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际交往要以为自己活人的角度看待自己和他人

(2019-06-24 06:14:43)
标签:

人际交往

自己

第一位

拒绝

入乡随俗

分类: 人际交往指导

杨老师:

您好!我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总觉得身边的人特别烦,只要他们一出现我不喜欢的缺点或者行为的时候,我就很容易发怒同时很想与这人断绝来往,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好象自己吃了火药一样,很容易讨厌别人同时跟人发生矛盾和冲突,这个问题很困扰自己,也让我的人际关系不是太好,杨老师请问我该如何来调整我自己。

另外,还有一件事令我很不舒服的,前段时间表姐问我借钱做生意,因为钱的原因我跟丈夫正在吵架,同时我们也准备买房子,所以我没借给她,同时在我心里我也不是很想借,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要经营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计划。我想每个家庭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经济方面,同时我老公也很讨厌这种经常来借钱的,并且一副你欠了他们的嘴脸,很是让人反感,可能没有借给她钱,前段时间我要寄个证件去办理,结果要经过她,她就把我的证件给扣下,当然她没有那么直接而是找一些理由来掩盖,我很生气,对于这种素质很低下的人,杨老师,我要不要给点颜色给她看看,还是要采取一种什么心态来面对这种人,从情感上说,我真的很想与这种素质底下的人断绝来往。

杨老师,请指点我该如何来做。祝您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这位朋友:

您好!关于你“有时候总觉得身边的人特别烦,只要他们一出现我不喜欢的缺点或者行为的时候,我就很容易发怒同时很想与这人断绝来往,……,好象自己吃了火药一样,很容易讨厌别人同时跟人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况,在这里我要告诉你的是每个人灵魂、生活的情景层次和文化层次都是独一无二的,自然每个人的行为表现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为人处事之上是各不相同的。既然为人处事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我为尺度来评判别人,所以别人在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之下,只要他所做的事情自我感觉是快乐和愉悦的,那么这就是合情合理的,作为我们来讲就只能尊重、接纳、顺应他人的所作所为,这样我们才能活得轻松愉悦,反之,我们就会自找不舒服。

其次,要知道我们每个人活人都是为自己的,都是为自己的幸福、愉悦和快乐而活的,同时我们也知道我们自己只能主宰自己的言行,别人的言行我们是主宰不了的。就拿你对别人的态度和行为来讲,你对别人文明礼貌亲切感人,别人在你的言行之中所感受到的是你这个人有知识、有智慧、有修养等方面的良好形象,这样一来就会对你尊敬有加,这时你所收获的就是幸福、愉悦和快乐。从这里来看,我们对别人好与不好是我们在获益或受损,而不是别人在我们这儿得到了别的什么——你对别人好,你收获的是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你对别人不好,你收获的是沮丧、郁闷、沉重、束缚和痛苦。要想在这方面得到修正和改善,那么我建议你到我的博客好好读一读《学习爱  学会爱(1》《学习爱  学会爱(2以及《怎样才能接纳自己》。

关于你的表姐的问题,首先我要说的是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你的表姐借钱做生意是为了自我更多的盈利,你不乐意借钱给她的种种原因,这些都表现的是人的自私性。当然自私也是有限度的,这就是利己不损人,利己又利人。你的表姐借钱做生意对于她自己来讲是利己的,但对于你来讲损己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借是你的本分,既然是本分,那么我们也就不再去考虑她了。至于她的所作所为,我们通过事情已经了解了,我们也知道了她是什么样的人,以后有事完全可以不找她办,根本无需给她什么颜色或“断绝往来”。在这里你可能要问了,这不显得我们好欺负吗?这不是欺负不欺负的问题,而是我们是否为自己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活人的问题,我们给她颜色或“断绝往来”,这是为我们自己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的活人设置了人为的障碍,假设我们以“就是那种人,不与这种人计较”来看待她,那么我们自然也就收获了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不知以上所谈对你是否有助益,你的朋友杨永龙请你批评参考。

杨老师:

您好!有件事想请教您,我刚结婚两年,跟老公的感情还可以,但最近这段时间因为他二姐的原因常常令到我们吵架,严重影响我们的夫妻感情,我却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老公在大陆工作我们周末回香港看望他的家人,他的父母跟我的关系都不错,我也把他们当自己的父母看待,但我们在香港还没有买房,所以就暂时跟他二姐住在一起,而他的二姐是一个很讨厌的人,鸡蛋里挑骨头,什么事情都得按照她的习惯来做,一点点不满意又喜欢在他家人面前讲我的不是,而且还喜欢干涉我们夫妻之间的事情,就连夫妻间的理财问题也要参和,我们两意见不和很正常的事情她也要管,我感到很委屈,很想发火,老公也知道她的二姐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但碰到委屈的时候他不光不给我出头说句话还数落我没做到很完美,可是不管你如何做,他姐那种鸡蛋里挑骨头的性格总能找出话来说,我对她真是讨厌至极,他有四个姐姐,而且个个很强势,我们本来打算去香港定居,但一想起他的姐姐,以后如果都参杂进来我们之间的事情,我很担心会因为他们的参和而导致我们感情的冷淡和失败,杨老师您是过来人,您觉得我该如何来处理这其中的复杂的家庭关系呢?谢谢您。顺祝您身体健康!

这位朋友:

您好!你的丈夫在家里是最小的,在他的成长历程中姐姐们都是把他当作小毛孩子来看待的。我们知道,人是习惯性动物。一方面是姐姐们习惯了对弟弟的指手画脚、颐指气使,所以在面对你和丈夫的时候,她们也就不自觉地沿袭了过去对待弟弟的习惯;另一方面你的丈夫也习惯了姐姐们对自己事无巨细的指手画脚,所以对于姐姐们的指手画脚、颐指气使也就显得不闻不问了。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明确自己住在别人家,这就是“身在屋檐下”,所以“不得不低头”,当然在丈夫的姐姐们对你挑剔或者参与你与丈夫之间的事情的时候,你更多的是装糊涂,说实话,在很多情况之下别人挑剔也罢,参与你们之间的事情也好,最终的自主权和决定权都在你和丈夫的手中,所以她们的挑剔和参与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其次,平常的过日子是你和丈夫所过的,你们怎么过怎么做事有你们夫妻之间协商的,所以不要别人说点什么、挑剔点什么就把它当真。如果你把他的姐姐们所说的话当做是我们在走路的过程中刮过来的一阵风一样,对其不管不顾不理不睬的去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也就是哪怕你有千万语,我有我的老主意,那么你的内心也就不会起什么波澜,自然姐姐们的话语、挑剔和参与也就不会影响你的情绪了。

再次,我们常说婚姻是嫁给了对方的习惯、性格、缺陷以及周围的一切,婚姻的任务也就是接纳和适应对方的习惯、性格、缺陷以及周围的一切,婚姻的职责当然是用积极的心态和行为来创造和创设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的生活。所以在对待丈夫的习惯、性格、缺陷以及周围的一切的时候,我们应该所持的心态和行为是: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不可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

最后,人生其实真的很简单——简简单单的生活,简简单单的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去想我们所不能把握和控制的东西,这样我们就会生活的很轻松、很快乐。说白了就是要我们把什么事都看的很简单,这样我们就不会特意去想我们所不能把握的,我们也不会自己给自己所制造烦恼,当我们真的把任何事情看得简单,那么所有的事情也就不会扰烦我们,这样我们就会生活在简单的幸福、愉悦和快乐之中了。

杨老师:

您好,谢谢您的指导,每次碰到难关的时候总能有您在前面指路,非常感谢您一直以来的陪伴,很幸运能遇到您这位人生导师,再次感谢!顺祝:幸福快乐!

杨老师:

您好,生活开心!想请教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自己让自己深受其害,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一直很喜欢一个人,很害怕跟其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当一个人要走进自己的生活的时候我会很本能地将这个人拒于一个安全的距离之外,不想他进来扰乱我的生活,我害怕受到伤害,害怕他们会给我带来麻烦,所以自己很少有那种很好的朋友,相信他们也会感觉到来自我的距离感,我通常要交往很久才能将一个人纳入到自己的圈中,其实这也让我感觉到痛苦,一直在挣扎中,比方说我其实很想跟老公的家人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但一方面我又害怕和他们走太近,他们会过多干涉我们之间的夫妻问题,进而影响我们之间的感情,所以我一直本能地跟他们保持距离,也很少倾吐自己的心事,同时当他们作为家人邀请我参加他们的一些活动时,要把我纳入他们的一份子时,我又本能地拒绝了,总之我的世界里我只允许我和老公以及双方的父母存在,同时对于自己所心爱的东西,比方说丈夫,我很在意他跟异性交往的距离,以及会拒绝一些优秀的异性跟他接触,表现出很强烈的占有欲,杨老师,不知为什么我会有这种心理问题?请问我如何来解决我这个问题呢?

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我父亲的,我的父亲是一个很野蛮很专横也很暴力的人,从小我就一直看着他的粗言和粗暴行为长大的,他对大哥和大姐经常暴力相对,我跟大哥的感情很好,小时候他对我一直像父亲一样,只有在他那我才得到爱和快乐,但很心痛大哥在我七岁的时候就得了精神分裂症,从那以后我很少真正的开心过,虽然很少表达出来,但每逢想起大哥,我就会一个人很痛心地哭,这是自己心底永远的伤痛,没有对任何人提起,十年之后大姐也得个精神分裂症,好好的一个家就这样完了,我强忍住痛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因为只有自己才能顶起这个家,这么多年在外面经历许多压力挫折和风雨,没有人问候没有人帮助,只有憋着压力把痛苦埋在心底,一个人前行,时常想起这些,自己会一个人偷偷地哭,后面我在读到关于精神分裂症的书籍时,才知如父母专横很可能会让子女得上精神分裂症,本来以前就一直讨厌父亲,从那以后我更加憎他,恨他,有时候连我自己也觉得对他的态度很差,我找不到理由来对他好,想起被他辱骂和打过外公外婆和母亲,最惨的是我得病的大哥大姐,我就愤恨,我不知道如何从这种恨中走出来,其实自己不能释怀是一件很痛的事,杨老师我该怎么做?敬请您的教导。顺祝您:幸福安康!

这位朋友:

您好!你说自己“一直很喜欢一个人,很害怕跟其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当一个人要走进自己的生活的时候我会很本能地将这个人拒于一个安全的距离之外,不想他进来扰乱我的生活,我害怕受到伤害,害怕他们会给我带来麻烦” 这是对他人、对社会过度设防的心理在起作用。所谓设防心理就是:与他人相处时所产生的防范心理。比如,感到没有自己的空间,或担心自己的物品是否安全,或总是怕别人占自己的便宜等等。适度的设防心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可以帮助个体分辨真伪、优劣以及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等等,所以我们提倡在社交过程中谨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但过度的设防心理又会在社交过程中产生负面作用,它会使周围人对过度设防者产生心理距离而敬而远之,从而阻碍正常的人际交流。所以在交往中一点不设防是很难适应社会的,但是,我们还应坚信毕竟好人在社会上占据绝大多数,只要我们以信任、尊重和爱的态度和行为去对待他人,相信他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我们。

我们要认识到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信赖的,只要我们用友爱、真诚、敬重的心理和行为对待他人,那么他人也会用同样的心理和行为回馈于我们。我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家也常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反映到爱之上就是:如果你要得到爱,那么你就必须首先付出爱。对于爱来说,你付出的越多,当然你所得到的也就越多。比如,你在日常生活中给他人一个灿烂的微笑,那么他人也会回报你一张灿烂的笑脸。这个微笑无论是对于认识的人还是不认识的人,都有同样的效果。同样,你以礼貌的话语问候师长、同事、朋友,师长、同事、朋友也会以相应的方式回报与你。我们可以这样说,任何用以展现你关爱的形式,只要你付出,最后都会以关爱的不同的方式会到你身上。有些朋友可能会说: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以这样的方式来回应。的确,龙生九子,九子不同。也许不是每个人,但大多数人都会这样来回应的。爱就像个弹力球,只要你抛掷出去,不论迟早它总会反弹到你手上,而且回来的数量总会比你抛掷出去的要多。

关于你父亲曾经对待你们兄弟姊妹行为的回忆,在很大可能上是你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或者在情绪低落的情况之下发生的,当然也不排除大脑在某种情境之下接收到了与你过去相似的信息,由此而引发了你对往事的回忆。一般来讲,相似的情绪或情景会吸引类同的情绪或情境,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不如意或情绪低落的时候,过去的不如意或负面的情绪就会在我们心中涌现;我们在某些情境之下会不时地回忆一些过去所发生过的事情,有时候看见某一个事物也会自然而然的联想起与之相关或无关的事情等等,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思维或心理表现,其实这种情况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只是发生以后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很正常的思维或心理表现,而不对它不管不顾不理不睬的去做自己此时此刻所做的或该做的事情,很快这种思维或联想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针对你的这种情况,首先你要知道的是——人是回忆性动物。在某些情绪或情境之下,时不时地回忆一些过去所发生过的事情,是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现,既然是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现,那么我们就需要接受和接纳它的存在,就像我们在走路的过程中天上飘来一片浮云,它飘它的,我们走我们所走的路的态度和行为对待它,说的在直白一点就是对过去的发生过的事情的浮现不管不顾、不理不睬、不关注、不探究、不辩论,把注意力放在此时此刻所要做的以及所该做的事情(比如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等等)之上去,这样一来随着你坚持做此时此刻所要做的以及所该做的事情,并尽最大的努力把所做的事情做好的过程中,也就把那些负面的回忆“忘”掉了。

其次,转移情绪。这是一种个体对冲突情绪的主动回避与克制的方法。面对情绪不良而引起的对过去的烦闷事情的回忆,你可以用“正受不受”的方法把它转移走,也就是说,对迎面而来的情绪烦恼,我们可以避而退之,不去想它,不去接受它,而是去做自己平时最想做又能产生愉快体验的事情,在换一句话说就是——当自己控制不住对过去所发生的事儿要继续想下去的时候,马上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自然而然也就把所联想的或回忆的事情给忘掉了。比如,听音乐,溜溜弯,逛逛街等,用愉快的活动来充满自己的时间,用时间的推移来逐步淡化心理的烦恼。转移讲的是时空转换——此时此地遇到的烦恼,要换到彼时彼地来消释;转移还要讲心理的转移,遇到了难以解脱的烦恼,不去想,不去强化刺激自己的情绪,而是把自己的思绪硬性拉开,用积极的情绪来抵消消极的情绪。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说,当你感觉到自己被痛苦的回忆缠绕时,主动去参加体育、文娱等集体活动,这些活动由于随着生理机能和血液循环的加剧,人的心理也会随之开放,这样就更有利于你把不良的心绪宣泄出去,当然也可以和谐人际关系之后,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你,使自己在融洽、关爱之中淡化或消除痛苦的回忆。

再次,你要知道,过去所发生的事儿对于我们此时此刻所做的或所要做的事儿来说它属于杂念,既然是杂念而且对我们此时此刻所做的或所要做的事儿来说它是毫无意义的,只要我们接受它存在,并知道它是毫无意义的“杂念”,不理会它,而把关注点放在此时此刻所做的或所要做的事儿上去,那么它将不会影响我们,很快就消失了。另外,你要知道,过去的事情本身并未对我们造成伤害,造成伤害的恰恰就是我们的回忆。心理社会学家指出:人生无常,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很多时候磨难可能是好事,可以增长人自我超越的能力,也就是增长智慧。我们有不少人错误的把童年的痛苦经历与成年后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其实有许多人在生活的任何阶段经历灾难后,生活态度反而变得建康积极了,这就是他们发现自己处在不良情境之下及时求助和积极调整的结果。所以对于你来说要走出家门多多结交朋友,在与朋友和谐融洽的交往中获取同理、共情之心,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让自己走向幸福、愉悦、快乐和爱。

最后,我要对你说的是: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对过去的事情把握,所以也就没有必要拿过去的事来困扰我们;未来的事情还在未来,我们也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对未来的事情加以控制,所以对未来的事情我们不去过于期望;我们能把握的其实就只有此时此刻——该看书就专注于所看书的内容,该写收拾房间就收拾房间,该聊天就去聊天,该去运动就去运动,……,做自己当前应该去做的事情,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当前该做的事情做好,那么我们自然的就会走出自己的精彩来!人生其实真的很简单——简简单单的生活,简简单单的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去想我们所不能把握和控制的东西,这样我们就会生活的很轻松、很快乐。我们活人活的是此时此刻,拥有此时此刻、把握此时此刻,让此时此刻充满精彩和快乐,无数个此时此刻就组成了我们的人生,无数个充满精彩和快乐就组成了我们人生的精彩和快乐,这样我们也就拥有了人生的最高目标——幸福!

杨老师:

您好!收到您的来信让自己很多事情慢慢放下,您就像一盏人生的指路灯,在自己迷茫的时候给我方向,使我一直向着一个积极阳光的方向行走,感谢您的一直的陪伴和默默的付出。

杨老师:

您好!祝您周末快乐!想跟您请教个问题,我一直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冷淡,可能一直是一个人,除了感受到您无私的帮助之外,很少得到身边人的帮助,所以我对于他人的事情也表现很冷漠,虽然人需要有朋友的道理我也知道,但在生活中我一直讨厌别人来麻烦我,我也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尤其跟先生结婚了之后,他们香港人人与人之间都是比较独立,也比较尊重人,比如说人与人之间很少会涉及一些金钱的事情,如果你拒绝对方,向对方说明原因,对方一般会理解和尊重。但在自己身边的亲戚让我感觉很是反感,借钱好像是他人欠他们的,感觉你有个100万应该借给他10万,而且是理所当然的,你为他们做什么都是你应该的,而且如果做不到,你如何解释,他们一样有意见,真是很反感这些人,让我更加讨厌与人建立一些关系,很想永远不要见到这些人,前几个月我怀孕前期,比较难受,让我妈来帮我煮了一个月饭,刚来几天就暗着说请个保姆要多少钱,我每个月都有给他们生活费的,有时间趁着他们走得动也会带他们出去旅游,难道我就一直只能是给他人服务,为什么他人却那么现实,我感到很是心寒,有时候很讨厌周边的人,也不愿跟他们发生任何的关系,杨老师,你说我该如何来处理我自己的心态呢?

这位朋友:

您好!我很理解你的感受,其实这样的事情我也经常遇到,不过我自己家庭经济状况不怎么样,一般找我借钱的人,看到我的具体状况也就不再啃声了。我们知道,一般借钱是需要建立在高度信任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相互的高度信任,那么就不会把钱借出去的。所以对于你来讲,你完全没有必要考虑是否借钱给那么亲戚们。当然拒绝起来就需要干脆、委婉准备好一个理由来解决,比如“我现在确实手头紧”、“现在准备筹钱买房、买车”、“孩子上学要交学费”等理由,要脱口而出,口气要表现得不容商量。这样既自然又不影响感情,也具有很强的真实性。要坚持委婉与干脆的统一,千万不能拖泥带水。最忌讳的答复方式就是问亲友“你借钱做什么?”“我回去跟家里商量一下”等等。

活人为自己,是为自己的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而活的。在这里你可能要说了,我的确想活出自己的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来,可周围的人的这些个样子我能活出自己的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来吗?你要知道,我们没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内在,以及行为都是独一无二的。既然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你的周围的那些个人所表现的,不对你的胃口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们所认为的是什么、所做的是什么,我们管不了,也没有必要去管,因为我们活的是自己的人,我们给他们借钱与否、给亲与否在于我们决定着,只要我们把握住了自己所能把握的,我们做什么所表现出了“不损人而利己,或者利己也利人”这就足够了。

杨老师:

您好,最近碰到一件揪心的事想请教下您。

我跟老公结婚两年了,磨合的还可以,我们一般生活在大陆,有时候周末去香港跟他爸爸妈妈和姐姐见面,老公有四个姐姐,而且都是强势的,我跟老人家就是他父母的关系处的还不错,最近我因为要生小孩,于是不得不跟他姐姐住在一起,本来相处还可以,但因为一点小事她好像对我有点误会,平时也是含沙射影地说些不好听的话,另外他们四个人始终是一家人,经常有什么事情一人说是什么另外几个也一致。好像抱团一样,令到我在他们家很不自在,本来我想算了,我现在是寄人篱下,没有办法,另外我想我知道我是什么人就好了不管他们如何说,她们包容不了我但我去包容他们好了,于是我就强压着自己心中的不快去主动跟他们说话,他们可能还认为我很假,我真的很难受,不知到如何跟这群女人相处,我可以放下,可是他们紧咬不放,令双方见了面后很不舒服。杨老师我该怎么办呢?真的很难以接受。真的有点度日如年的感觉。

这位朋友:

您好!有这样两句话,一句叫做“入乡随俗”,这是说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具体到你来说,就是顺从他们家庭的习惯和风俗。这与婚姻的任务——婚姻是嫁给了对方的性格缺点习惯和周围的人际关系——是如出一辙的。另一句话叫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低头的目的是不让屋檐把头碰破碰伤,自己虽然低下头有一点不舒服不自在,但对这个身体而言却是健康而协和的,所以如果你不想和自己过不去,最好就不要和丈夫的姐姐们过不去。“该低头时就低头”,说白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自己的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的活人创造着条件,所以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之!

人际交往要以为自己活人的角度看待自己和他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