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育儿强迫思维高要求顺其自然 |
分类: 强迫 |
翼裕:杨老师您好!我有一事想请您帮分析一下:我的儿子15岁在读高一,今天他和我说:“妈妈,我好像有强迫症”。我说怎么如此说呢,他说:比如有时在一道小题上明明做好了,还要在反复的思考这道小题;还有比如哪个老师啊同学啊说了一句无关紧要的话,也会在脑海里像过电影样的反复的出现。儿子说他从初三时就开始有这种情况了。我在想:是不是要期末考试了心情紧张,可孩子说平时也这样,他心里对这种状况也很烦恼;我又想:孩子读的是我们这里最好的高中,学习好的学生很多,压力很大,但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也是名列前茅。怎么办呢?杨老师请您帮我分析一下,孩子心里是否真的有些问题呢!
杨永龙:你知道什么是强迫症吗?
翼裕:我不太知道。
杨永龙:你不知道,其实你和孩子交流也没有多大的作用,还是让你的孩子抽时间来和我交流一下吧。
翼裕:他一直住校,您先和我简单说一下嘛,他要月末回来。
杨永龙:你到我的博客自己去看吧。
翼裕:好吧,先谢谢您!《正确认识神经质症(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强迫性思维”的治愈=放弃“摆脱”》,看了这两篇您的回复,觉得您说的太好了。那您说我儿子是不是也有点“强迫性思维”呢?
杨永龙:你不觉得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吗?
翼裕:是的,您这么问,我觉得我好像都有点。
杨永龙:其实每个人都有,这说明就是正常的,既然是正常的,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过分去关注、探究和辩论它。
翼裕:可孩子感觉很苦恼,他说想一些没用的小事很影响他的学习,他不想去想可还是要去想,挣脱不出来。
杨永龙:这就是因为他过分去关注、探究和辩论它而造成的,知道是正常的,那么就需要接受和接纳。
翼裕:他今天和我说了他好像是有强迫症,吓了我一跳,证明他也研究了好久了。
杨永龙:接受和接纳就像我们对待手臂受伤长成的疤一样的态度。
翼裕:嗯,那我怎么去和孩子解释呢?
杨永龙:你还是继续看我的博客,自己搞明白了再说。
翼裕:好的,我想等孩子放假了自己来和您说。
杨永龙:其实这样的问题有许多文章。
翼裕:嗯,我也是很急,高一压力也很大的,怕影响了他的身体。
杨永龙:嗯,我很理解。
翼裕:谢谢您能理解。
杨永龙:七月底和你的孩子聊一聊。
翼裕:太好了,谢谢您!
杨永龙:你的孩子肯定是属于性格偏于内向,脑子非常聪明,思维能力特别的强,非常有理性,还有过于追求完美的倾向。
翼裕:是的,但性格不内向,喜欢和有才学的人在一起,好像有那么点小清高,小聪明。
杨永龙:性格偏于内向,对于熟悉的人则觉得很外向。
翼裕:嗯,是的,同学们还都很喜欢和他在一起。
杨永龙:有你的孩子这种情况的人,一般都是这样的特点,所以对于你们父母来讲,最好不要对孩子提什么要求,这样的孩子越提要求,越容易对学习造成影响。
翼裕:哦,我们就是对他的要求有点高。
杨永龙:因为他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已经很高了,所我们就没有必要在要求他了,而是注意家庭氛围的创建,孩子回家多多创造减压的环境。
翼裕:但我现在也明白了,不能给孩子压力太大,也总是对他说,身体很重要,学习也要劳逸结合,上大学能考上哪就上哪,孩子的这种情况也许真的是我们家长造成的。
杨永龙:是啊,说实话这是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之中潜移默化养成的习惯,要改变也是需要用行动来改变其习惯的。
翼裕:嗯,我会改,而且是马上,儿子在学数学奥赛,理科一直很好,我们当家长的还总是要求他学习上更好,甚至最好。
杨永龙:你们改是一方面,关键是孩子行为习惯上的改变。
翼裕:,嗯,您的一些文章我让孩子先去看看,您说行吗?
杨永龙:我不建议也不提倡。
翼裕:为什么呢?
杨永龙:我的建议是:烧掉你的所有的心理学书籍,远离一切的心理学论坛,从你的床上站起来!起来,别在那里发呆,来跳舞、来欢歌、来交流、来享受,生活就是最好的“药”,唯有生活,唯有实践,才能真正走出庐山,把你的能量尽可能的消耗在一些值得你去做的事情上面去吧!这就像我在前面说了的,我的手背上有一片烧伤所结成的疤,我们怎么来对它呢?
翼裕:过去的已成过去,要看现在与未来。
杨永龙:是不是不管不顾不理不睬不关注不探究不辩论的坚持做自己此时此刻的事儿呢?
翼裕:我想是的,才能忘了那些没用的小事。
杨永龙:尽管有时候这片疤也会痒痒,也会干扰我们做事,但我们不把它当回事儿的坚持做自己此时此刻所做的事儿,这样一来这片疤就不会对我们形成影响,到我们的皮肤完全长好了它自然就脱落了。
翼裕:我知道了,等您7月份让我儿子和您交流一下哈。
杨永龙:好的,只要你的孩子愿意来跟我交流,我一定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的。
翼裕:嗯,好的。谢谢您能抽出宝贵时间听我在这唠叨,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