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秋阳集》(3779)
(2017-01-09 07:41:23)
标签:
文学当代散文刘白羽 |
分类: 读书笔记 |
读书破万卷·《秋阳集》(3779)
《秋阳集》,当代长篇小说。刘白羽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作者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span>火光在前>(3763)》。
《秋阳集》是刘白羽人生之秋、创作之秋的更为沉静、澄激、纯正、练达之作,创造了越过春阳般妩嵋,夏阳般热烈,而达至秋阳般宁静温暖的艺术胜境。其意境,如秋阳般“灿烂中包含着清幽”,隐去一些奔放于外的热情,而多了一些旋炼与含蓄。其风格,更加深沉、练达,有了生命之秋更为成熟的“最大的领悟,最深的思考”。其文采,亦如秋阳般瑰丽、庄严,于华丽之中显出刚劲之气,于忧美之中透露出壮美风骨。
《秋阳集》是作者为纪念他的人生之秋而命名的。但“秋阳”这一命题,更是作者将自然之秋、人生之秋与创作之秋的多元含义高度融合而创造的思想意境。他在《秋阳集》序一一《夕阳红到无边》中说:“秋风,秋阳,秋晖,也许正是一个年过古稀的生命的象征吧!”他在人生之秋毫无残阳衰败之感,而是“心中有一颗秋天的太阳”,“孕育着最大的领悟、最深的思考、最重的激情、最活的灵感”。这使《秋阳集》像“红漫漫的夕阳红得何等艳、何等美,何等令人心醉”。刘白羽说:“一个作家、艺术家每一部不同的作品也是一个不同的新世界。”《秋阳集》确也如此,它创造了这样的新世界:秋阳般宁静温暖的意境,深沉练达的风格,瑰丽庄严的文彩。
《武夷风采》,主要写武夷山的浓雾、丹山、碧水把人引入深邃意境的美。那浓雾如甘霖滋润万物,如水墨濡染江山,用朦胧、隐约与清幽之美诗化人间、美化人间;那万峰千岩如药如剑的丹山,危绝奇峭,有“武夷的铮铮铁骨”之美;那九曲溪萦回千山的一流碧水,有“武夷的悠悠臼灵”之美,那大森林中“灵岩”离合的神光,更给人地府天宫般的奇思奥想之美。在这欣赏自然美的幽情与遐思中,点出这里曾是当年“风展红旗如画”的游击战场,当年的红区人家如今成了富裕的村民。文中还表达了将这里扩大为包括几个县在内的绿色大公园的愿望,以显示新时代山河更美的理想。这样在写景中焕发时代光采与人生理想,形成了在宁静的幽情中透露出温暖人心的思想力量,这不就是宁静而温暖的意境吗?
《南天春早》中,用花作象征歌烦一位“拼将热血,濡染南天”的长者的红心。《荒山之夜》,从迷蒙的梦境中写“使旧事情奇幻的重演”的人生经历。还育《红帆》、《晨风凛冽》等,都是于写景中带出人生幽思。这比直述人事活动显得更有美的情致、美的诗意更有哲理情思,能给人秋阳般宁静而温暖的审美感受。
《远天冰雪》,写怀念一位牺牲在东北战场冰雪中的战士,不落笔于记叙事迹.正面描写只有这样一句:“我看见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无名的人,一下倒在我的怀中,我开始还感到他的呼吸的温暖,而后,他僵硬了,生命从我怀中悄然逝去。”文中写在急行军中若有时间倒在冰雪原野睡一下,那是比宫殿里金雕玉镂、锦被绣褥还要珍贵千百倍的床,这从侧面交代了战士栖牲的原因客观上是环境恶劣、主观上是为了争抢时间,写如今“想起那把生命埋葬在我怀中的人,于是我感到我的整个身子都拥抱着熊熊的火焰”,这又烘托出战士献身的热血精神;写“今天每个人每天都可以有一个美丽的黎明”,这又艺术地映照出战士栖性的思想信念与历史意义)这样写,就在淡化情节叙述、强化情感体验中,将人物的心灵神魄表现得更有诗意,更有令人深思遐想的张力。还有《芳草青青办、《智慧之伸》等,都是之样,舍去繁琐倩节,用诗情去突出地描写人物心灵神魄之美。由于是在掩映主要事实中进行抒情性布写的,所以业无虚浮之感,那神魄之美是深蕴着充实的内在思想力量的。这就是秋阳般宁静而温暖的意境的艺术内涵。
评:秋风秋晖浥秋阳, 心中有颗秋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