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考得没上次好我就自残
(2012-12-21 06:34:46)
标签:
我的心技能死角有时候期末考校园 |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
杨老师:
你好!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我最近有很多困惑,能帮帮我吗?
1、我觉得我的学习效率提高不上去,整天都觉得没时间,晚上写作业写到11点,可是成绩却永远不能大幅度前进。我每天回家光复习就要1个小时,写作业很认真,所以经常拖拖拉拉,写不完作业,上课的时候也找不到以前全神贯注的感觉,弄到精神高度紧张,对任何事情都很敏感。另外,我初三的时候是非常喜欢化学,喜欢化学老师的,但上了高一后,尽管我也努力了,化学却在节节往后退,我去请教老师,老师的态度好像很冷漠的样子,就叫我坐到一边再想想怎么做(本来我以为老师只对我这样,后来问其他同学,他们说老师也这样对待他们),老师上化学课我也很难听懂她的话,而这个老师教的班都比其它老师教的班成绩差很多,我在想我该怎么办啊?我很想去补化学、物理,但到了周末,连作业都写不完,更不用说去补课了。能有什么办法让我提高学习效率、重新喜欢上化学吗?
2、为了学习,我常常忽略了集体。我觉得我挺自私的,没有什么集体感。心里也很容易嫉妒比自己成绩好的同学,每次看到自己在某科退步了,或者成绩相当的同学进步了,我就很生气,觉得自己怎么这么蠢。我也经常为一些小事而生气,比如同学我有题目不懂问同桌,同桌说这个太简单了之类的,我在心里就暗自觉得她是不是看不起我。我觉得我活得很累,也很偏激,可是却没办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总是看不惯别人比我好。我觉得我也太敏感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也可以让我受不了,唉,我该怎么办?有时我,拿笔划自己甚至扇自己耳光,我觉得我这样很不好!我更不该把同学当敌人来看待,可是每次我都无法控制住自己。我该如何看待同学?如何看待自己的成绩呢?我什么都以自我为中心,很想改正这个缺点,但一到关头,毛病就又犯了。
3、其实我的成绩还不错,在全班也有前十名,甚至前五名,但我总是不知足,总要赢别人,这让我真的很累很累,我有时都不想活了。如果我有安眠药的话,也许我早就死了。在中考,我因为差3分,没进重点班,所以我每次考试都以重点班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这让我很痛苦。这次期末考,我的级排名退步了50名,我离重点班越来越远了,我该怎么办!我觉得我太要强了,或者说我很贪心,很世俗,唉,怎么才能改变我的个性?我觉得作为一个女孩子,我的性格却如此冷漠残忍,虽然表面上装作对同学挺好的样子,内心却十分冷漠。但我对物体却倾注了比人还多的感情。比如我不小心摔烂了一个杯子,我可能会自责到哭泣,但每次看到我的对手不如我,我就在心里暗笑他/她活该,因为高考制度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爸爸常说,女孩子就是不如男孩子的了,这让我生气,我就要努力,让我爸爸服输。我为什么总是站在对立面,不能和环境形成和谐的整体?
4、我高一第一学期就这个样子,我到高二都可能要精神分裂了,我现在活着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为了好大学?为了钱?我不知道,我甚至连我要考什么大学都不知道。帮帮我吧。
这位同学:
您好!你说“我觉得我的学习效率提高不上去,……可是成绩却永远不能大幅度前进”,这说明你没有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没有抓住学习的关键。学习方法不外乎课前预习——每节课前把本次课将要讲授的内容进行预习,初步熟悉课程内容,找到听课和理解的重点、难点、疑点,记下自己的困惑之处、薄弱环节,带着问题进课堂,以期在课堂学习中得以解决;课堂学习——在课堂上要尽最大可能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尽可能使自己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对于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疑点要认真思考,通过听讲来解决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听课检查和锻炼自己的思维。并且不要满足于老师的思路,应多思考一下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或可能。课堂的学习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一方面老师讲你听,另一方面通过把你的反应反馈给老师,使老师知道自己所讲的内容是否被你理解。因此你要积极地思考,认真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老师了解你现有的思维水平。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记下课文的要点、重点、难点,老师的解释、提示和见解,自己的疑问和理解。课后复习——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进行积极的回忆和必要的重新学习,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总体理解,减少遗忘。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刚开始遗忘得较多、较快,以后遗忘得较少。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所以,在复习时要注意复习的时间安排。根据有关研究,有效的复习时间安排是:第一次复习,学习结束后的5—10分钟。第二次复习,当天晚些时候或第二天。第三次复习,一星期左右。第四次复习,一个月左右。第五次复习,半年左右。
学习的关键是回归课本,紧抓课本。课本是一科之本,抓住了课本就等于抓住了成绩提高的关键。所以你要精读课本,并把所学过的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把每一章节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比如:记忆树:把记忆对象按照其性质、特征、内容联系,归并分类为树干、树枝、树杈的形式,使它们系统化、条理化。如记忆外语单词,把职业——教师、学生、工人、农民、科学家、艺术家);学校——小学、中学、大学;亲属——祖父、祖母、父、母、兄弟、姐妹;方向——东西南北;季节——春夏秋冬等等分门别类,这样就容易记住。同样在学习功课时,每个单元结束后,及时进行系统整理而制做成记忆树,就会使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容易达到烂熟于心的目的,考起试来也就会运用自如,当然成绩的提高也就不在话下了。
你说“上课的时候也找不到以前全神贯注的感觉,弄到精神高度紧张,对任何事情都很敏感”,这说明你一味苦读,不注意锻炼,不注意休息,打疲劳战,而造成的大脑“读写保护”——学习时经常走神、开小差。常言道:不懂得休息的人就不懂得学习和工作。为使学习、工作紧张而有节奏地进行,避免无谓地消耗时间与精力,应当科学地支配自己的每一天时间,保证每天除学习外,一定要有必要的睡眠、活动、休息的时间。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为自己制订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一旦计划制订了,就要尽量严格按照计划实施,这样才能建立起条件反射,你的努力才会有收获的。
你说“心里也很容易嫉妒比自己成绩好的同学,每次看到自己在某科退步了,或者成绩相当的同学进步了,我就很生气,觉得自己怎么这么蠢。……总是看不惯别人比我好”首先我要对你说的是,嫉妒之心人皆有之。这就是说从伟大的人到普通的人,从孩子到成人,都有嫉妒之心,没有产生过嫉妒心的人是不存在的,所以嫉妒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你以“觉得自己怎么这么蠢”来否定自己显然是不可取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你需要的是分析和反思:他们是怎样比自己强的?他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到底我的问题出在哪里呢?通过仔细分析和反思,你就可以找到自己的突破口,经过切实的努力说不定你比他们还优秀呢。
你说“我更不该把同学当敌人来看待”这样的看法非常好,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切磋对于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礼记.学记》中有这样一句千古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说,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冯·卡门也说过,与人交流讨论,只会丰富自己的思想,开拓自己的视野,纠正自己的失误,收获总会大于输出的。正因为你自己的同学看做是敌人而不愿意和他们交流探讨,你就没有借鉴和参考他人学习方式方法的机会,这就犹如你想爬上高山,但苦于没有自己造就的踩脚的台阶,别人修成的踩脚的台阶就在旁边,你却不愿意踏着它而上,自然而然也就爬不到山顶了,你想一想是不是这个样子呢?再说了,现代社会正处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如果不与他人交流探讨而仅凭个人的寒窗苦读显然是很难了解和掌握其知识与信息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与同学交流探讨就更是不可或缺。如果缺乏交流探讨,势必会造成在学习至上走弯路。如果你能敞开心扉与同学广泛交流探讨,那么就能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自然而然在未来的的学习中势必会先机在手,让自己以最短的途径登上成功的巅峰。另外,与同学交流探讨以及交往实践,比如在日常的学习之余主动与同学聊天,谈一些学习之中的心得或苦闷,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有利于缓解内心压力,而且还可以借鉴他人战胜困难和障碍,达到超越自我的目的。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为自己创造安心学习的环境,能够抽出时间常常和朋友们一起交流,一起活动,更重要是的彼此在学业上的交流,要知道,同学不仅是竞争的对手,更是并肩战斗的朋友。
你问“如何看待自己的成绩呢?”考试考查的是我们从课堂上、老师那儿、书本里学习知识的能力,以及能否准确理解问题并在压力下有条理地进行回答,当然还还考查你书写是否快速清晰。考试的目的对于教师来讲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缺陷或漏洞,然后通过自我进一步的总结和反思,找出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的方法,进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之中更好的加以运用;对于学生来讲是为了查缺补漏,发现自己的不足(看看在哪些方面还不够扎实,那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做题是否符合规范等等),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以及找出进一步提高的措施,以达到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高效率学习。如果你把考试定位为暴露自己学习中的问题的机会,在考试中我们的问题暴露得越多,也就是说我们全面了解自己,针对性的进行学习的效果就越好,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扎实有效,那么在以后的考试中遇到问题的机率相对越来越少,那么你考出好成绩的机率就会相对变大。如果我们在高中三年的考试中把问题都出完了,而且都做了有效的弥补,那么我们在高考场上怎么还能有问题出现呢?高考的考场上问题出现的问题少,我们是不是就有了极大的成功率了呢?所以平常的考试出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在下面的有效时间内进行针对性地学习,而且还有利于我们将来高考成绩的提高。所以我们应该以愉悦和快乐的心情来对待平时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并以切实的行动将其弥补之,这才是你关键之中的关键。
你说“我每次考试都以重点班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这让我很痛苦。这次期末考,我的级排名退步了50名,我离重点班越来越远了”,你的问题的关键就出在“每次考试都以重点班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之上,针对这种情况庄子有一个故事来做概括——一位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时,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旦他用黄金做赌注,则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现象下的定义是:“外重者内拙”。意思是说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度集中,反而将平时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做糟了。现在在心理学界我们把它称之为“目的颤抖”。太想缝纫好针的手会颤抖;太想踢进球的脚会颤抖;太想做大创意的脑会颤抖……。也就是说的当我们越要关注着某个目的的时候,就越难达到。怎样解决你的“目的颤抖”呢?
首先就是把考试看作是暴露自己学习中的问题的机会,当然也是总结自己学习方式方法的机会。
其次,绝大多数学校的考试都会排名次,要排名次就会有前后的起伏或波动,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要具有的心态是“要跟自己比,莫与他人攀”,也就是审视自己考试所暴露的问题的原因——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够扎识,哪些方面的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答题是不是符合课本上所讲的规范等等,不仅要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还要找出进一步提高的措施,切实做到查缺补漏,以达到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弥补,进而达到提高应考能力的目的;同时拿出自己在考试中做错的题,重新演练,在演练的过程中查找自己出问题的地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弄明白,不留知识死角。这样其实就是进一步抓自己的薄弱环节,抓住了薄弱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学习的重点。当然通过针对性地学习和强化,我们在以后的考试之中成绩得到有效的提高也就不在话下了。
再次,考试的意义在于找出自己的“盲点”,以便我们及时复习和补救。从这个意义上讲,考试时没有考出好成绩,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无害,而且还对提高以后的学习成绩更加有利,这是因为某次考试的题目正好击中了我们的知识“盲点”,只要我们从此时此刻起及时复习和补救,并把它扎实有效的弥补之,这不仅不会影响我们将来的高考,而且还会避免将来高考中会因此而失分;如果我们平时追求排名,而且次次都有好的成绩,有时候很可能是考试的题目恰好漏过了我们的“盲点”。这样的考试对我们来说其实就是失去了暴露问题的意义,同时还会增长我们的盲目乐观情绪,而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找不到针对性地复习策略,就很有可能在将来的高考中吃亏。所以面对考试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庆幸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找到了自己的“疑难杂症”的关键点,并为自己集中突击和解决考试中所暴露薄弱环节,使我们更加牢固的掌握高中所学的知识,这样我们就会在将来高考中把握胜局!
最后,我要告诉你的是:我们做什么事,不要总是考虑会不会成功,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成功。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心怀一颗诚心,以不犹豫、不彷徨、不管结果的全身心投入耕耘,成功与否完全交给命运。其实我们在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命运怎么安排,我们所能做的只不过是踏实勤奋的“低头耕耘”而已。所以我说命运只是负责洗牌,而打牌的是我们自己。考试说白了就是我们手中的一张牌而已,是你玩它,不是它玩你,所以我们要以愉悦和快乐的心态去玩它。
你说“我现在活着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为了好大学?为了钱?我不知道” 很多人都在提这样的问题,而且每一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也不相同,所以也就没有统一的答案。我说“人生本无意义”。这是因为任何一种人生,最后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在这里你可能要问了,既然生命无意义,那么我们还活着干什么?这因为活着,我们就要享有成功!我们享有成功,就需要创造自己的生命!我们创造自己的生命,其实也就给我们的生命确定了意义!我们生来就是要创造和体验成功的,在创造和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是我们的生命有滋有味了起来!人生本无意义,但是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到来和我们参与创造和体验成功而变得美好了起来,这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也是我们为自己的人生规定的一个意义。印度哲人奥修这么说过:“这一切都由你而定。生命是一张空白的画布,无论你在上面怎么画,你可以将痛苦画上去,也可以将幸福画上去。”因此你人生的意义由你设定,你生命的价值由来创造,当然你人生的意义也是由你来发掘和享有。生命是一块空白的画布,需要你拿出一生的时间来画满美丽,写满精彩!
我要提醒你的是:人活着既不是为了生活和精神,也不是为了事业和所谓的任务或使命而活着,而是为了体验最庄严、最伟大、最光辉的存在体的幸福、愉悦、快乐和爱的,所以幸福、愉悦、快乐和爱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才是最为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你要明白生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你体验最完满的荣耀。要体验最完美的荣耀,就要把握你自己的心灵与生活的此时此刻。
其次,你要明白“生命就是不断受到伤害和不断自我修复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受到伤害和不断自我修复的过程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而走向成熟的过程。一个哲人曾说过:“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在经历了最残酷的打击之后,还能笑对人生,笑对生活!”在生命的历程中,交织着矛盾和痛苦,充满着求索和艰辛,遍布着荆棘和坎坷,人生是由艰难、困苦、磨难与挫折之珠串接起来的光环,每克服一次艰难、困苦、磨难与挫折就会在生命中增加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我们的生命也会增色不少。因此,人生的旅途中不知要经历多少磨难与挫折,只有经历过艰难险阻,才能更加体会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美丽。
第三,有一句小品台词是:什么是幸福?答:幸福就是遭罪。听起来似乎荒谬,但细品味就会觉得确实是这个道理。人活着就是要遭各种各样的罪,如果我们把幸福与遭罪之间画两条等线,那么我们就会把苦、难、看成我们生命必须要经历的过程,看成通往幸福之路。天将降大任与斯人,必先苦起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只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以乐观的心态善待自己,抑郁症就会对我们敬而远之的。
第四,活着只是一个生命的状态,面对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也就不同。我们知道,生活不会无缘无故的赠予我们什么,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剥夺我们什么,任何我们想要获得的,都需要我们去努力和付出,只要我们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和付出,那么我们就会收获我们想要的以及意外的。路是用脚走出来的轨迹,既然我们对的现状不满,那么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双脚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迈出一步接一步步伐。这样一来,我们所处的位置变了,那么我们眼前的风景就会改变;我们眼前的风景变了,那么我们心灵就会激荡澎湃,自然而然我们也就会享有幸福、愉悦、快乐和爱。
第五,生活不会无缘无故的赠予我们什么,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剥夺我们什么,那么我们就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前面我说了生命是一块空白的画布,自己对其投入什么,它便会回报我们什么,所以我们期待什么,就将其付诸于行动,用心去参与,当我们以乐观的心态付诸于行动,用心去参与,那么我们的人生的颜色也就会自然改变。
第六,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生活更快乐、更幸福,但是快乐幸福的生活是需要靠自己努力争取来的。我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快乐幸福,就必须使自己努力去做当前的工作,在工作中寻找乐趣,让单调乏味的工作充满生趣,使自己无忧无虑,身心健康,生活和平而安逸,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所以,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幸福,我们必须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第七,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应该把奋斗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尽量使自己有完满完成目标的可能。这样,你的心情就会十分愉悦。
第八,学会自我调控情绪,排除不良情绪,让自己在愉快的环境中度过每一天。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使人心情开朗,轻松稳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热情与信心。因此生活中应避免不良情绪的发展,遇到不好的事,要换个方法变个方式思考,你将大有收获。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你的朋友杨永龙敬请你批评赐正。
杨老师:
您好!谢谢您在百忙之余给予我心理的疏导,我觉得您说得很对:有时过于想得到一样东西反而会起不好的作用,而且应给自己定下合适的目标,让自己愉快地完成。而对于同学,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能与他们相遇,是一种缘分,与他们快乐地共同学习、不要把他们对立起来,不仅对大家好,也对自己好。相信通过我往后的努力,我的心理会逐渐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