的士兵抬走那只猛虎时还显出得意的样子。勃特国(成吉思汗乃勃特国王)的将领非常愤怒,要抢回那只本属于自己的猎物,成吉思汗当即制止自己的手下,而且在珠烈部士兵面前好好夸赞益如格勒的武艺,既宽容他的缺点,又保全他的面子。通过这一次合作围猎,成吉思汗的为人处世,深深感动珠烈部的将士们,他们毅然离开泰亦赤兀惕,投靠到成吉思汗的勃特国。这事不久就传到泰亦赤兀惕部落中,百姓纷纷投靠勃特国,他们称颂成吉思汗的美德:      “勃特国国王的铁木真把自己的衣服送给别人穿,把自己的马送给别人骑,极尽所能帮助别人,而且把功劳归于别人。他人才出众,像拨开乌云的太阳一般,他出类拔萃,是理想的君主,假如我们去投奔他,我们就一辈子幸福。”

 一夜之间,竟有二万余众投奔到成吉思汗的磨下。在《青史演义》中,尹湛纳希将成吉思汗塑造成道德完美的典型,在他几十年的人生中,他几乎每一种角色都是至善至美的。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儒学大师孔子特别重视“孝”,他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又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在《青史演义·要目》之七中,尹湛纳希说:“汉族古代儒学大诚至圣孔夫子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道自己的祖先和族源,乃是世间做人的常理,即使登上皇位的天子,倘若不孝顺自己的父母,那就是连普通人都不如。”因此尹湛纳希以中国传统儒学“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思想来塑造人物,使其母子之间慈爱孝顺,夫妇之间和和美美,人际关系显得及其和谐。

 二、添枝加叶的夸张。在中国传统史传文学作品中,凡是明君、贤臣、圣人、高僧、高道等非同寻常之人,出生之前或者出生之时都有异征或者异像相伴,作者通过这些人物伴随非常态的征象来显示他们特殊的身份和超人的能力,为皇权的神圣增添神秘的色彩也为他们巩固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但神化封建的统治,神化封建秩序,而且为王权提供了神学基础。在《青史演义》中,尹湛纳希写成吉思汗母亲怀孕及其生产时也如法炮制,将《秘史》中的阿阑豁阿感光而生李端察儿的传说故事和“成吉思汗出生时左手握着骸石般的一个血块”的材料夸大、渲染成十种征兆迹象来表现其天子的身份。对成吉思汗诞生的夸张、虚构的描写,作者不仅吸收了《蒙古秘史》中成吉思汗的十世祖李端察儿感光而生的神话,而且借鉴了汉族龙文化的意象,尹湛纳希开篇就将主人公成吉思汗定位为“真龙天子”,这是因为在“中华帝国,龙被看作国家的神圣象征,是国家权力和庄严的象征。”尹湛纳希因受汉民族文化影响,就为成吉思汗蒙上了真龙天子的神秘色彩。

尹湛纳希通过正面描写成吉思汗的出生,通过侧面描写展示其真龙天子之态。如:写当初毛浩来第一次见铁木真时说:“你果真是一个真龙天子,我甘愿在你的手下当一名马弃,终身鞍前马后为你效劳。”“太斯钦初次见面时也是仔细打量成吉思汗说:太祖真是如皇似玉,那脸上的光辉可以镇住臣民,那眼睛的威严可以折服人们··太祖生来就有真龙天子的仪态。”

由《秘史》的记载,可知李斡而出和木华黎两位名将确实来投奔成吉思汗,然而对于李斡而出的归附,《青史演义》增加了李斡而出解牛和成吉思汗讲解肢解牛肉的窍门的道理的情节;对于木华黎的归附,不但隐去木华黎奴隶的身份,而且增加了摔跤比赛的情节,增添了人物的对话,突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如:成吉思汗通过比武摔跤让木华黎钦服,使他后来成为勃特国的智囊;通过讲道理让李斡而出心服口服,最终使他成为勃特国的名将。尹湛纳希为了说明成吉思汗用两种方式折服两种人,在史实的基础上,用添枝加叶式的夸张、渲染,表现成吉思汗是一位文武双全、智勇兼备和善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矛盾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