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觉得自己有点心理问题
(2011-10-06 17:25:59)
标签:
宋体他人在意乐和心理适应能力 |
分类: 强迫 |
杨老师:
你好!不好意思 打扰你了。
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有点心理问题,对我的影响蛮大的,我自己一直想改变,可是我发觉越想改变的自己就会越在意,让自己更挣扎。其实自己很多时候不知道在意的、烦恼的是什么,或者说我在意的太多了。可能因为小时候读书住在别人家,本身也比较内向安静,环境的影响吧,我变得很自闭、没信心、没胆量、独来独往的,影响到我现在很多东西。什么话该说和不该说,老是无心讲出一些让人不喜欢的话,更多的时候我不爱说话,像白痴一样说话不经过大脑。还有我觉得自己一直以来都很没自我,在意别人的看法,什么事情都很在意,又什么事情都无所谓,只是想写一些出来,很多东西都抹不去,思想整天在挣扎着很难受,严重影响睡眠。我现在认为应该安排好时间,充实自己有一天我会变好的。打扰了。
这位朋友:
您好!首先我要对你说的是内向者与外向者其实是各有短长。在向我咨询的同学之中,有很多性格内向的人对自己不满意,希望通过疏导让自己能外向一点、活跃一点,就像你一样;另外也有很多性格外向的人对自己也不满意,希望通过疏导让自己能变得稳重、成熟一些。要我说来一个健康的人格也许应该在说话方面显得有些“内向”,而在行动方面显得有些“外向”比较好。
我们知道内向性格分为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两种。健康的内向性格是自然的、和谐的状态,这样的人有着与他的性格相适应的能力和理想。而且,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对这一状态没有太大的不满,并且愿意承受由此带来的诸多不便。比如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喜欢读书、写作,他的理想是当作家,作家有时是很孤独的,刚好符合他的性格,他愿意承受那份孤独,那我们就可以认为他的内向性格非但没有什么不好,反而有助于他成功。
不健康的内向性格是不自然、不和谐的状况,这样性格的人给人的感觉不仅仅是“内向”而已,还有一些忧郁、压抑甚至悲伤。他们明显地对自己的状况不满意,而且会为自己拙于言辞或在公共场所表现不佳而深深地自责。由于长期的退缩,他们也会散失一些实际的利益,这同样也是他们不能接受的。表面看来,这样的人可能很安静,内心却冲突不断。一方面,他也渴望交流,渴望了解他人也被他人了解;另一方面,由于在交流中受到了太多的伤害,他总是对交流的情景和结果心存畏惧。如果是这样的内向,就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了。
从你所述的情况来看,我觉得你是属于健康的内向性格,所也就没有必要刻意去更改什么。
至于你说“我觉得自己一直以来都很没自我,在意别人的看法,什么事情都很在意,又什么事情都无所谓”,最关键的就是你过于压抑和约束自我了——其实就是约束真正的自我表现,使自己总有理由拒绝表现自己、害怕正视自己,把真正的自我紧锁在内心深处,并大量地消耗着心理能量。压抑和约束自我的表现一般有惧怕新的陌生的环境;经常觉得不适应、担忧、焦虑和神经过敏,感到紧张、有自我意识感;有点小的挫折就哭泣、找不着走出挫折的头绪以及难以入眠等紧张症状等等。
我们知道“人”字是由一撇一捺所组成的,也就意味着相互吸引、相互依赖和相互支持,同时“人”字组成是撇长而捺短,这就意味着人之所以能成为人是长短互依互补,抑短促长以及依靠和踏着短处或错误的阶梯挺立起来的。
此外,我们把所有的人称之为“人类”,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相似或类同的。由“人”字和“人类”的解释可知,每个人的真实的自我对他人都是有吸引力的;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支持和支持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就需要长短互依互补,抑短促长;每个人都会出现错误,出现了错误就需要分析和总结错误,然后踏着错误的阶梯挺立起来。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在没有找到自己的强项之前每个人都具有自卑的心理,一旦找到了自己的强项,然后以拼搏奋进、不懈的努力去争取成功,那么我们的自信也就会在拼搏奋进、不懈努力的过程中油然而生。洞灵子在《薄白学》中指出:人世界有一种要得便得、要失便失的东西,此即是情感。例如幸福,您觉得幸福,您便幸福;您觉得痛苦,您便痛苦。愁绪与快乐、紧张与轻松、爱与恨、幸福与苦闷等对应之情感,仍是可以“按需分配”,要之有之,要多少有多少。您丢失愁绪,即获得快乐;丢失紧张,即获得轻松;丢失恨,即获得爱;……。在心理情绪之上,南宋陆象山的名句“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即是印证。这段话的涵义是什么呢?一句话,“快乐来自于思想”。“快乐来自于思想”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它真的可以让我们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如果你一心想着他人对你不看好,那么你所看到的就是厌恶、鄙视和漠然的眼神,当然焦虑、紧张、苦恼、悲观的体验就会自然而然地涌上你的心头眼底,所以就会出现“老是无心讲出一些让人不喜欢的话”;如果你一心想着他人对你是关心、关注、爱护、肯定和尊重的,那么你所看到的就是关心、爱护、欣赏、肯定和尊重的眼神,当然你所体验到的也就是幸福、愉悦、快乐和爱的感觉;如果你想着快乐,你就会快乐……。改变思想,你就改变了行为和经验,它就是这么简单!
其次,盘点一下自己的优点,哪怕是很小的优点也不放过,做自己最拿手且最感兴趣的事,并力争取得成功;做举手之劳就可成功的事,特别是助人方面的;尊重、欣赏和赞美他人等等。通过自我激励、自我认可,以及他人的激励和认可来获得自信心。
第三,要以平常心来对待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障碍,以及他人的脸色、眼神。我们知道,天有阴晴月有圆缺,生活中的障碍和困难时时会遇到,所以我们要放松情绪——用“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心态来对待。使用一些平静、放松的语句,进行自我暗示——“我生活的环境很安全”、“我在这个环境中愉快”、“我的一切都是轻松、快乐的”,而不是否定或者是贴标签式的一些负性的评价。同时用内心的语言激励自己:“我很棒”、“我表现得很好”、“人们都很喜欢我”。凡事尽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积极的一面。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因为有能力才会有自信,才能挑战自我走向成功。
第四,当脑中总是胡思乱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异常时,可采用自我刺激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如在胡思乱想时,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书读,或从事紧张的体力劳动,忘却痛苦的事情。这样就可以防止胡思乱想诱发负面的情绪加深加重,同时也可增强你的适应能力。
第五,主动去参加体育、文娱等集体活动,这些活动由于随着生理机能和血液循环的加剧,人的心理也会随之开放,这样就更有利于他把不良的心绪宣泄出去,当然也可以增加人际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当人际关系和谐之后,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你,使你在融洽、关爱之中淡化或消除对自己的负面看法,或在他人面前感到紧张、焦虑。
第六,积极与他人交往。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当个体独处时心理活动会向自己的内部转化,它的范围、内容、认知都受的局限,这样就会造成孤独、焦虑、自卑、情绪化的“第三状态”,以及不被他人理解。所以,这就需要关心和注意他人,积极与他人健康交往。当自己被他人关心、关注的时候,心中就会有一种倍感温暖、倍感安全的自信和快乐油然而生;同时心理也得到净化,心态也会得到平衡,当然自卑心理也就会在健康的交往中逐渐消除。
第七,你要明白“生命就是不断受到伤害和不断自我修复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受到伤害和不断自我修复的过程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而走向成熟的过程。一个哲人曾说过:“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在经历了最残酷的打击之后,还能笑对人生,笑对生活!”在生命的历程中,交织着矛盾和痛苦,充满着求索和艰辛,遍布着荆棘和坎坷,人生是由艰难、困苦、磨难与挫折之珠串接起来的光环,每克服一次艰难、困苦、磨难与挫折就会在生命中增加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我们的生命也会增色不少。因此,人生的旅途中不知要经历多少磨难与挫折,只有经历过艰难险阻,才能更加体会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美丽。
第八,改变你的心态,把握好你目前的机会,相信并运用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控制生活、改变生活,并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相信自己可以控制自我、改造自我,并掌握自己的发展道路。用积极的行动去追求属于你自己的幸福、愉悦、快乐和爱,那么你就会获得幸福、愉悦、快乐和爱的人生。
最后,你的朋友杨永龙祝你天天拥有幸福、愉悦、快乐和爱的生活!
杨老师:
您好!很久以前的邮件了,突然翻出来看到,重新看了一遍,更能理解您说的这些话,谢谢,谢谢那么耐心的给我回复那么长的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