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的我上课发困怎么办
(2011-11-11 06:03:32)
标签:
宋体知识点课本《滕王阁序》理解记忆校园 |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
杨老师:
您好!现在开学了出现的问题很多很多,我想请您帮我解结以下问题好吗?
我现在是高二学生,在分班时我被分到了普通班,心里挺不好受的,休息已经足够了可是上课还是很困,我应该怎么做上课才有精神听课?我又应该怎么和新同学相处?怎么样才能把高二学习学好?
在这我先谢谢您了,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天天开心。
这位同学:
您好!关于上课发困,我觉得很可能是刚刚开学,一方面是你的生物钟还没有调节好,另一方面就是你夜晚睡眠质量不高。一般来讲高中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必须保证在七个小时以上,否则就会出现身心疲惫、困乏难忍的现象。另外午睡也相当重要,最好能保证有40分钟左右的午睡时间;多喝些清淡的香茶或咖啡也能醒脑助神,减轻发困,风油精、清凉油、香水、花露水等,也是良好的解困佳品。如果上面的几项都做到了,你的上课发困的情形还不能得到改变,那么你可以运用促进睡眠质量的歌曲来改善睡眠。还有一方面可能是室内温度过高,使皮肤和肌肉微细血管处于弛缓舒张的状态,血流缓慢,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液就相应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信息减弱,出现抑制的状况,于是出现昏沉欲睡的现象,其实质是脑缺氧的表现。对于“室内温度过高”引起的困倦,专家建议经常开门开窗,使室内空气流畅;增加户外活动,适当增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来往,与朋友一起说说笑话,谈谈趣闻,会有很好的解困效果。当然也不排除你在课间缺乏换脑调节的身体活动,课间走出室外进行必要的身体活动,对于下一节课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最后建议你参考《考生保持精力充沛的方法》。
关于你问“我应该怎么做上课才有精神听课?”的问题,首先要学会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就是每节课前把本次课将要讲授的内容进行预习,初步熟悉课程内容,找到听课和理解的重点、难点、疑点,记下自己的困惑之处、薄弱环节,带着问题进课堂,以期在课堂学习中得以解决,这样我们就能做到有精神的听课。
其次,在课堂上要尽最大可能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尽可能使自己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对于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疑点要认真思考,通过听讲来解决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听课检查和锻炼自己的思维。并且不要满足于老师的思路,应多思考一下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或可能。同时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记下课文的要点、重点、难点,老师的解释、提示和见解,自己的疑问和理解。这样也能达到有精神的听课的目的。
再次,听课的时候要身体直立挺胸抬头,装出一副精神的样子,这样我们的心智系统就会给身体一个精神的信号,自然你也就会精神振奋的听好课了。
最后,建议你每天早晨抽出十五分钟的时间跑步(速度比走稍快一点),跑步的时候选一些韵律性强、意境优美的古文,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将其背熟,并理解其意境,边跑边诵,使身心融于其情景之中,这样就会使你的身体有新的感受,思想腾飞,自然而然也就会精神起来。不过这个运动可需要坚持哦。
关于“应该怎么和新同学相处?”的问题,进入新的班级后,刚开始可能对其他同学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因此,开始同学之间都非常礼貌、谦虚、宽容、相互关心、相互体谅。随着相处的日子增多,同学彼此了解日益全面,不仅能够发现同学有很多长处,同时也都会发现对方有缺点和不足。不同个性特征的同学对待同学的长处和缺点有不同的方式,由于同学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容易产生各种误会。所以我提一下建议供你参考:
1、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每个人都是优点和缺点的统一体。事实上,发现他人的优点,也就是承认对方在某些方面比他人优越,对他人有价值,承认对方在人群中的重要性。正如教育家杜威说的,人们最迫切的需要之一是希望自己被重视。因此,仔细观察你周围人的优点,并且由衷地赞美对方的优点,满足对方的自我价值感。
2、学会换位思考。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当时的心情,尊重他人已形成的一些行为习惯。人们常说,你敬我一尺,我会敬你一丈。每一个同学都非常注重自己的自尊心,自尊心不仅需要自己的维护,而且也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因此,可以试试以对方为中心的原则吧!
3、调整对他人期望水平。大多数同学容易将人与人之间关系理想化、完善化。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相待,不应该有丝毫虚伪、自私,这是高中生对交往对象的要求过高,期望不适当的直接结果。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有自己的隐私,所以,我们在交往过程中,要尊重别人,向对方提出合理的要求。如果发现别人有事隐瞒你,要理解对方,宽容地接纳对方的做法。
4、异性同学正确相处。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对处在青春发育期,性意识日渐增强,校园生活单调,学习压力巨大的同学们来说,随时会成为一个敏感的问题。但是我要告诫你的是,青苹果就是青苹果,采摘没有成熟的果实只会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这方面的教训实在太多。这种做法丝毫不会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只会使这种压力更大,甚至毁掉自己。
5、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你将不再畏惧交往,不再感到孤独,不再害怕竞争。同学们的友好相处,自我约束,相互帮助使你增添力量,健康成长。
你问“怎么样才能把高二学习学好?”,首先建议你在学习上制定适合于自己的具体而明确的目标,比如,在下次考试中在原来总成绩的基础上增加五十分,然后把这个分数分配到所要考试的科目之中,这样每一科都有了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让自己按部就班的执行之。这个计划要具体到每天,当我们每天在上床睡觉之前就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如果完成了计划就给自己一个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完不成计划就给予自己一个惩罚,比如再多学一小时,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受益终生。
其次,学习的关键就是抓住课本,回归课本,只要回归到高一至高二的高考所要考的科目的课本之中,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把课本读精读熟了,那么我们也就成功了。这是因为课本是一课之本,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和根源,同时也是试题答案的来源,所以无论是尖子生还是普通生,学习的关键必定就是抓住课本。
只要你把课本读熟读精、吃透课本,把课本之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基本实验弄清弄懂,争取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关键点(要点、重点、难点)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运用的水准。在预习→学习→复习的过程中对所面对的知识善于思考--从更多更广更深更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遇到问题会多问几个“为什么”,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自己能解决的就当场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在老师讲课中寻求答案,课堂上还没有解决的课后及时请教老师)。这样无疑会促进我们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从而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
“课本是复习之本,无本复习如无土栽培,什么收获也没有”。这就是说高考所要考的所有知识点都在课本里,就像我在上面所说的考试只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翻新和运用,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扎进课本,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纵横向串连起来,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熟练地运用的水准。什么时候都要做到以课本为本,梳理知识,理清脉络,寻找规律,用一根线把各单元和章节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纲要或网络。
最后,我把读课本的方法告诉你,供你参考:
第一,读课本应该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特别要集中力量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人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同时要找出知识疑难点。
第二,读课本,画出方法(研究问题的方法)。疑难点在课本里,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在研究解决各个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而且一些典型的、常用的方法还会在书中多次反复出现,阅读课本时应该多留心、多揣摩,逐步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会。
第三,每一门学科的知识点都是有特点的,看书时全明白,合上书后又怎么样?做题时能不能运用?这都需要知识点在脑海中落实到位。每看完课本的一部分,不用课本能不能了解里面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这很重要。基本概念需要正确的理解,要把最细致的地方搞明白,虽然数学、地理、历史、政治都很重视整体的知识架构,但最基础的还是一个个知识点,只有把一个个知识点扎实掌握了,那么你也就会“一看见题目就知道怎么做”了。
第四,要做到以书为主,以题为辅。看书时要注意我们在平时的联系和考试中,错什么补什么,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知识点,不要排斥滚动式的知识点复习,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还要反复看,这样逐渐就能演变成板块式的知识点,形成整体知识网络。
第五,掌握知识点不是单纯指看书背下来,而是掌握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的联系和应用。看书时能懂,合上书就忘记是不行的,将课本中内容在脑海里反映出来才可以。
第六,分析比较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用弄得太复杂,比较的方法很多,比如图形法、列表法、图标结合法等。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和知识点的迁移能力。做这项复习时靠的是归纳课本总结方法,而不是靠大量做题。
第七,读书的时候多总结,然后自己给自己提问题,把问题都写下来,然后再逐一解决问题,同时做到一边看一边自己列提纲,把每章每节的主要内容都写下来,这样有助于理清脉络,顺畅思路。只要你把课本上所有的知识点梳理、理解和消化了,那么你的成绩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第八,在日常的学习之中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关键点(比如词语、概念、定义、基本语法、逻辑、章法、定理、公式以及具体的运用和计算)尽可能烂熟于心,同时在学习、听讲、笔记时善于抓住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并把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在用好、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再做相应的题目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做完题之后要思考总结解答这类题目的技巧,从而使自己有效掌握知识以及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我相信通过以上方式方法的运用,你一定会更加出色和优秀的。你的朋友杨永龙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