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女生:对人和世界都容易失望怎么办
(2013-07-18 06:29:31)
标签:
莫名其妙暴躁易怒对人和世界容易失望思维受限校园 |
分类: 人际交往指导 |
杨老师:
你好!我是大三的一名女生。我感觉自己有很多很多困扰。因为过去一些不好的人给我施加的影响,让我觉得人都不太好。现在已经脱离了那个环境,但是还是对人和世界都容易失望,自己容易受伤,有时候莫名其妙暴躁易怒。这样不好,不符合我自我心像,也伤害到无辜的人,不知道怎么办。
而且过去的环境给我一种深深的自卑感,不知道怎么与男生相处。在现在面对同班男生时非常明显。不知道如何与他们说话,就是说了也不像在女生面前那样自如,在他们面前我紧张的要死,思维受限,感到自己好傻。又因为跟他们都不熟,见了面紧张的连招呼也不知道怎么打,非常尴尬。而且,只要我在路上走,一见到他们,心就猛地往下一沉,就怕的不行,跟突然看到恐怖的事情一样怕的要死。想到他们都觉得我很可笑,就连腿都软了。呜呜,太可怕了。我知道这样不对,也希望和他们是很好的朋友,但就是这个条件反射太强烈,每次在路上见他们就冷汗之流,想正常也正常不起来。又因为这样很不喜欢自己。我该怎么办?太痛苦了。
这位同学:
您好!你说“过去一些不好的人给我施加的影响,让我觉得人都不太好。现在已经脱离了那个环境,但是还是对人和世界都容易失望,自己容易受伤,有时候莫名其妙暴躁易怒”,我们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之上的每个人的身、心、灵是独特的,每个人的知、情、意是独特的,所经历的过去和现在以及将要经历的将来也是独特的,所以反映在不同的人身上特点或者说缺点也会是不同的。再说了,每个人都会有弱点和缺点,每个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都是有限的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同样社会形态和人所组成的世界也与人的个体的情景是相似的。当我们认识清楚了这些,那么我们就不会对他人或社会乃至世界作过高的期望,没有了对他人或社会乃至世界过高的期望,那么我们也就会很少产生失望。
前面我说了:在这个世界之上的每个人的身、心、灵是独特的,每个人的知、情、意是独特的,所经历的过去和现在以及将要经历的将来也是独特的,所以每个人的心态、所思所想都是独特的。这就是说你的心态以及所思所想只属于你自己,而不属于别人。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乃至对世界的看法强加到别人身上,认为他人和世界就是你所想的那个样子的,一旦与自己的所思所想乃至对世界的看法在别人身上出现不同,那么你就会显示出失望来。所以任何时候都要明白别人不是你,别人的所思所想只能代表别人而不代表你,你的所思所想也只能代表你而不代表别人,这样你的失望也就会减轻乃至消失。所以任何时候都不期望别人怎么样,任何时候都要坚守自己的幸福和快乐由自己来创造。这你一方面就不会产生失望而伤害自己,另一方面不如意的情景也就会减少,自然莫名其妙的暴躁易怒也会消失。
你说“过去的环境给我一种深深的自卑感,不知道怎么与男生相处,不知道如何与他们说话,就是说了也不像在女生面前那样自如,在他们面前我紧张的要死,思维受限,感到自己好傻”你所表现的不是自卑,而是总是努力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男同学,总是想在男同学心目中留下最好的印象。你的这种情况属于“目的颤抖”——庄子有一个故事说,一位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时,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旦他用黄金做赌注,则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现象下的定义是:“外重者内拙”。意思是说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度集中,反而将平时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做糟了。现在在心理学界我们把它称之为“目的颤抖”。太想纫好针的手会颤抖;太想踢进球的脚会颤抖;太想做大创意的脑会颤抖……。也就是说的当我们越要关注着某个目的的时候,就越难达到。放到你这里来说就是你过于看重自己在男同学面前的表现了,这样就让你在面对男同学的时候紧张焦虑,身体发颤而导致了“紧张的要死,思维受限……连招呼也不知道怎么打”的“非常尴尬”的情况发生。面对这种情况只要你不去刻意在意自己在男同学面前的表现,以坦然的心情接受紧张焦虑,以放松的心态对自己说“紧张就紧张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般来讲,人们对那些未知的、自己不能控制的事物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其实这是人们面对未知的、不确定的事物时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身心反应,也是非常正常的一种心理表现。你“跟他们都不熟,见了面紧张的连招呼也不知道怎么打”,就是因为你在碰到他们的时候不知道不知道他们怎样看待你本人,更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接纳你,所以也就产生了谨小慎微、过分认真对待的心理和行为。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对某一件事情越是过分注重,我们就越容易焦虑和紧张,行为之上就是越放不开手脚,反映在身体之上就是心跳加快、手脚发抖、说话嗑巴等,其实,有这些身心表现都是很正常的。我们知道,每一个人的真正的自我对他人都是有吸引力的,同时也在影响和感染着他人,如果在自己没有压抑自我、随心所欲表现自己的情况之下,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很有魅力的人的。比如你除了在男生面前表现是这样,而与女生交往和谈话并不紧张,而且还可以滔滔不绝的说,这就是说既然你在女生面前是很正常的,那么你完全有能力在任何情况之下自然、自如的表现真实的自我,所以过去你与男生见面的表现已成为过去,现在的你再遇到男生的时候,不要去想你所面对的是谁,不必拘谨、不必担心和过于认真,也不要事先考虑,到时候只要张开嘴巴按演讲内容来讲就行,不要考虑自己的语言、自己所所说的话男生能否听懂,能否接受,能否欣赏,这是克服紧张、焦虑的有效方法。这样你就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就把握了主动,当然也降低或解除了自己的紧张和焦虑情况的发生。
其次,要承认和允许自己的缺点存在。“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正因为人类个体存在着不同的缺点,所以才有了人类社会的五光十色。所以,要允许自己有缺点,不要过分追求完美,要说出自己的紧张和焦虑。学会坦然地说“我不会说话,请谅解”、“面对你们我有点紧张”。当你自然的表达出了自己的紧张和焦虑之后,你的心绪自然也就平和了,紧张和焦虑也随之消失了。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可以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轻松而自如地拥有和享受生活。
再次,不要害怕让别人失望。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的愿望。所以,只要我们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那么就不必介意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只要我们做到不患得不患失,放开对自己过分地要求,对成功太过的在意,那么成功也就会逐渐走向你而与你相拥。
最后,要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经常用积极的内部语言对自己进行自我暗示(比如,像一些短的肯定的句子去应付你的负面想法,像“我说话大家都爱听”、“我对他人有特别的吸引力”、“我男生碰面的时候是轻松、快乐的”之类),而不是否定或者是贴标签式的一些负性的评价,同时用内心语言告诉自己:都是一样的人,他行,我也行。他能做,我也能做。只要你每天好几次,花几分钟在内心反复诵读这些肯定句,边读边想象自己正在改变,那么用不了许多时间就会在你身上出现你想象的结果。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你选择参考,你的朋友杨永龙祝你自我调节和调整成功!
杨老师:
您好!谢谢您!您说的很对!我发现我没有意识到其实是我太想给男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了。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过度追求完美只是在自寻烦恼。您说的太好了,我之前就是苛求自己完美,当我自己到一定程度,别人的不完美就不能被我所理解和接受,同时自身的不完美又让我异常苦恼。其实应该怀着宽容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和别人,因为人和人是不同的,不能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但是有一点我不明白,如果我因为要接纳了自己的缺点,势必不再寻求改变的进步,而就此止步不前,这到底应该怎样看待呢?
这位同学:
您好!接纳自己的缺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突出自己的优点。要突出自己的优点,我们就需要不断向自己优势的方向去发展。
面所抄录的《不必完美》的文章肯定对你有所启迪:
在非洲大草原,有一头年幼的狮子,它从小就立志,长大成为最优秀最完美的狮子。后来,它发现自己有个明显的弱点,就是耐力不足。
很多时候因为这个弱点,奔跑的羚羊从它嘴边溜掉。于是,它下决心改掉这个缺点。通过长期观察,它发现羚羊的耐力与吃草有关。为了增长耐力,它便学羚羊吃起草来。最后,却因为体力匮乏,而奄奄一息。
狮子妈妈发现儿子这一做法后,便教育儿子:“狮子之所以成为狮子,不是因为它没有缺点,而是因为它有突出的优点——敏锐的观察力,优异的爆发力,准确地捕捉力。”
幼狮听了妈妈的话,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它不再把精力放在改变自己的缺点上,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几年后它成为那片草原上最优秀的狮子。
很多时候,我们会犯幼狮的错误,为了让自己变得完美,总希望改掉自己身上的一切缺点。结果在改变缺点的过程中,也放弃了自己的优点,而成为平庸之人。
杨老师:
您好!您说的我明白了,接纳缺点不是不再改变,而是去发展自己的优点。可是,我感觉我自己有很多事都无法做到正常的程度,也就是达不到正常人的平均水平。比如,关心人,照顾人,我是个独生子女,从小没有受到这方面的教育,这有时和别人比起来,就让我很惭愧。还有,见有些地位比较高的人就紧张。有些这样的缺点会影响正常生活,这也不去改变吗?
而且从见到地位比较高的人就紧张,见到地位高的人就比见到普通同学更想套近乎,觉得自己有些势利,不喜欢。而且,我太想变得很受欢迎了,这是由于高中时没有跟班里人住一个宿舍,那时我又内向,高中时的我承受着太大的心理压力:想跟班上的人变熟,但由于一些不怎么样的人的打击和故意的为难(我当时太单纯,看不出来,就是觉得很难受,以为人都是这样,上大学后发现那些人都不怎么样),我太过紧张,甚至连跟班上的人说话都结结巴巴,有些人品还差不多的人都因此看不起我(看不起我迫切想交朋友的心情和糟糕的表现),我渐渐失去自我,将受人欢迎看做第一要事。甚至我上大学来,就是为了看起来受人欢迎的。“为了学习”的影子都看不见。现在,我觉得我的确看起来和每个女生都能在几句话之内用幽默将她们逗笑,但是我知道这不是心灵上的触动,只是非常肤浅的,下次她们还是会和我淡淡的打招呼,而我的心里又何尝不是淡淡的呢。真正的朋友又是什么样的,我也不知道,又感觉现在身边因为同住一个宿舍的原因,总是和我在一起两个人,她们也有我所不喜欢的地方。一个会莫名其妙的突然沉默,也不告诉,也不愿讨论她为什么不开心,让我很郁闷,不能开导,好像只有陪她一起郁闷才叫仗义;要是维持我本来还算开心的心情,过会她定会更加郁闷的说一个听不清的词也不管别人听没听见就走了。而我不开心时基本都会告诉她,不会因我而影响到他人的心情。另一个很幼稚,但是跟我好像不是同一个世界的;我有时莫名其妙的烦。她们都不能理解我。这让我觉得很孤独。
还有,今天我关注了一下,发现自己一天的行为,只要不是独处,就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注意和猜测着别人眼中的我的形象。尤其是异性的看法。这可能是以前在我一切都非常如意、在别人眼中的我的形象太好,于是我乐得如此留意,并从中获得快乐和自我肯定时的结果。好像形成了惯性,现在一举一动都如此留意别人的看法。所以我一个人在路上走的时候是不会有任何思考的,我唯一所作的就是猜测我的背影和走路姿势在后面看起来怎么样。要是没走好或怎么我就很沮丧。这样又感觉自己不再为自己活着,觉得很悲哀,又觉得自己很不正常,自悯。
我如此注重于别人眼中的我的形象还由于我在喜欢一个人:大概世上所有的恋爱或暗恋中的少女都有这样的心思吧。只是这个人好像不怎么样,而且他也不喜欢我。我喜欢他是由于我当时只是想喜欢一个人,就在对他毫不了解的情况下非常喜欢他(这种错误我想我以后再也不会犯了)。可是后来他的长袖善舞和明明拒绝了我,还要在我面前自我提升,要我更加崇拜他的行为让我发誓再不要跟这个人扯上一点边。可是是因为得不到的关系还是因为我尽力想忘掉这让我心中的美好变的太过肮脏的一切,我刻意忘却了那些让我愤怒的事情,回到了之前的状态。大概爱总是比恨让人舒服吧,那些恨在太长的时间里消磨了我太多生命,让我对世界失去希望,所以在过去某个时刻我选择了回避那些,却没想到急转而下直向喜欢的状态奔去。我还是在喜欢着这个让我一想起过去就反胃的人,这个我喜欢他会觉得自己不自爱不自尊的人。并且太注意他对我的看法。而他不喜欢我,这让我觉得自己很卑微,很不算什么。太可怕了。
其实我一直都不快乐,起码不是真正的快乐,不是对自己有信心,喜欢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并因此而感激的那种快乐。我每天都不期盼明天的太阳升起,只有在家里因为父母的爱我才好一些,但又因此觉得自己应该让他们骄傲,但在学校,不论学习还是综合能力都不能算强,又有这么多缺点,让我很自责。我该怎么办?呜呜。
这位同学:
您好!你说“我感觉我自己有很多事都无法做到正常的程度,也就是达不到正常人的平均水平”正常人的水平其实很简单,它就是一个习惯的问题,比如,在面对他人的时候顺其自然的面带微笑,礼貌问候,真诚热情、做忠实的听众、不在背后议论和负面评价他人,在生活的场所多做一些提茶倒水、洒扫应答的力所能及的事儿,如果你能把这些一如既往地坚持下来,那么你也就养成了良好的为人处事的习惯。
前面我说了,你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是“目的颤抖”在起作用。另外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把别人太当一回事了,也就是认为别人什么地方都比我们强,所以在遇到别人或人多或在重要的场面时,就特别紧张、激动,以至于无法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正常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我们能鼓起勇气向对方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紧张,比如,“见到你有点紧张,请谅解!”“见到你有点不会说话了,请谅解”等,那么我们紧张的心态马上就会平息下来。
其次,是你把自己太当一回事儿了,也就是认为自己在什么地方都会引起他人的注意,所以在遇到别人或人多或在重要的场面时,就会觉得大家的眼睛都在注视着自己,以至于总是担心自己讲不好,生怕别人笑话自己,看到别人在叽叽咕咕地议论,就非常敏感的以为一定是在说自己,结果越敏感就越恐惧,越焦虑,结果说话吃力,结结巴巴。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之下都在各忙各的事儿,也在关注着他本人,一般是不会太关心别人的。如果你不相信,那么你可以做个小测验,问问你熟悉的同学曾经你被老师叫到黑板前做习题错的一塌糊涂,或者问一下你的邻居是否对你上次在楼下率了个四脚朝天有印象,这样你就会发现这些曾让你尴尬万分记忆深刻的事,他们一点都不记得了。你说“和每个女生都能在几句话之内用幽默将她们逗笑,但是我知道这不是心灵上的触动,只是非常肤浅的,下次她们还是会和我淡淡的打招呼,而我的心里又何尝不是淡淡的呢”也是例证。
最后,我认为是你过分关注自己和别人在一起时的紧张焦虑,而以强烈的欲望摆脱、以强烈的行动克服、调动一切心思拼命地去消除,结果使自己“画地为牢”把这种焦虑、紧张、不安的感觉套在了身上。
针对以上三种情况,首先我们要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内涵,这就是说十全十美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并不喜欢那些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完美无缺的人,而最受欢迎的恰恰是那些把真实的自我袒露在他人面前的、有一些小小缺点的人。所以你在与别人不要去过分关注对方对你的影响如何,也不用太在意自己的缺点,只要尽到了自己的礼节和真诚,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其次,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之上的所有人都具有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这就是说那些社交能力强的人在与别人结交之前也存在着紧张和焦虑心理。当我们知道了这样的事实,那么我们再与别人接触时也就会减缓自己的紧张和焦虑。
第三,那些在社交之中表现得谈吐风雅、举止大方的人都是在无数次的结交之中而练就的,我目前在与他人结交之时虽然有点紧张焦虑,但是对于成长中的我来说是很正常的现象,当你这样认为时,那么你的紧张焦虑也就会降低许多。
第四,不要过高估价对方,认为自己不如他,甚至一无是处,应当多想一想自己的长处。这样就可以增强你的自信心,进而达到消除和缓解紧张的目的。
第五,在与别人、领导、长者、异性交往中,不要过分考虑他们的身份、地位、年龄和性别,不妨把这些人看成是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使自己在感情上与他们接近些,这样你就可以与他们相处得自由自在,不再拘束紧张了。
第六,不要关注别人的赞许。当你渴望的赞许未能如愿以偿的获得时,会使你十分沮丧和痛苦,产生自我挫败,自信心受到伤害。赞许毕竟不是人类必备的需要,过多的追求赞许,会使你花费大量的精力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你不能自由自在的进行交往。因此,你不必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也不要追求尽善尽美。
第七,直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紧张和焦虑,比如当你与别人见面时,你可以说“你好!认识你很高兴,但是由于很仰慕你,所以见到你有点紧张,请你见谅!”,当你向对方表达出自己的心声之后,你的紧张和焦虑也就随之消失了。
第八,不要去想与你说话的是谁,不必拘谨、担心和过于认真,也不要事先考虑,想说什么只要张开嘴巴说出来就行,不要考虑自己的语言他们能否听懂,只要开口就说,这是克服紧张、焦虑的有效方法。所以在与别人交往时,不要瞻前顾后,不要去想自己说出的话是否正确,也不要考虑他人怎么去想你所说的话,只要是与他人的交流就尽管说出你到嘴边的话语,这样你就有了展示自己才华和风格的机会,也就把握了主动,当然也降低或解除了自己的紧张和焦虑情况的发生。
第九,养成大声说话的习惯。受压抑的胆小的人说话时声音明显细小,信心不足。要注意提高你的音量,养成大声说话的习惯。科学的对比实验的解释是,大声说话能解除压抑——能调动全部潜能,包括那些受到压抑的潜能,同时也能使你的胆量在大声说话中得到扩张。
第十,以平常心来对待,也就是当你在别人面前感到紧张、焦虑时,不要把它看作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像对待天气的变化一样——顺应自然,该做什么事就去做什么事,坚持把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做好。
第十一,积极的自我暗示。经常用积极的内部语言对自己进行自我暗示(比如,像一些短的肯定的句子去应付你的负面想法,像“我说话大家都爱”、“我对他人有特别的吸引力”、“我和别人在一起是轻松、快乐的”之类),而不是否定或者是贴标签式的一些负性的评价,同时用内心语言告诉自己:都是一样的人,他行,我也行。他能做,我也能做。只要你每天好几次,花几分钟在内心反复诵读这些肯定句,边读边想象自己正在改变,那么用不了许多时间就会在你身上出现你想象的结果。
第十二,主动去参加体育、文娱等集体活动,这些活动由于随着生理机能和血液循环的加剧,人的心理也会随之开放,这样就更有利于他把不良的心绪宣泄出去,当然也可以增加人际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当人际关系和谐之后,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你,使你在融洽、关爱之中淡化或消除在他人面前感到紧张、焦虑的情况。
你问“真正的朋友又是什么样的”
一般来讲,学生阶段的朋友是以思想、志向、爱好的相投而结为朋友的,这种朋友绝大多数是短期朋友,当然也就不是专一的无话不谈的朋友,而是广泛的所保留的朋友。既然是这个样子,那么我们就需要随着环境以及所属团体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朋友和交往范围来获得信息,扩大知识面,增长自己的才干和丰富社会、生活经验,这种更新当然要围绕着生活的中心和需要。要维系好朋友之间的关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和善、热情,懂得分享别人的痛苦和欢乐,注意倾听别人说话——多听有助于我们了解别人、理解别人、与别人沟通,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这样的人别人乐意交往。②培养广泛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兴趣基础上的。一个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不爱画画,不爱活动的人是不会有朋友的。努力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在参加各种各样活动中和同学建立友谊。③信任朋友。古人云“信人者,人恒信之。”所以说要想获得朋友的信任首先要相信朋友,真正做到以诚相待才是和朋友相处的根本。④大度做人。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乎”。在这个世界之上完人是不存在的,所以要包容朋友大原则之外的错误和缺点,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已待人,发现别人的优点才能真正和朋友相处,也才能交到真正的好朋友。⑤患难与共。“朋友”之“朋”为两个平起平坐的“月”字组成,意味着欢乐共享,苦难同担(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朋友之间的友谊不是靠甜言蜜语来维系的,真正的友谊是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的。⑥取长补短。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和胜过自己的地方。例如:有人见多识广、思维敏捷、处事沉着;有人办事老练,处事果断。这都值得自己学习。如朋友有过,那不仅要引以为戒,还要帮助,不能护短包庇,互相真心爱护,珍惜友谊。这样结交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⑦尊重别人,讲信用。尊重别人就是尊重他人的意愿与想法,自己犯了错误时应立即承认并且大方道歉,不要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找借口,这样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解与麻烦。珍惜别人的时间,守信守时,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现代中学生的修养之一。⑧不要过于谦虚。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独特的人格。我们在与别人相处时,虽然要对别人的需要持迁就、随和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一切,没有了“自己”。处世也要有主见,不随便附和别人的意见。与朋友有不同看法时,可以不脱离现实表达自己的观点,说“不”、“对不起”。即使因为坚持正确的东西而得罪了别人,也可坦然置之,更不可为讨好别人而牺牲自己。⑨对朋友要真诚,心无城府,肝胆相照,坦率直言。也就是要讲真心话,倾谈人生、前途和未来,倾吐欢乐和痛苦,这样交往能增进了解,增进友谊,有利双方进步。
关于“我尽力想忘掉这让我心中的美好变的太过肮脏的一切,我刻意忘却了那些让我愤怒的事情”
你说“我一直都不快乐,起码不是真正的快乐”
下面我给您讲一个故事:话说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了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帮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浆,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快乐来自于对明确目标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中,只有为自己确立了一个明确目标,并为之忙得无暇顾及的时候幸福、愉悦、快乐就会降临到我们身边。所以为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让自己在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指引下,充实和用好生命中的每一天,感受到每一天生活的幸福、愉悦、快乐;所以我说一个有追求的人,必定是生活幸福、愉悦、快乐的人。怎样才能让自己快乐,也让他人快乐呢?
智者回答说:只要您牢记下面的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并努力在生活中运用,那么就能达到能让自己快乐,也让他人快乐。
杨老师:
您好!谢谢您,您的粉红色大象的比喻我很喜欢,呵呵。我感觉您的意思就是:要发自内心的主动关心、帮助别人;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失误在别人眼中的重要度;失误和暂时的不顺、能力的缺乏是正常的,不要过于苛责而让自己的路变得不必要的坎坷;与别人相处时将他们想象做你熟悉的亲人,而消除紧张感;不要渴求别人的赞许,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是最重要的;不要逼迫自己完美,要公平看待自己,要知道有缺点是正常的;有追求有目标,就会快乐。要有自我意识,有原则。
其实写这封信的时候,我的胃很难受。我一消极胃就不舒服,您的信让它好了一些,可是刚才的太强烈的影响还是难以消除。刚才老师做设计分组,因为我学习一般,总是没有人主动邀请我加入一个组,我身边关系好的一个个被别人要走了,而我也不愿意问别人能不能加入他们组,因为我不愿意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我总是最后剩下的几个自动一组,这样的一般水平也不高,非常让人郁闷,而我也会因为同组人对我没有组的奇怪而郁闷尴尬。我感觉我做什么课程设计、结构设计大赛之类的东西都非常没有主意,不知道别人怎么会做的那么好。我小时候爱看书的优点到现在都变成了缺点:我非常想看课外书,就去看,我从看闲书上得到快乐(看的是励志类、伟人传记类、畅销小说、教人善良和爱的书);而同时别人在学习,她们从高成绩上得到快乐。
正因为此,我学习不好,这让我很郁闷,也造成了设计分组时老没有人叫我。学习不好真的很打击人,我今天为避免被刀割的感觉而去主动要求一个学习很好但我不熟的人让我加入她们组时,我感觉我很可怜。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怎样做好那类设计,要提高什么能力?怎样处理看书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我被学习打击了这么久,感觉自己非常笨了,可是有时发现我低估自己了,而心理暗示和自我设限会让我只做到自己认为自己可以做到的程度,很多事情也许我可以做的很好。但是这种清醒的状态实在太少了,大多数时候我都在自我设限而不自知。我该怎么办?
还有,我有这么多问题,我是不是很不正常?
这位同学:
您好!我们在做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如果先找出几个同学各为一个小组的代表,然后让这个同学来组队,一般会有这么几种情况发生:①会拉他自己认为在本活动之中能力强的人;②会拉与自己关系亲近的人;③会拉组员建议的某一个人;④会接受主动向自己靠拢的人;⑤会拉积极活跃的人等等。虽然这些情况可以判断自己目前的状况,但是我要说的是——学习是一个自我积极主动创造条件的过程,只有自己积极主动加入那些比自己强的团体,在这样的团体之中既可以学习别人设计的方式方法,也可以让自己在别人的带动之下去积极的思考,这样才有利于让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虽然在过去的活动之中没有人挑选你,但是你却在其中发现了自己所存在的某些为人处事习惯之上的缺点,这样你就知道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怎样去做了,呵呵,你看自己现在已经积极向比自己强的团体主动靠拢了,你说这是不是你的巨大进步呢?我想一定是!
你说“我小时候爱看书的优点到现在都变成了缺点:我非常想看课外书,就去看,我从看闲书上得到快乐(看的是励志类、伟人传记类、畅销小说、教人善良和爱的书);而同时别人在学习,她们从高成绩上得到快乐”
你说“我被学习打击了这么久,感觉自己非常笨了,可是有时发现我低估自己了,而心理暗示和自我设限会让我只做到自己认为自己可以做到的程度,很多事情也许我可以做的很好”
你问“我有这么多问题,我是不是很不正常?”其实要我说来,只要你关闭了对自己的一切负面的看法,那么你就一定是健康而优秀的!
杨老师:
您好!谢谢您给我说这么多激励人心的话!我感到您说的很对。我是应该避免一切对自己负面的看法,同时我也相信,在这个阶段,我也会把握好自己不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其实我也发现了,看书让我有很大的进步。我似乎真的如您所说,了解了一些这个世界的规律,了解了一些这个时代;有了自己的思想,分的清世俗看法和自己看法,渐渐不再被别人的想法所左右;有批判能力;有丰富的联想想象,容易发现两件事情的联系,并得出一个还不算太离谱的结论;有归纳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比一些学习比我好很多的人强。我想,这就是我上大学的收获。其实我知道如何抉择才是正确,只是一直因为不相信自己的执行能力而迟迟不作为,甚至觉得自己根本不知道、分不清好坏。
您说的很对,一个人只可能是他认为的样子。我一直没有正确认识自己,而导致认识与实际存在偏差,而导致我几乎成了我以为的那副不好的形象。我应该正确认识自己,避免那些与我本性不符的思想,相信我就可以摆脱这样的时期。
谢谢您给我的劝慰,让我觉得自己原来还不是那么不正常。谢谢您。
您喜欢看电影吗?我觉得很多欧美的电影所反映出来的人生态度、对他人的关心、对目标的不懈追求都能激励人。比如《我是传奇》等(我想起来更多的,再给您推荐)。还有一个《玛丽与马克思》我不久前看的,(感觉我跟那个马克思有些像,比较害怕改变)跟您的心理专业有点联系,或许您会喜欢看?挺感人的。呵呵。您有时间的话,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