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北京的空气》(3080)
《北京的空气》,独幕剧。丁西林编剧。原载《新月》3卷1号(1930年3月10日)。初收上海新月书店1931年8月版《西林独幕剧》。作者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一只马蜂>(3075)》。
《北京的空气》剧情提要:1926年中秋节后。北京某穷教书匠家。主人正与上海来的一位朋友聊天。他感叹着北京的好处,说在北京自由地呼吸学术文化的空气是花钱也没有地方可以买到的。北京不但建筑世界第一,人物也是全国特有,尤其是听差,没有一样不比别处强。就在这时,他的听差老赵推门进来,带来了主人吩咐买的咖啡以及账单。老赵眉飞色舞地诉说着买咖啡时的经历,客人发现他实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听差。旁人家是主人教听差的应该怎样的小器,而这听差却是教主人应该怎样的大方,并且在主人不在家时弄了好些人来又吃又住。教书匠对客人说,他不在意这些事。可是当他想要抽烟时却发现连罐子里剩下的烟也被听差偷走了。客人心中不平,有意向老赵讨回被偷去的烟,但主人却犯了罪似的吓得不敢出声。在客人面前丢了面子,主人自然不愉快,但忽然他兴奋起来,好像动了一个灵机,叫老赵进屋收拾一下桌子,自己走出门去。一会儿,他得意洋洋地回来了,带着从听差房里偷回来的烟。主客二人心满意足地抽起烟来,看来不抽完所有的烟他们是不肯睡觉了。
该剧通过上海客人的到访,反映了北京小知识分子贫困的生活。剧本写一个常被听差偷他用他的大方的主人,有一次在招待客人时不得不到小气的听差屋里偷了香烟来吸,真可谓一偷还一偷,大方与小气转换,空气平和了。作品暗含讥讽,在烟雾缭绕中透露着生活的灰色和可笑。作品的语言很是俏皮,尤其善用反语,曾被选入国语教科书,作为修辞学反语格的举例。
(见赵景深《文坛忆旧》)象前期的有些作品一样,这部作品仍然没有对生活和现实作进一步的开掘,缺乏应有的社会意义和时代精神。
评:北京某穷教书匠,上海朋友聊天忙。
感叹北京空气好,没有不比别处强。
别处主人教听差,这却教主该大方。
主客抽烟难入眠,面对贫困话悲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