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破万卷(3071)《岭东恋歌》

(2016-01-16 07:47:21)
标签:

文学

现代

民歌

李金发

分类: 读书笔记

读书破万卷3071·《岭东恋歌》

《岭东恋歌》,民歌集。李金发编。上海光华书局19294月出版。作者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span>异国情调>3067)》。

《岭东恋歌》136页,共收流行于岭东的4首恋歌。编者在自序中,对广东梅县的风习人情,产生山歌的社会原因等,作了详细介绍。

象征派诗人李金发对家乡梅县的民间口头文学、客家山歌推祟备至,且不辞艰难,亲自搜集整理,编选出版了一本客家民间歌谣集—《岭东恋歌》。

据李金发自称,他在十七八岁时就有编一本客家山歌集的想法。后来留学法国,身在异域,心系故乡,便托国内的朋友将家乡的山歌收集了一些寄到巴黎,时时吟唱、诵读,倍觉亲切。“多年不见的故乡,竟得于这种山歌中把印象—呼唤回来”。这些山歌不能在法国出版,他便想将它译成法文,介绍给欧洲读者。这事后来虽然没有做成,但却促成了他搜集编选《岭东恋歌》的决心。

《岭东恋歌》编定于1926,后因承印单位华东印刷局遭遇火灾,书稿被焚,夙愿未酬。1928年夏,李金发回到阔别十年的故乡,触景生情,复又振作起来,“东搜西索”,“向村童中聆教”,在他的哥哥李权发的帮助下,经过几个月的辛苦,耗费了不少心力,终于做成了一件自己早就想做的事情,遂了自己一桩心愿,颇觉惬意。后来,将重新编定的书稿交给上海光华书局,19294,一本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山花野果清香的客家情歌选集—《岭东恋歌》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岭东恋歌》分“相思酬唱歌”、“相思病歌”、“梦五更”、“十劝妹”四个部分。

我们如今诵读这本客家情歌选集,会很容易地被带回到几十年前客家人的生活情景中,旧日客家人的生活、风俗、民情、婚姻、家庭,以及劳动生产等方方面面的情状历历如在眼前。读者甚至还能在那些性自天然的客家情歌中隐隐约约地感受到八九十年前客家男女的性情、气质和精神风貌,借助它所提供的具有写实意味的生活场景、风俗礼仪等与今天的现实相对照,作为了解和认识梅县客家族群社会历史变迁的佐证。

在《岭东恋歌·序》中,李金发还具体地分析了梅县客家山歌产生和流传的原因。客家山歌的盛行与梅县客家人的生存境遇有密切关系。梅县山多田少,仅靠农业耕作,种植农产,温饱问题难以解决。限于交通阻隔,人口流动性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就成了这里的主要经济形态,加上本地资源匾乏,工商贸易发展缓慢、落后,为了生存的需要,过剩的劳动力不得不寻求向外发展的机会。因此这里的青壮男子多秉承客家先民在辗转迁徙的历史情景中生成的富于开拓、勇于进取的冒险精神与首创精神,别妻离子,外出往南洋等地谋生。田头田尾的生产重负,炉头锅尾的家庭事务,侍奉老人的人伦天职,就统统落到女人的身上,而这些出洋“捞世界”的男人常常一去就是十年八年,夫妻关系名存实亡。日间辛劳,夜间孤凄,单调贫乏的生活没有什么可以排遣,所以“稍有性灵不甘独宿的人,就桑间淮上,你唱我和”,客家山歌因此而产生。

李金发这样描述那些追求自由自在、自然人性的山村男女的感情生活:“男子们知道某姓的妇女在工作,遂三三五五结队去游山,隔远便唱有意义极合地位的山歌,去引诱他们,女人们有意交结,便反口酬唱,追愈行愈近,男子们便开始调笑,或强迫地摸抚其自然伸展的奶子,再放肆一点,他们就席地干起他们所最愿意干的事情来。”这样的描写,也就为山歌为什么多为情歌作了很好的注脚。居住在粤东山村的客家人,远离纲常礼教束缚森严的京城帝都, 具有较多的身心自由,也更带点原始古朴的野性之美,由此可见一斑。关于这一点,黄遵宪早在(人境庐诗草·山歌》中就说过:“土俗好为歌,男女赠答,颇有子夜读曲之遗意。”

但李金发又说,这种事一般多发生在族规家法较“马虎一点”,“无暇去‘救面子’”的小户人家。大户人家,名门望族往往“为纲常名教之所系”不敢轻易造次。“偷欢”一旦败露,无论男女都将遭到残酷的刑罚。因而,他们更多的只是唱唱山歌而已,以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动真格的倒不见裕很多,就这个意义上来说,唱山歌不过是一种鲜林情的体操”,是“过着端庄的生活而总不能忘份于欢乐血的山村男女因感情生活得不到满足而寻求解脱的一种娱悦的方式(周作人:《狠裹的歌谣》,见《谈龙集》)。在那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都极度贫困的岁月里,这是唯一排解寂寞情怀,寄托情思,获得精神慰藉的方式。换句话说,山歌唱出的是青年男女对于自由、美好的幸福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是他们心中的理想生活的梦。因此,“两性的冲动,在歌中都有明显和深刻的要求之表现”(《岭东恋歌·序》)。李金发说“歌中的情绪之表现,是何等缠绵,爱情何等真挚,境遇何等可哀,有时是大诗人所不及的”,他以为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客家山歌中“如诗经中之兴也,赋也的双关语”。在搜集过程中他还为许多精彩的诗句不能形诸笔墨,用文字的形式将它记录下来,或者有的即使记录下来却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光彩,反倒成了“点金成铁”而深觉遗憾与抱歉。

对于客家妇女的天才创造,李金发深感佩服,他说:“有些聪明的女人,可随口歌唱,恰合他所欲表示的情思,如七言之人韵,其辞句组织的妙丽,真有出人意料者。”想当年“闲行于峰峦起伏间,辄闻悠扬的歌声,缥缈于长林浅水处”,“个中快慰的情绪,和青春的悲哀,令人百思不厌也”。对此,他感慨良多:“嗯吁,我千里外的故乡!

李金发的乡土情怀,故乡之恋,无不因此而得到很好的传达。这与他在诗作.中时时透露出来的思乡之情乃是一脉相承。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诗人,透过客家山歌解读出来的是昔日客家妇女“辗转于十八层地狱”般的苦难人生,并提醒“我们有人道责任的,应该起来援之以手”,解她们于水火。至此,在法国学艺时所做的“满是人类作呻吟或苦楚的状态,令人见之如人鬼魅之窟”的雕像的李金发,和写《弃妇》,感叹“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的李金发,得到了很好的统一,显示出其先后一致的精神特质,这也为我们走进诗人的艺术和精神世界提供了一道新的门径。

评:客家山歌备推祟,不辞艰难搜整成。

    桑间淮上互唱和,青年男女抒性灵。

      “相思酬唱” “十劝妹”,“相思病歌”“梦五更”。 

        乡土情怀故乡恋,解读诗人新门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