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一件不轻松的事情
(2009-06-17 06:34:46)
标签:
育儿教育行为模式优点家长 |
分类: 教育学习 |
杨老师:
您好!眼看国庆节就要到了,首先祝您节日快乐!
感谢您多次无私的帮助,在我心里,您是一位善良,真诚的长者、老师,一次申请邮箱时,总也通不过,忽然有个想法,以杨老师的拼音,看是否可以,一试果然没有重名,这样通过了,我感到很高兴。
杨老师,我不知您有没有这种感觉,觉得教育孩子很难,有时我不知怎样去教育他,去引导他,觉得很累,却不得法。客观地说,我不看好他,总觉得他太毛燥,咋咋唬唬的,学习上遇到较累的,费事的知识就不愿去掌握了,但还愿得到家长的认可,所以有时就耍小聪明,这样我更是不喜欢,有时也想孩子毕意是家长教育的结果,孩子有不被人认可的地方,家长应负起责任来,可我还对他有一种不满意的心理,杨老师,不知您是否能理解我的这种心情。有时真的是感到很迷茫!
跟您说了这么多,心里好像清楚些了,我的信件如您没有时间,可以不回,我只是觉得和您讲讲心里会好一些。
这位朋友:
您好!关于孩子的教育本来就是一件需要我们有心、用力的事情。所谓用心,一方面我们要明确孩子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比如,一岁半到三岁之间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在这个阶段父母经常和孩子对话、教谈,教孩子说正确的词汇和语句,学一些日常用语和礼貌用语以及教儿歌、古诗、小故事等等,孩子的语言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3岁左右是识字的最佳时期;四岁左右,是发展图像知觉的最佳期,这时,如果您经常给孩子买一些有新鲜图案的故事图书,如《看图说话》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图书,让他们看一些少儿电视节目或领略一下大自然的风光,会迅速地增长幼儿的知识,引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五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的概念的最佳期。在这一年龄阶段引导孩子认识数字,由简到繁和孩子玩一些“数”的游戏,做一些加减乘除的演算,背唱“九九”歌以及教一些时间空间的简单概念,孩子会很顺利地接受,家长教起来也不感到吃力,方法当然也是启发诱导,以实物、回片、玩具等引起孩子的兴趣。3~5岁是音乐灵感发展的最佳时期,可以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 3~6岁是孩子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此时期可以多带孩子游览参观,开拓视野,多讲一些童话故事,并增置智能玩具等。3岁前也是人的性格、品行和行为模式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行为模式有70%是在6岁前形成的,而3岁前就占了40%;20%是在2岁前形成的。如果我们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紧紧抓住这些关键期对孩子施以相应的教育,那么孩子就会在未来不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懂事。
另外,教育孩子要从孩子兴趣与优点入手,是解决孩子“太毛燥,咋咋唬唬的,学习上遇到较累的,费事的知识就不愿去掌握了”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捷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和掌握孩子的兴趣与优点,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多用0×0模式来修正孩子的问题。0代表优点;×代表缺点或不足,就是说你某方面非常好,如果或假设在某方面改进一点,那么就更好了。夸奖孩子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发现孩子有成绩时就要给予表扬,特别是在人多的时候更要表扬,激励他,鼓励他奋进;孩子有了缺点,不要直接指出其缺点,更不要指责和训斥,要分析孩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到原因之后在适当的时候找他谈。在谈问题之前要肯定孩子的成绩,然后再说他目前还存在一个小问题——指明他努力的方向,如果这个问题改了他就是一个完美的孩子了(0×0理论)。这样他就很容易接受,也很容易改正不足。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记住,孩子成功成长的真谛是:“好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
老教育家叶圣陶有一段名言:“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他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可见,家庭是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的锻造车间,在这个车间内及早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在孩子中小学期间的确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但这对孩子的后续发展是一本万利之举,比起等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以后再去纠正,要节省更多的精力和心血。
不知以上所谈对你是否有参考价值,你的朋友杨永龙敬请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