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上学的孩子学习很吃力,是我们教育引导孩子的方式方法有问题

标签:
教育育儿一年级耐心爱心 |
分类: 教育学习 |
“杨老师你好!我为孩子学习不好的事来你,我也想请教你,可以吗?”一位年轻的女士对我说。
“当然可以了,说说你孩子的具体情况。”
“好的,我孩子今年7岁了,上一年级。感觉孩子发育晚去年没让他上,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发现孩子学习吃力,现在期中考试刚下来成绩,孩子每门都很差(60多分)。关于孩子的事我也找过老师,老师说你的这个孩子学习很费力,也没看到他在课堂上做小动作什么的,也没发现孩子智力上有什么缺陷,就是学不会。先说说数学吧,例如:8+6,把6分成2和4然后就一目了然了,我辅导孩子的时候讲得很清楚,可是孩子10遍8遍的都听不明白,我一在重复强调孩子就是不会,我也很生气。10之内的加减法他有时候还偷偷用手指算,我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是你们做父母的平时对孩子缺乏数字以及计算方面的引导和兴趣的培养。针对这个方面的问题,作父母的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多背诵与数字有关的儿歌、绕口令,多进行与数字相关的数学游戏(如:红蓝数棒、长棒、仿锤棒箱、砂纸数字板、金色珠、数字板、加法板、减法板等,方法很多,您都可以试试。)借此培养孩子在生活中运用算术的能力。比如,带孩子出去游玩时,可以让孩子收拾自己的书籍、玩具等随身携带的物品。在收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示孩子学习点数、看数,并掌握多少、大小等比较概念。在这样的寓教于乐中可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爱好,不妨试试看。
其次多与数学老师沟通,用比较婉转且不失尊重的口吻建议多关照孩子,最好是多表扬和鼓励。就你教孩子的方法,你回忆一下,我们在小的时候是怎么学习数学特别是加减法运算的呢?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当时你的老师肯定是让您准备了几捆(10个一捆)不同颜色的棒棒,计算的时候用增加或减少棒棒的方法来进行练习。比如:8+6,就让你先拿出8个红色的棒棒,再拿出2个红色的棒棒和4个蓝色的棒棒,这样让你数出有多少个棒棒,同时也让你知道了8个红色的棒棒加2个红色的棒棒是一捆(10个),然后再加上4个蓝色的棒棒,就是14个。这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思维是形象思维,所以我们要用具体的实物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和诱导。你所说的方法是属于成人式的抽象思维,你反复给孩子讲了数十遍,但是孩子并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所以你讲了“10遍8遍的”孩子就是听不明白也就是很自然的了。这只能说是我们教育方式和方法有问题,而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
另外,孩子用手指头来计算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对此我们也应该积极鼓励孩子用手指头来计算,而不是对孩子发脾气。我们常说“养儿才知娘的恩”,这就是说养孩子是一件需要耐心、忍心、仁心、苦心、爱心等,综合实施与孩子发展成长的过程,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些心思和气力,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不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所以根据你的孩子的情况,你需要的是多用具体的实物来对孩子不间断的训练和培育,同时当孩子已很快的速度“算”出了答案之后,要及时给予孩子表扬和鼓励。用以上的方法去教育和诱导孩子,那么还就会如你所愿的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老师,你这么一说我明白了,真是一语惊醒梦(懵)中人啊!现在我发现孩子有自卑心理了,因为其他的小朋友偶尔告诉我,他在课堂老师提问他不会的现象,其实孩子考的分数再不好,我也没打骂过也没嚷过,就是百讲不会的时候发脾气,语文上边好像好一点,不过在班里也是最差的。别人一小时可以做完的作业,我家的孩子5个小时也难以做完。每天放了学从来没敢玩过,我也从来没给孩子布置老师之外的作业,老师布置的就够他完成的了。我感觉我自己尽了力了,孩子在放了学的时间里也一直在做,也不玩不看电视,每天也9点之后才睡觉。有的时候也再晚点,我很苦恼,我该怎么办呢?杨老师!我现在真的很无助,让孩子给愁死了……。”
“从你所说的这种情况,我觉得你的孩子很可能是那种属于晚熟的孩子,目前在我的手头有这样一些资料——伍德罗.威尔逊这位美国历史上最书生气的总统,直到9岁才认字母,12岁才会读连贯的句子;爱因斯坦在小学的时候被同学和老师称之为小笨蛋、小傻瓜,他并不擅长算算术;巴顿将军小时候诵读困难;基础细菌学家,德国医学家,血液学、免疫学奠基人之一,1908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包罗.埃尔利希,在小时后被称为‘十足的笨蛋’;……。他们都是被认为是‘脑子糊涂’、没法教、不开窍,甚至愚蠢,但是他们却经过父母或某位师长用耐心、忍心、仁心、苦心、爱心等不间断的训练和培育,终于成为了众人仰慕的对象。你的孩子虽然晚熟,但是我想经过你用耐心、忍心、仁心、苦心、爱心以及对孩子的赏识,他一定会发展的跟其他孩子一样,甚至还有可能比其他孩子发展得更好!”
“谢谢老师的指点,我一定用自己的努力来培育孩子的。”
“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我们张开发现孩子有点的眼睛和嘴巴,无论孩子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只要表现出好的地方,哪怕是细小的微不足道的,也要对其进行夸张性的欣赏鼓励和表扬;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关心、支持、鼓励;孩子出现进步行为表现时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和肯定;让孩子觉得你在期待他的成长,你在相信他的成功。多鼓励孩子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只要孩子尽力了,即使考试成绩不好,也要给予和颜悦色地肯定,让孩子放松心情、摆正心态,积极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通过点滴进步来逐步建立自信向上的心态和行为。”
“谢谢老师,我知道怎么去做了,谢谢您!”(文/杨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