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后撕书扔书为哪般

(2010-07-18 05:59:28)
标签:

教育

不良情绪

破故纸

高考生

湖北

分类: 高考指导

现象:2010610日高考结束后,湖北仙桃某中学高三考生在教学大楼前集体“撕书”发泄情绪,数百学生站在几层教学楼的走廊里,把书撕烂后,从高空抛洒。用来对付考试的什么“测试”、“训练”、“检测”“导与练”、“高考教练”之类书像漫天雪花一样在教学楼上飞舞。无独有偶,在湖北发生扔书撕书现象的同时,江苏、广东、陕西等地,一些高考学生也在教室里疯狂撕书、扔书、踩书。

问题:对高考后撕书扔书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中国学生健康报》)

首先,我认为考后撕书扔书现象是学生承载巨大的压力之后的情绪宣泄方式,这种宣泄对于心理健康与心理平衡是有积极的作用或效果的。

其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有入口就一定存在着出口,这个出口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它是需要当事人用理智的方式方法来加以调整和解决。既然学生们所撕的书是付考试的什么“测试”、“训练”、“检测”“导与练”、“高考教练”之类的书,这些书除了应付考试时能有用处之外,离开了考试它们就是值不了几个钱的破故纸;既然离开了考试是值不了几个钱的破故纸,那么他们撕扯这些书来发泄不良情绪也算是基本理智的。

最后,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根本就没有关于宣泄情绪的方式方法的教育和诱导,自然学生也就把造成压力根源迁怒到了付考试的什么“测试”、“训练”、“检测”“导与练”、“高考教练”之类的书上。其实在面对压力、挫折的情况时,我建议大家分别找出三种可能是情况好转和恶化的方法。比如,使状况恶化的方法:①砸东西、敌视、怀疑、对他人歇斯底里的大叫,会伤人伤己,弄糟和谐的人际与生活环境;②将不良情绪闷在心里,内心处于波澜起伏,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③……。使情况好转的方法:①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发泄不良情绪,有助于和谐的人际,提高自我心理健康;②找知心朋友倾诉,发泄心理不良和郁闷,如邀请你最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坐下来聊聊天,感受关怀、支持和友谊的温暖。让你在内心深处不再孤单和无助,还可以让你全身心地放松,畅所欲言,达到心理慰藉和调节的目的。③……。这样就会让我们的情绪宣泄走上良性或理智的轨道。

附:宣泄压力or理想缺失,考后撕书为哪般?

现象:

610日高考结束后,有人将某中学百名毕业生高考完撕毁课本、复习资料的视频传到网上,视频里数百名学生站在教学楼的走廊里,把书撕烂后,从高空抛洒,一时间,各种资料像漫天雪花一样在空中飞舞。无独有偶,在最近的中考后,也有学校出现类似现象。

对此,本报对徐州、山东、江西、湖北、安徽和北京的一些学校组织了开放式问卷调查,在回收的120份问卷(中学100份,大学20)中,约90%的同学认为这种行为是宣泄压力,可以理解。95%的大学生表示这种现象很正常,自己曾经也扔过书;86%的中学生表示虽理解,但自己不会这么做。

学生态度:

高考生考后撕书,90%的同学表示理解

调查中,很多学生一致认为高中学习充满艰辛,每天被习题和考试充斥着,心理承受着很大压力,用这种方法发泄压力完全可以理解。

中学生们表示:“高三的生活被每天做不完的作业充斥着,每天在高度紧张、焦虑的心态里生活着,每天面对着那么多的学习资料,就是再喜欢学习的学生也会望‘洋’兴叹。”

“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即将走向尽头,同学们的心理也很矛盾,可谓喜忧参半,选择撕书,也许是一种对内心矛盾的掩盖。”

“我认为,高中没完没了的“题海战术”和毫无休止的“加班加点”使我们身心疲惫,穷于应付,高考后撕书可以图一时之快,解一时之恨,多少释放一些长期以来积聚在内心的压力。”    

宣泄压力,要选择更积极的方式

当然,绝大多数在读中学生表示,对此行为虽理解,但并不会这么做。如:莱芜市第四中学402班许玉国:“能把压力释放出来也是一件好事,但我不会用这种方式,我喜欢大海,我想到海边尽情地奔跑,让这一年的压力随风飘逝。”

徐州市高级中学高考生李恋晨:“撕书不是唯一的发泄途径,毕竟这些书本和试卷中蕴藏着你求学生涯的酸甜苦辣,撕毁它们,便等同于抛弃了自己的记忆。”

江西赣县中学初中学生丽丽:“高考后,不论是否梦想成真,我都会把自己用过的复习资料妥善保存,留作纪念。毕竟它们陪伴我度过了人生中那段难以忘怀的日子,见证了自己的辛劳和成熟。”

专家分析:

湖北黄冈英山长冲中学心理咨询师许松华:否定过去意味着创建新的自我

不能把学生的撕课本、试卷的行为复杂化,他们是对备考那种折磨人的魔鬼式训练的否定,是一种可以谅解和理解的心理情感释放,也是对充满压力、苦行僧一样的生活的否定。否定过去的自我,意味着创建新的自我,开始踏上新的人生征程。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组毕于阳老师:撕书是“教育问题”的外现

过去所讲的“理想、旗帜、信念、目标、拼搏、勤奋、刻苦”等美好词汇,现在都被“考大学、考一本、考重点”的目标所代替,而考大学只是人生的一小步,同学们却不得不为此辛辛苦苦地做题、考试,当把本是愉快的学习功利化,当作考试的途径时,学习岂能有乐趣?所以学生的群体扔书,其实就是教育问题的外露。

甘肃省心理疏导专家杨永龙:撕书、扔书,是学校心理疏导不到位的结果

首先,考后撕书、扔书对于心理健康与心理平衡是有积极作用或效果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有入口就一定存在着出口,这个出口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它需要当事人用理智的方式方法来加以调整和解决。既然学生们撕书仅仅是为了对付考试,因此撕扯这些书来发泄不良情绪也算是基本理智的。

其次,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缺少宣泄情绪的方式方法的教育,自然学生也就找不到更加合理的减压方式。其实在面对压力、挫折时,我建议大家分别找出三种可能是情况好转和恶化的方法。比如,使状况恶化的方法:砸东西、敌视、怀疑、对他人歇斯底里地大叫;使情况好转的方法:参加体育运动、找知心朋友倾诉等。两类方法一对比,你就会选择更为理智和良性的宣泄方式。

心理咨询师肖军:理性的学生会选择合理的方式减压

这是学生自发地缓解备考压力的一种方式,是一种集体宣泄不良情绪的一种方式。但是,这又是有问题的一种方式,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不利于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高中三年,无论你经历了怎样的挣扎、怎样的挫折,过去都可以成为你美好的回忆。这是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早就告诉过我们的。一个理性又善于调节自我情绪的学生会主动去寻找合理的方式宣泄紧张,比如唱歌、踢球、玩对抗性游戏等等,绝不会被动地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以破坏性的方式宣泄情绪。

《中国学生健康报》2010年第25期头版——本报记者 孟欣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