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顺其自然为当所为

标签:
杂念情绪感觉顺其自然为当所为 |
荟蓉:老师您好,我是高三那会儿对咳嗽声敏感的学生,现在我已经进入大学,可是这个情况还是存在。我好怕,怕我永远都好不了,您说,我还能好吗?
杨永龙:好是肯定能好,关键是任何时候你都要做到顺其自然为当所为
荟蓉:老师,有和我有类似情况的人吗?他们好了吗?
杨永龙:跟你类似的绝大多数好了,但也有个别人没有正确理解顺其自然为当所为,自然还在困扰着了。
荟蓉:其实我也不太理解,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要在意,可是我还是一直在意它。我总是能听到这些声音
杨永龙:你要知道,我们每个人在安静的环境之下做某件事儿的时候,任何人都会受到声音的影响而被惊吓或心脏紧缩的,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自然这就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现象了
荟蓉:我知道我不该去在意它,可是我就是会去在意咳嗽声。以前干什么事我什么都不会想,可是现在,我干什么事之前都会想这些声音在不在,会不会影响我?我觉得特别痛苦,真的
杨永龙:既然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现象,那为什么有的人没有受到影响,而有的人受到影响了呢?有的人之所以没有受到影响就是因为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让这种情况存在着而对它不管不顾不理不睬不关注不探究不辩论的坚持用实际行动做自己所做的事儿。受到影响的人是因为觉得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然后停下手中所做的事儿去关注探究和解决这个事儿了,所以就出现了你目前的这种情况
杨永龙:对于与你类似的人来说,总是用想法来消灭声音的影响,这就等于拿着汽油灭火,让我们更加的关注声音了
荟蓉:我觉得它影响到我学习,而我也确实被他影响了。所以我很怕它。特别怕。是,我知道。到除了忍耐,承受痛苦,我真的无计可施。求您帮帮我
杨永龙:我很理解你的感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越怕什么,你所怕的东西就会越加的打扰和捣乱你。假设你持有担心和怕就担心和怕,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并带着这份担心和怕,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儿,在你认真做该做的事情之中担心和怕也就消失了。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越怕什么,所怕的东西就会越加的打扰和捣乱我们呢?原因其实很简单,这就是你把注意力放在了所怕的事物之上了,而把自己该做的事情丢弃了,这样一来你满心都注意的是所怕的事物,所做的正事儿却没有去关心和关注,自然所怕的东西就会越加的打扰和捣乱我们了。如果我们每天都走进日常生活之中,自己该去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等等,那么我们就是在正常范围之内。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当前所要做的事情之上,并尽力把所做的事情做好,说白了就是该吃饭就把饭吃好,该睡觉就把觉睡好,该聊天就把天聊好,该运动就做好运动,该读书就把书读好,努力地去做好现实生活中你该去做的事情,这样我们就一定是健康的。
荟蓉:可是开始还是会在意这些声音,还是会很痛苦,是吗?
杨永龙:对于“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我给你详细讲解一下: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如我们把平静的湖水比做是我们的思想,而把向湖水里投石所引起的涟漪比喻成声音影响我们的情绪。那么你说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制止涟漪不断的产生呢?是继续向湖水投石头还是根本不用去管它能制止涟漪呢?答案当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顺其自然”。当然为了能让“顺其自然”对你的问题产生效果,就得结合“为所当为”。也就是说,你在“顺其自然”的同时,你得把自己的注意力以及行动(行动很重要)放在客观现实中的此时此刻所做的事情之上,该吃饭就把饭吃好,该睡觉就把觉睡好,该聊天就把天聊好,该运动就做好运动,该读书就把书读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自己此时此刻应该去做的事情。当然也许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困惑或影响你的声音仍旧让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们是迟早会自然地消失的,并尽最大努力的去做好现实生活中此时此刻你该去做的事情。那么,那些声音所造成的你的不良情绪就会在你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荟蓉:请问您我该怎样才能不怕它?
杨永龙:这种情况本来就是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都具有的,这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既然每个人身上都有着,那么你说我们是不是有必要怕它呢?我前面已经给你说了,根本不管它不再去投石,那你说怎么才能做到根本不管它不再去投石呢?是用你过去所用的想法或暗示让自己不怕呢,还是用立即去做此时此刻所做的事情的行动呢?
荟蓉:不去理会它,这样坚持,一定能好的,是吗?
杨永龙:是不理会它,坚持用实际行动做自己此时此刻所要做的事儿,任何时候都这样去做,肯定能好起来。此时此刻的事情其实是很多的,比如吃饭、聊天、陪朋友逛街、进行体育运动,看书做作业、洗衣服、打开水等等,看电视的时候就跟着电视的剧情走,读书的时候用“五到”(脑到手到口到耳到眼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式来读书等等
荟蓉:我需要改变什么吗?
杨永龙:你过去对咳嗽声的关注已经形成了习惯,所以要改变这个习惯的初期是很困难的,所以我在信中给你说了“也许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困惑或影响你的声音仍旧让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们是迟早会自然地消失的,并尽最大努力的去做好现实生活中此时此刻你该去做的事情。那么,那些声音所造成的你的不良情绪就会在你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你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忘记了“为所当为”,忘记自己该去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等等,而是把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全都放在了咳嗽的声音及一对咳嗽声音的排斥之上了。我们要怎样才能消除你的问题呢?不言而喻,从现在开始,你就得“为所当为”,既立即得把自己的注意力和行动放在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等等这些你应该去做的事情,并努力把它们做好,同时根本就不用去再去理会那些咳嗽的声音的事儿,那么久而久之,就会改变那种你关注和排斥咳嗽的声音的习惯,所有的问题也就会在你“为所当为”中自然而然地消失了。面对已经出现的问题,我们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能使我们好起来的做法就是接纳它,不把它当回事情,那么问题就会在我们这种容纳的心态中减轻很多,并且就会顺其自然地逐渐消失。一旦处于对咳嗽声音的关注和排斥而难以进行做事的情景时,马上去做感兴趣的事或听音乐,这时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感兴趣的事或音乐上,就可能会忘掉对咳嗽声音的关注和排斥。你也可以采取橡皮圈”提示的方法,适时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做自己此时此刻该做的事情。在手腕上戴一个橡皮筋,当关注和排斥咳嗽的声音的情形出现时,就及时拉橡皮圈弹击自己,提醒自己把心思转移到当下所做的事情上来。
荟蓉:这样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好?
杨永龙:你越是这样问问题,也就意味着你是一直时刻而关注的,你说你在时刻的关注之下他能消失得了吗?你的这种心理问题,可以这么说:你越想治好它就越难治疗,如果你不想治疗它了,不想克服症状了,就有可能减轻。该厌烦的应顺其自然的厌烦,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要想把厌烦的事情变成不厌烦反会造成心理矛盾,造成进一步的痛苦。应该接受现实,接受痛苦,这样痛苦也就逐渐变的并不象痛苦了。该后悔时要后悔,该痛苦时应痛苦,怨恨就暂时让自己怨恨,思念就暂时让自己带着思念,不要试图从后悔、痛苦、怨恨和思念中逃避,否则会更后悔、痛苦、怨恨和思念,最重要的是你干你应该做的事,带着后悔、痛苦、怨恨和思念努力做你该做的事情,在可能的范围内努力。这样一来,你的后悔、痛苦、怨恨和思念反而会减轻或消失了。
荟蓉:是的,我没有理解真正的含义
杨永龙:这种问题越想去克服就越难克服,越想治好就越难治好,强烈要求马上消除问题,问题就永远消除不了。有一天,你不想好了,不想消除这这种现象了,而是以“带着这种对咳嗽的关注工作生活不是也很好玩吗”的心态来看待它,那么你的问题可能就彻底解决了。一定要充实你的生活,去做事,如果天天忙着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为生活奔波,恐怕你一连几天也不会想这方面的事情了。一定记住,手里应该干什么就坚持干什么,心态持一种“我就不打算抛弃对咳嗽的关注了,带着它干活不是挺好玩的吗”,这样反而会让自己获得更轻松的效果,有句话叫做能说的清的东西不是永恒的,说不清的东西才是永恒,一切看你自己的悟性了。是坚定的做自己此时此刻的事儿,我们活人永远活的只有此时此刻。人生其实真的很简单——简简单单的生活,简简单单的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去想我们所不能把握和控制的东西,这样我们就会生活的很轻松、很快乐。我们活人活的是此时此刻,拥有此时此刻、把握此时此刻,让此时此刻充满精彩和快乐,无数个此时此刻就组成了我们的人生,无数个充满精彩和快乐就组成了我们人生的精彩和快乐,这样我们也就拥有了人生的最高目标——幸福!
荟蓉:我明白了,以后有什么问题我还可以问您吗
杨永龙:可以啊
荟蓉:真的谢谢您,虽然我不知道何时能好,但是我会努力的
荟蓉:老师,我现在初到大学,第一次离开父母,我特害怕,我该怎么办?我觉得别人都很正常,只有我有问题
杨永龙:其实第一次离开父母出到新的环境每个人都有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的,既然是每个人都会有的,那你说你是不是很正常的心理呢?
荟蓉:我觉得这些都是我的那个心理障碍的原因
杨永龙:我们在心理上一般都是自己认为正常,那么我们的表现就是正常的,自己认为不正常,我们的表现就是不正常的。这是因为你把自己先入为主的定位成了不正常,那么我们就用有色眼镜开始看自己了,那你说有色眼镜下面所看的自己是不是就有问题了呢?
荟蓉:有人告诉我说只有吃药才能治好,我不相信,您说我可以靠自己吗?
杨永龙:吃药的作用是降低焦虑和抑郁的,但最终的改变是我们的认知改变为前提的
荟蓉:所以就算不吃药,也是可以好的,是吗?
杨永龙:是啊,这是可以肯定的
荟蓉:老师,我按照你说的做了,可是我做什么事脑袋里都想着这个问题,这该怎么办?
杨永龙:任何时候都让其存在,带着它对其不管不顾不理不睬不关注不探究不辩论的做此时此刻所要做的事情
荟蓉:我觉得是我对它的关注度太高,所以才让我总是注意,其实,总的来说,是我的想法才让它强大起来,您说是吗?
杨永龙:刚开始的一段时间这个问题是会不断的打扰我们的,只要我们一直都坚持让其存在,带着它对其不管不顾不理不睬不关注不探究不辩论的做此时此刻所要做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它就会不知不觉的消失了
荟蓉:老师,我相信您的每一句话。我要让自己时刻保持快乐的心态,它总会消失的。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