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星座求职他人自我暗示吸引力杂谈 |
分类: 人际交往指导 |
杨老师:
您好!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不太善于表达自己,可能是我潜意识里根本不想让别人太了解自己了,我最近刚刚换了一份工作,
这位朋友:
您好!记得我曾在《学习爱
你说“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不太善于表达自己,可能是我潜意识里根本不想让别人太了解自己了”,从生活实践中我们发现,在不少时候善于表达自己的人并不一定是善于交际的人,有的人特别善于表达自己,话也很多,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之下却是夸夸其谈,没有几句有用的,这样的人反而让人生厌;有的人虽然言语不多,也不怎么善于表达自己,但是他却有无数的朋友。其实话不在多而在精,待人不在言语而在行动,所以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我们知道,每一个人的真正的自我对他人都是有吸引力的,同时也在影响和感染着他人,如果在自己没有压抑自我、随心所欲表现自己的情况之下,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很有魅力的人的。所以在与他人交往时,不要瞻前顾后,不要去想自己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也不要考虑他人怎么看待你,只要是与他人的交流就尽管说出你到嘴边的话语,这样你就有了展示自己才华和风格的机会,也就把握了主动,当然你真实的自我也就对他人产生了吸引力。
其次,平时要多观察别人,了解别人的爱好,做到在和别人相处时能主动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在别人挑起话题时,不要去想与你说话的是谁,不必拘谨、担心和过于认真,也不要事先考虑,想说什么只要张开嘴巴说出来就行,不要考虑自己的语言他们能否听懂,是否认同,只要开口就说,这是克服紧张、焦虑的有效方法。所以在与别人交往时,不要瞻前顾后,不要去想自己说出的话是否正确,也不要考虑他人怎么去想你所说的话,只要是与他人的交流就尽管说出你到嘴边的话语,这样你就有了展示自己才华和风格的机会,也就把握了主动,当然也降低或解除了自己的紧张和焦虑情况的发生。
第三,思想不要太固执,要懂得尊重别人,不要太刻板,在正当场合要表现得有修养,在开玩笑的时候也要放得开,比如,顺着别人开玩笑的话茬开自己的玩笑,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积极宽容的心态,进而培养自己的大气;另一方面又不伤害对方的面子,更引不起无意义的争执和辩驳,还可以使大家的关系和谐融洽。
第四,在交流沟通的时候,要分清楚长幼。比如与年龄比你小的人沟通,我们要表现的主动一点;与年龄比我们大的人交流,我们要多倾听人家的看法和意见,并适时地用身体语言急于回应,必要的时候要向其多请教,这样一方面表示对人家的尊重,另一方面自己可以多参考一些前辈的意见,最后适当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第五,由于你刚到新单位,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低调做人”,也就是多向同事请教做事、做人等方方面面的事情,这一方面可以表示你对他们的尊重,另一方面因为你是“外行”,向他们请教更显示出了你的诚意;要事事处处在同事面前甘当小学生,俗话说“小殷勤感动帝王”,你的小学生姿态当然也会感动同事的,而且也显示出了你的真诚,当然也就赢得了同事的喜欢和尊重。
第六,你说“我快三十岁了却一个男朋友也没有交过,在跟男同志说话的时候我会更紧张,觉得自己在跟别人沟通的方面有障碍” 我们要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内涵,这就是说十全十美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并不喜欢那些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完美无缺的人,而最受欢迎的恰恰是那些把真实的自我袒露在他人面前的、有一些小小缺点的人。所以你在与男同志说话的时候不要去过分关注对方对你的影响如何,也不用太在意自己的缺点,只要尽到了自己的礼节和真诚,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七,不要关注别人的赞许。当你渴望的赞许未能如愿以偿的获得时,会使你十分沮丧和痛苦,产生自我挫败,自信心受到伤害。赞许毕竟不是人类必备的需要,过多的追求赞许,会使你花费大量的精力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你不能自由自在的进行交往。因此,你不必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也不要追求尽善尽美。同时在与男同志交往感到紧张时,直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紧张和焦虑。比如,当你与某个男同志说话时,你可以说“认识或见到你很高兴,但是由于参与公共场所活动少,所以见到你有点紧张,请你见谅!”,当你向对方表达出自己的心声之后,你的紧张和焦虑也就随之消失了。
第八,积极的自我暗示。经常用积极的内部语言对自己进行自我暗示(比如,像一些短的肯定的句子去应付你的负面想法,像“我说话大家都爱”、“我对他人有特别的吸引力”、“我和陌生人在一起是轻松、快乐的”之类),而不是否定或者是贴标签式的一些负性的评价,同时用内心语言告诉自己:都是一样的人,他行,我也行。他能做,我也能做。只要你每天好几次,花几分钟在内心反复诵读这些肯定句,边读边想象自己正在改变,那么用不了许多时间就会在你身上出现你想象的结果。
第九,主动去参加体育、文娱等集体活动,这些活动由于随着生理机能和血液循环的加剧,人的心理也会随之开放,这样就更有利于把不良的心绪宣泄出去,当然也可以增加人际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当人际关系和谐之后,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你,使你在融洽、关爱之中淡化或消除在他人面前感到紧张、焦虑的情况。
以上仅是本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合适与否您的朋友杨永龙请您批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