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自信,别让焦虑困住你

标签:
高三焦虑调整方法 |
分类: 高考指导 |
老师,你好。我是一名高三应届生,我现在感觉很焦虑。我的成绩一般,学习劲头明显不足,平时也只是间歇性努力。很快就要高考了,我对自己彻底没有自信了,请老师帮帮我,帮帮我这个身陷困境,但仍然怀揣大学梦的高三学子。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自信心是一种原动力,它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特别是身处逆境的人,有无自信心更显得重要,往往起到决定成败的关键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高考之前如何增强自己自信心的途径——
第一步,根据进入高三以来的历次考试成绩,确定自己恰当的目标。一般来讲,我们信心的丧失往往是因为对自己的水平评估不到位,所定的目标超出了自己能力范围,由此而让自己丧失了自信心。如果我们以高三历次考试的情况对自己做评估,就能正确确定自己恰当的目标,由此达到增强信心的目的。进入高三特别是临考前的四次左右的模拟考试,我们可以根据它们来评估自己的实力,也就是评估考上各层次大学的可能性,比如某位同学考上各层次大学的可能性依次为:三本95%、二本80%、重本50%、北大清华10%。这个同学努力的目标应该是拿下二本,争取考上重本,对北大清华抱有美好的希望。一旦有了对自己实力清醒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并通过努力一步步提高可能性,我们的信心也就会随之而来。
第二步:每天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也就是每天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行”。心理学研究发现,自我心理暗示有着巨大的能量。如果我们积极主动对自己进行“我能行,我一定行”暗示,我们在不断行动的过程之中就会逐渐变得更有能力,如果我们总是告诉自己“我不行”,那么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无能。增强自信的办法之一就是采用积极暗示的方法,在心里反复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行”,“我能成功,我一定会成功”。这个练习做好在每天早中晚的学习之前,面对镜子大声告诉镜子中的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行”,“我能成功,我一定会成功”,这样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步:回忆自己进入高中以来获得考试成功、突破的每一个过程,包括获得成功时的那种心花怒放、欢快陶醉的情景和心境以及自己因获得考试的好成绩,而得到师长表扬时的愉快心情的情景。经常回顾这样的成功经历,可以从中找到信心。它可以是大型考试,也可以是小测试,只要能给你带来成功的感觉就行,回忆越多越好。
第四步:想象成功来临的时刻。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最能激发我们的豪情和斗志。在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中将自己彻底放松,并将希望达到的目标在脑海中进行清晰细腻的预演。比如,想象自己在高考考场上自由驰骋的情形;想象自己得知理想考试分数的情景;想象自己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的情景;想象着自己考入了理想的学府,想象着自己在校园徜徉,想象着自己在研究室做实验等。在心里告诉自己:“这就是我的理想,我愿意为我的理想去付出去奋斗!”。想象内容最好固定不要任意更换,还可以为自己的想象增加一些细节,情节越丰富,效果越好。有了这样的心理预期,我们就会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前进的动力十足。
第五步:回顾进入高三复习历程。我们越是临近高考,就越容易考虑自己能否考好,这个时候很容易造成担心而产生紧张焦虑和急躁情绪。我们回顾自己从进入高三以来的学习过程和复习经历,盘点自己对各科已经复习了多少遍,看了多少遍课本,做了多少题。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很多的收获,心中自然会感到充实,当然也就会增强高考的信心。如果你能把自己做过的题和看过的书摞起来放在桌子旁边的话,效果会更好。
第六步:注重模拟试题的改错,做到满分卷。我们在做模拟考试试题的时候会有这样的体验,我们发现不论怎么仔细、怎么用心,都会出现错题。这会让我们很气馁,甚至感到绝望:“我怎么总是做错呢?”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所做错的题都是都是老问题。如果我们能够花时间去改正模拟考试中的错题,将错题校正改对,做到考后满分卷,这样既可以达到有效复习的目的,也可以随着对错题的逐一解决而产生自信心。所以我说校正改对改模拟考试中的错题比做新题更能增强自信心。
第七步:把握好基础85%的得分,多做容易题。题海无边,回头是岸,高三学习的关键是抓住课本,临近高考课本更是关键之中的关键。这是因为课本是一课之本,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和根源,同时也是试题答案的来源,所以抓住了课本就等于扼住了学习成绩提高的咽喉。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回归课本不是简单的再去看课本,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教材,发现以前没有引起足够认识的内容以及知识交汇处的内容,虽然试题与课本上的内容会有一些变化,但是它却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翻新和运用,说白了就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把课本上基础概念透彻理解了,同时也把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纵横向串连了起来,那么我们的成绩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所以就现在临考前的四十多天来说,一方面再抓课本之上注意学科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注意老师强调的重点与关键;注意近来试卷上经常出现的问题;注意自己经常出错误的问题;注意寻找自己的缺漏。比如看课本目录、标题、重点等,同时进行所学知识的回忆,当发现某个知识点比较生疏,那么就需要及时而仔细的进行补习;对已经熟练掌握了的内容,你完全可以“一带而过”。另外,也别忘了重要的公式、定理等的记忆。另一方面在做题上放弃难题,这是因为难题是没有止境的,不论我们多么聪明、勤奋和努力,总是存在考住我们的难题,一旦我们被难题考住了,我们就会变得变得渺小和气馁。所以在这个时候需要多做容易的基础题,在容易题面前就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比较厉害,有信心。
第八步,在考前的一周左右每天进行考试场景想象预演。科学实验表明:平日里我们习惯性的思维和应对方式会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这些清晰的痕迹会直接影响到紧急情况下我们所做出的反应。所以从现在开始进行积极的思维训练——在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中将自己彻底放松,并将希望达到的目标在脑海中进行清晰细腻的预演。比如,想象着自己已经进入了考场,自己在座位上轻松自如的等待老师发卷子,老师把卷子发下来了,我从头到尾的浏览了一下卷子,“哇,都是我看过的和做过的题”,我从头到尾答得非常顺利,在考试结束的前二十分钟就答完了试卷,我仔细而细致的检查,答得非常好,这个想象的情景越细致、越具体越好,最好每天想象一次(想象一门考试),把每门高考科目的情景都分别想象。想象之后,脑海中会留下一个积极的记忆印痕,在遇到真实的考试情景的时候,我们的记忆印痕就会被激活,从而让我们获得积极的应考效果。(刊登于求学杂志2023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