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我有“同性倾向”
(2009-03-25 07:24:21)
标签:
同性恋性倾向性的欲望同性朋友情感 |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
杨老师:
您好!感谢您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帮助我解决我的问题,在此请允许我向您深鞠一躬。
我今年上初中,是老师心目中优秀、懂事、不聪明,但很刻苦的孩子。自己有时也因为自己小小的成绩而显得很骄傲,我的家庭条件不是太好,虽然说不缺吃,不缺穿,但是我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可以随心所欲的买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注定了我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我也一直努力,盼望着有一天我像一个成功之士那样作着自己喜欢的工作,驾驶着高等轿车,住着高等别墅,同时向往着自己让所有人都羡慕的婚姻。
但是,往往事情不是完美的,我发现我有“同性倾向”即每当看到那些帅气,成熟的男人我都会有一种莫明其妙的感觉,有着羡慕,有着嫉妒,但更有的是佩服,同时,我的下身会勃起,会有所谓的性的欲望。
我恨这种感觉,但有恐惧,我害怕我是同性恋,我不想成为同性恋,因为我不想让任何事物破坏我遥远的梦,我不想让任何东西让母亲伤心。
我小时候也经常和女孩子玩耍。我该怎么办?
希望老师能够根据我的情况为我提出宝贵分析和建议。谢谢!——烦恼的孩子
这位同学:
您好!很理解你此时此刻的心情,也很愿意与你在一起共同探讨你所面临的这件事儿。
从你所述的情况来看,你“发现我有‘同性倾向’即每当看到那些帅气,成熟的男人我都会有一种莫明其妙的感觉,有着羡慕,有着嫉妒,但更有的是佩服,同时,我的下身会勃起,会有所谓的性的欲望。我恨这种感觉,但有恐惧,我害怕我是同性恋,我不想成为同性恋,因为我不想让任何事物破坏我遥远的梦,我不想让任何东西让母亲伤心。” 很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你很可能缺乏异性朋友,同时也很少与异性好友相处,对异性不了解,所以你所体验到的只是与同性朋友交往的快乐,所以你就怀疑自己有同性恋倾向。其实你的生理性别你自己是认同的,你仅仅把喜欢与同性在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以及青春期对同性“有着羡慕,有着嫉妒,但更有的是佩服,同时,我的下身会勃起,会有所谓的性的欲望”的感觉产生了怀疑。其实这对于一个刚刚进入青春期且处于性倾向比较混乱的时期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所以你大可不必对自己的正常心理和行为进行否定和谴责。
其次,人的心理具有很强的自我保护能力,很可能在你童年与女孩子玩耍的过程中,你接受了女孩子下贱、肮脏等不良的讯息,所以你进入青春期之后有意识的自我设限——不与女孩子交往或没有从心底接纳女孩子,所以在人际交往之中你会下意识的去与同性交往,所以你在没有分清是本性还是下意识的真实面目的时候,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怀疑,所以你感觉到郁闷、烦闷和痛苦的心理体验,只要你自己在心理性别上与生理性别确认自己的性别,同时心底接纳女孩子心地善良、温柔可爱、楚楚动人,那么你的问题也就随之而解了。
第三,你刚刚进入青春期,人的青春期既是一个性倾向的紊乱期,同时也是一个性倾向的探索期,所以在这个阶段“精神同性恋倾向”(就像你对“成熟的男人我都会有一种莫明其妙的感觉,有着羡慕,有着嫉妒,但更有的是佩服,同时,我的下身会勃起,会有所谓的性的欲望”的情形)普遍存在,所以出现喜欢与同性交往和亲近以及与你类似的感觉也是非常正常的。
第四,前面我说了“你很可能缺乏异性朋友,同时也很少与异性好友相处,对异性不了解,所以你所体验到的只是与同性朋友交往的快乐”,也就是说你没有任何与异性交往的经验,当然也就很难体验到与异性交往的那种相互的吸引、相互的爱慕、相互的支持心理和情感,所以这个时候就容易发生怀疑自己有同性恋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和青春期特别有关,因为这个时期是探索的时候──探索是这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所以你大可不必对自己的正常心理和行为进行否定和谴责,而应该敞开心扉积极与女孩子交往和建立友谊。
第五,你凭自己的感觉怀疑自己有同性恋,所以就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否定和谴责——我恨这种感觉,但有恐惧,我害怕我是同性恋,我不想成为同性恋,因为我不想让任何事物破坏我遥远的梦,我不想让任何东西让母亲伤心。这种否定和谴责容易引起负面的消极情绪,所以就会让你感到苦闷、焦虑和沮丧。如果你放开心胸,以平常的心理来对待,不要把它看作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像对待天气的变化一样——顺应自然,该做什么事就去做什么事,坚持把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做好。慢慢地你心绪就会放松,你疑虑、担心,困惑、痛不欲生也就会随之减轻,久而久之,当你真正得到了放松之后,精神同性恋的倾向也就逐渐消失了。
第六,我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不论男女,在青春期阶段都可能有同性恋倾向。这是因为受传统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再加上学校动辄就把男女生在一起交往扣上“早恋”的大帽子,致使青春期的男女很难在一起诉说内心的困惑与心声,转而寻找同性与之交往、亲昵,这种情况在初中生中间比较普遍,但我们不能把这种正常的交往看作是同性恋,在一定意义上我们把它看作是精神同性恋倾向。这就是我所说的:“不论男女,在青春期阶段都可能有同性恋倾向”的原因所在。青春期是性倾向比较混乱的时期,从幼稚、紊乱的性倾向逐渐走向成熟、有序的性倾向的过程。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性趋向倒错逐渐得以矫正的过程,所以你大可不必忧心忡忡和苦恼万分。
第七,前面我已经说了,这时的你正处在幼稚、紊乱的性倾向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这是一种必经之路,所以在这一阶段我们要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意识地自我调整,那么你的问题也就会很快得到解决。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调节方法,我写出来供你参考:
第一,应该正确认识自然、社会和人际间对阴阳互补、和谐统一的规律。所谓“正反统一”、“阴阳平衡”、“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都是这一规律的具体体现。你爱慕成熟的男人,对其落落大方、侃侃而谈、伟岸挺拔等气质羡慕、崇拜、佩服也是非常正常的,其实我这个到了“知天命”年龄的男人,也和你一样有这样的心理,所以我认为是非常正常的。只要我们让这种心理和表现存在,同时要知道与女孩子交往的好处:①发展智力,取长补短。男、女生的智力类型是有差异的——处于青春期的男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女生则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男女生经常在一起互相学习、相互影响,就可以取长补短,差异互补,提高各自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②调剂情感,健康心理。人际交往间的情感是丰富而微妙的,在异性交往中获得的情感交流和感受,往往在同性朋友身上是无法找到的。这是因为两性的情感特点是有差异的,女孩子的情感比较细腻、柔和,富于同情心,情感中富有使人宁静的力量。在交往中,男生的苦恼、挫折感,可以在女生平和的心绪与同情的目光中找到安慰以及化解,使心理健康问题在萌芽状态之下消失;男生感情外露、粗犷豪放、热烈有力,可以消除女生的愁苦与疑惑,使女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③丰富个性,拓宽心理。每一个人的个性都有一个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在个体的日常交往和生活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限制,再加上情感方面的特点,只在同性范围内交往,心理发展的覆盖面就会狭隘。如果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既与同性交往又不乏与异性交往,就能拓宽心理,丰富和发展个性。多角度各方面与人交往,还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个性互补,使得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④只要你做到了正确认识自然、社会和人际间对阴阳互补、和谐统一的规律,必然会走向成熟。
第二,自尊自重,广交朋友。既不要因为自己的同性恋倾向而自责,也不要让这种“恋情”任意滋生泛滥。如果不顾一切地恋上某一同性,甚至与同性建立“恋爱”关系,的确是一件很麻烦而危险的事,是你目前的成熟水平所绝难承受的。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广交朋友,既有同性的,也有异性的。当然,与异性交往比与同性交往要困难得多,必须克服恐惧和犹豫;如果你能够主动交往,得到异性的接纳,便是成功,在这种交往中有利于塑造自己的个性,弥补自己的不足。这不仅有助于冲淡你内心的矛盾,而且客观上也有助于维护自尊,不至于过早过重地受到心灵伤害。
第三,要思考,要探索:做一个男性与一个女性有什么不同,社会对男女的行为规范各有什么要求,自己如何欣然接纳自己的性别?可以观察周围的人,也可以与同学朋友讨论,还可以向你信任的成人请教,或是到文学艺术作品中去寻找答案。当你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个较明确的认识时,就能够使自己摆脱性困感,不再对自己的性别角色产生疑虑。
第四,对“同性恋”的存在应有一个客观的、科学的认识、不可否认,现实中确实存在同性恋的人和现象,而真正的同性恋不想改变自己,也不感到痛苦,一般也不要求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但若自己不是刻意追求同性恋,或是也从没有这类行为,而只是停留在想法和怀疑上,同时,又非常想使自己摆脱,那么,改变是能够做到的。因为,在青春期有不少男孩和女孩存在着“同性恋恐惧”,其实质是对自己长大的恐惧和不安,在潜意识中对未来担忧和缺乏自信,这是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正常心理变态的范畴,所以,青春期的所谓“精神同性恋”或是“同性恋倾向”都是易于矫正的。
第五,如果以上的四种方法无济于事,就应该查清原因,寻求对策。同性恋的形成,可能有先天的因素,也可能是后天环境造成的,情况比较复杂。建议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弄清自己之所以产生同性恋倾向的原因,并制订出相应的矫治措施。
第六,从你的具体情况来看,可以肯定的是你不是同性恋,而仅仅是青春期同性恋倾向罢了,只要你放下那些自我否定和谴责,走出自我封闭,积极与男女同学特别是女孩子交往,那么你的问题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解决。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你的朋友杨永龙请你批评参考,也祝你自我调节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