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获虎之夜》(2694)
(2015-07-04 13:02:17)
标签:
文学现代戏剧田汉 |
分类: 读书笔记 |
读书破万卷·《获虎之夜》(2694)
《获虎之夜》,独幕剧。田汉著。1924年1—2月《南国》半月刊第2—3期连载未完,全剧首见于作者著剧本集《咖啡店之一夜》,中华书局1924年12月初版。作者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span>名优之死>(2687)》。
《获虎之夜》剧情提要:悲剧发生在长沙东乡某山中一个冬夜。富裕猎户魏福生决定把女儿莲姑嫁给本镇富户陈家。他新近猎虎两只卖掉,为女儿积下嫁奁之资,今晚又在山中装上抬枪,希望再获一只使女儿的陪嫁更加丰厚。当魏福生正与人谈论着猎虎的故事,忽闻山中一声枪响,众人以为有虎中枪,但出乎意料之外,抬进家门的却是一位身负重伤的青年。
这位青年是莲姑的表兄黄大傻。他与莲姑从小朝夕相处,渐萌爱情。但魏福生见他父母双亡,家道中落,不准女儿嫁他,要将他介绍到外乡谋生,不许他再上门来。黄大傻旧情难断,不想离去,遂在本村仙姑庙的戏台底下栖身,过着流浪儿的生活。莲姑也因爱着表兄,不肯从父命而嫁。一年多来,黄大傻觉得“世间上顶可怕的不是豺狼虎豹,也不是妖魔鬼怪,却是孤单寂寞”。“每到太阳落了,山上的鸟儿都归到巢里去了的时候,便一个人慢慢地踱到这后面的山上来望这个屋子里的灯光,尤其是莲姑娘窗上的灯光。”听说莲姑要出嫁,他今晚特拖着病体再到山上来望望那因病两晚未能来望的灯光,不想刚到山上,便绊着药绳,中了魏福生猎虎的抬枪。
受伤的黄大傻见到莲姑,十分欣慰,求她照顾一晚;莲姑亦以深情答应好好看护他。但魏福生暴怒不允,说莲姑已是陈家的人。莲姑紧握表兄的手,告诉父亲,她原打算与黄大哥一起到城里纺纱厂去做工,只因几次没有找到他,才未出逃。如今受了重伤的情人被抬进了家门,她说:“黄大哥,可怜的黄大哥,我是不离开你的了,生、死,我都不离你。”魏福生想扯开他们紧握的手,但他们死力不放。莲姑叫道:“我死也不放手。世间上没有人能拆开我们的手。”魏福生终将莲姑拖进后房,边打边骂。见此情,黄大傻“旧病新创一起裂发”。抓起床边猎刀自刺其胸而死。但闻后房传来父亲的打骂斥责之声与女儿哀呼“黄大哥”之声。
剧本描写辛亥革命后湖南山村的一幕爱情悲剧,反映了青年男女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与反抗精神。莲姑同黄大傻深深相爱,但遭到父母蛮横的干涉和反对,硬将莲姑许配给大户人家。莲姑性格倔强,坚不屈从,曾不惜以死进行抗拒。黄大傻父母双亡,被迫流落在破庙中,虽然他无法抗拒莲姑父亲的打骂,但仍每晚到深山中遥望魏家窗户上的灯光。黄大傻在深山中误中猎枪生命垂危,被抬到魏家抢救时,莲姑的父母仍不许女儿同他在一起,强行将莲姑拉至房中毒打,迫使黄大傻无法忍受自杀身死。《获虎之夜》成功地塑造了莲姑这个农村少女的典型形象。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在思想上比《咖啡店之一夜》更深刻、更富于社会意义。”(陈瘦竹:《田汉的剧作》)。《获虎之夜》所描写的问题,反映了当时青年一代的民主要求,反映了人民企求从封建习俗束缚下求得思想解放的时代心理,从莲姑身上看到反封建的不可压抑的潜力。剧本发表后即有上海艺术大学等十余个学校业余演出团体纷纷上演。
女主人公莲姑是一个追求真挚爱情,具有反抗精神的农村少女形象。她家庭富裕,却爱上了流浪儿黄大傻。当父母强迫她嫁给门当户对富家人时,她忠于爱情,不惜以死抗拒包办婚姻,勇敢地表示“我把我自己许给了黄大哥”,表现出了对独立自主生活的强烈追求。当黄大傻误中枪伤,成了残废后,她不顾父亲威逼,守护自己所爱的人,坚定地表示:“生、死,我都不离开你。”她温柔而不懦弱,朴实而又有胆识。她的悲剧结局是对封建残余思想的有力控诉。这个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中国农民企求从种种封建习俗下解放出来的时代心理,较为集中地表现了作者早期剧作中对于民主思想和反封建思想的追求。
评:有胆有识又温柔,真挚爱情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