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一起创造世界

(2012-11-21 06:30:50)
标签:

那份

人与人

短片

人类

校园

分类: 教育学习

云梦:老师好,想和你谈谈关于专业的事行吗

杨永龙:可以啊

云梦:好,学校剧本赛出了这样一个话题:“我们一起创造世界”。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我说说大概内容啊,你看怎么样,要是感觉没共鸣的话,我就不费时间写了。

背景:海平面上升(把他夸张一下)2700年的今天,海水早已淹没了大陆,们生活在海底穿潜水衣,带着氧气瓶,一旦氧气没了   人们就去海平面以上收集氧气  

以这个为背景,海底的人们发生了一些勾心斗角的事。你看行吗

今天和同学商讨了一下,我总结了一下和他们商讨的结果:

方案1:人和海洋生物之间的矛盾,人要拿猎杀海洋生物   

方案2:人和本身之间的矛盾,由于长时间的在水里生活,人在进化,进化的像鱼一样出现了鳃 

方案3:人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海面氧气也被污染了,人类制取氧气,在海底建立一个制氧气场,专门制取氧气的。

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杨永龙:呵呵,很有想象力

云梦:恩啊,一个人的想法有限,我想听听你的意见啊,要是让你制造一个矛盾冲突,你会怎么设置

杨永龙:人与生物、人与人、人与环境无时不刻在发生着关系和矛盾

云梦:哇!你学过剧本啊?这都懂,我想听听你的意见啊

杨永龙:其实首先面临的是人与海洋生物争夺生存空间的矛盾

云梦:恩

杨永龙:以及人类威胁着所有的海洋动物,那么就从海洋动物的反威胁写起

云梦:对,挺好的一个点子,真的

杨永龙:这时候的人共同的敌人是海洋动物,所以表现的齐心协力同仇敌忾

云梦:挺好,还能继续说吗

杨永龙:数次的海洋动物的攻击被平息之后,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之后,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自身的相互争斗诸侯纷争

云梦:啊,很不错啊,老师崇拜你

杨永龙:呵呵,这是正常的规律哦

云梦:老师你改行吧,别做心里大师了,来搞动画片吧

杨永龙:呵呵,其实我做的是我喜欢的,也是想让更多的人脱离苦恼和痛苦的事儿,对于我来说,这个工作更重要

云梦:呵呵,开个玩笑,支持你,老师!

杨永龙:呵呵,知道你鬼精灵

云梦:国家需要你,同学更需要你

杨永龙:其是动画片也是为人们提供着美好的精神食粮

云梦:对

杨永龙:呵呵,就像海尔兄弟,就是非常好的动画片

云梦:恩,是

杨永龙:我也很喜欢这个动画片

云梦:是的,还能学东西

杨永龙:关键是动画片要启迪智慧,升华心灵

云梦:对

杨永龙:我上面说的是传统思维

云梦:明白  

杨永龙:就像上面你的那个剧本,完全可以改编成人类进入海洋之后,发现了生物的各种生存智慧,由此开始向海洋生物学习,500米以上的生物的智慧,1000米—500米之间的生存智慧等等

云梦:老师,我想说一些话,这些话有与你冲突的地方  请多包含啊  

杨永龙:你说

云梦:我的这个剧本是主体是海平面上升和环保有关,要是按你的意识,就成了教育意义的了,这不是我的意图

杨永龙:其实向生物学习,无形之中就发生了环保的内容

云梦:恩,呵呵,以后会的,这个不行啊

杨永龙:呵呵,其实都是在探讨,无所谓对错

云梦:对,呵呵,因为我这个是比赛,要的是创意

杨永龙:哦,我理解了

云梦:照顾不了那么多,通过一个故事,让人能反思到环保的重要性就足够了,看了《日本淹没》我想到的这个剧本

杨永龙:呵呵,很有创意

云梦:毕竟我参加的是短片比赛,所以要创意,不是长片,要是长片的话,就可以了 

杨永龙:就从海洋生物的反威胁写起

云梦:对,不错

杨永龙:然后人与海洋生物相互影响,而重视环保,特别是人向海洋动物生存智慧中发现了环保的方式方法

云梦:恩

杨永龙:最后开创了人与生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云梦:恩,我想想啊

杨永龙:我相信你会做出非常有创意的作品的

云梦:呵呵,感动。一个那么忙的大师,竟然和一个无名小卒聊剧本,呵呵

杨永龙:其实是你的不断请教,让我觉得最后成功的一定是你

云梦:我不这么想,我想看好几天了,不想闭门找车

杨永龙:什么无名小卒,你是未来的专家哦

云梦:不敢当

杨永龙:其实不必要过谦,我们要向美国的年轻一代学习哦

云梦:是啊,我太低调了

杨永龙:我曾经在当年上大学的时候就领教过他们,遇到什么都会说会做,有了这份自信,那么我们就会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提高自己

云梦:我只会做,不会说

杨永龙:关键是我们要有所作为,有为才有位,所以低调是在别人面前,内心要永不言败,所以我要求你所把持的就是在内心发扬美国人的那份自信

云梦:谢谢老师,我铭记在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