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才能摆脱脑海里出现的莫名奇妙的问题

(2009-01-12 08:08:49)
标签:

养生

作息时间表

农夫

脑海

庄子

分类: 强迫

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重点大学的大四学生,成绩也还不错。但我心中有个秘密,就是我的脑海里总是会莫名奇妙的出现一些问题,我自己觉得这些问题很无聊,想去摆脱,但好像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比如我会想我在做某个动作时,别人是不是也在做这个动作等等问题,我自己觉得很荒唐,但好像这些怪念头会不时冒出来干扰我。这个症状从我读初中时就有,高三下和大一上变得很严重,这几年总是时好时坏,我大一时还去看过心理医生,也吃过医生开的药。请问杨老师,我应该怎么做才能逐渐摆脱这个症状?恳请杨老师的帮助,万分感谢!——刘同学

刘同学:

您好!呵呵,你说“我的脑海里总是会莫名奇妙的出现一些问题”,从你所述来看,你的问题的出现是在特定情景特别是心理压力较大的情况之下产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特别是压力比较大,心理高度紧张的情况之下,大脑往往会冒出一些奇思怪想,比如想到明星的脸要看清他额头的某一个位置,如果看不清就觉得不舒服;考试题我会做,如果我不做会是什么样子;世界上为什么会有男人和女人呢?以及你所说的“我在做某个动作时,别人是不是也在做这个动作”等等,这些都是大脑为了缓减压力降低紧张而表现出的功能转移,它是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现。既然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现象,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因为它“很无聊,……很荒唐”来有意识的摆脱和控制它,但是你却“自己觉得这些问题很无聊,很荒唐”而极力去摆脱和控制,结果越是努力地去摆脱和控制就越加难以控制,进而进入了恶性循环,所以使自己感到很苦恼、很痛苦。这就是把正常的心理现象当作不正常的东西而极力摆脱,并产生强烈的痛苦的心理冲突,进入恶性循环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只要你不去刻意在意它,以坦然的心情接受它,以放松的心态对自己说想就想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也就是要以平常心来对待,不要把它看作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像对待天气的变化一样——顺应自然,该做什么事就去做什么事,坚持把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做好。慢慢地你的心绪就会放松,久而久之,当你真正不把它当回事儿,真正把心绪放松之后,这种情况也就逐渐消失了。

其次,当脑海里莫名其妙的问题出现的时候,既不要有意识的控制自己不去想,也不要和它进行“硬顶”、“硬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允许和任凭它出现与存在而坚持做该做的事,以这种不怕、不理、不主动克制的态度去对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善。

第三,当觉得自己所做的事真的难以做下去的时候,①找点自己喜欢的事做。喜欢什么就做什么,随心所欲只要自己喜欢就行。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之上时,莫名其妙、烦躁不安的心理自然就会从你的身上悄无声息的溜走,如参加文体活动、写作、画画、制作工艺品等。②可以去参与群体活动适当的放松下,像去跑步啊,打打篮球等等,充分把自己脑子里面的想法转化到锻炼身体上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以及不良的思维。③回归自然。大自然是人类美好心灵的陶冶者和塑造者,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仅可以抚平烦恼苦闷,而且还可以使心灵得到和谐快乐。不妨在八小时之外散步公园、田野,或携家人遛弯,或跑步、骑车,这样一来既可以调节一天工作疲劳,又可以驱散烦乱寂寞心理,进而给你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④探访血缘亲属:血缘亲属由于生活情景层次、文化氛围、历史背景基本相同或相近,当你遇到困惑、坎坷与烦恼时,为你分忧解愁的最佳人选就是血缘亲属,但是要经常往来,时常走动,否则也会产生疏远感而变得陌生。⑤助人自助:人的心灵除了需要尊严、宣泄、肯定、自由、包容之外,还需要别人的关怀。关怀和善待他人是得到自我尊严、肯定以及爱的较佳途径之一。所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参加各类志愿者的服务活动,主动与他人交往,多参加集体性文娱体育活动,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培养生活中的爱好去转移脑海出现奇思妙想的兴奋点,有助于改善自己的不良心境。

第四,当反复进行思考而无法停止时,这时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尽快脱离反复进行思考的现实。例如,一旦处于想别的事情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时,马上去做感兴趣的事或听音乐,这时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感兴趣的事或音乐上,就可能会忘掉所联想的情景而停止思考。

 第五,“与其想,不如做”。对情绪既来之则安之,不受其控制,要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去行动。

第六,天有阴晴雨雪,人有悲欢离合,万事万物不可能有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所以才有残缺美、曲折美等等,所以,我们每天都可能会面对障碍、挫折,乃至意想不到的失误,当然当我们尽力了,我们就不能过分苛求自己,苛求自己的结果只能使自己感到失望、失败,从而失去信心。

第七,调整生活状态。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使枯燥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出现反复进行思考而无法停止的现状时,可以进行深呼吸放松(长长地、慢慢地吸气。你可以将你的肺部想象成一个气球,你想尽量将这个气球充满。当你感到气球已经全部膨胀了起来,就表明已经气沉丹田,保留两秒钟。然后,轻轻地、慢慢地将气呼出。吸气持续四秒钟,呼气也持续四秒钟。你可以一边呼吸一边数秒。为了放慢速度,你数秒的方法可以做些改变,将一秒变成一个千分之一这样可以将速度基本上降到大约一秒钟一个数字。开始吸气时,你的脑子里便开始数:一个千分之一,两个千分之一,三个千分之一,四个千分之一,你一定要将吸气坚持到数完四个千分之一,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呼气。),或想象放松(想象放松法是通过一些安宁、舒缓、愉悦的情景的想象以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你要尽量运用各种感官,观其形、听其声、嗅其味、触其柔……恰如亲临其景。比如,你可以想象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散步。在一个暮春的下午,夕阳西下,余辉相映,你踩在柔软的草地上,清新的野草味、花香味以及田园味阵阵扑鼻,不时还有鸟儿鸣叫、蜂蝶飞舞。你身临其境,微风拂面,就像小时候妈妈温柔的抚摸;柔光沐浴,就像出远门时父母的谆谆叮咛;高天远山令你心旷神怡,你此时舒展全身,慢慢地做深呼吸,感到无比轻松舒坦。)。这样就可以排除杂念,心平气和,达到放松停止性各种事情的目的。

第八,只知道道理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实践!很多农村妇女患了心理疾病,只要给她们讲简单的道理,然后告诉她们应该怎么做,她们就勇敢地做,结果是病症很快就痊愈了,这就足以说明实践的作用!虽然我们的智商都很高,但光想不做或者光说不做,永远停留在嘴上或者某些字眼上,是没有用的!

以上仅是本人的一些分析及其建议,相信对你的症状缓解或消除肯定有所助益,你的朋友杨永龙祝你早日走出困境,健康而幸福地融入生活之中!

老师:

您好!非常感谢您的回复,我现在正在慢慢进行调整自己的状态,每当有不可控制的想法出现的时候,我都会对自己说我现在不要去想,虽然这有时会让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不舒服感。我想虽然人人都会开小差,但经常开小差还是会让人不大舒服的。我想请问杨老师,我应该怎样来科学地安排我的作息时间呢?或者那些与我有相同症状的人,他们是怎样做的呢?真的很感谢杨老师的回答。您真的很热心!——刘同学

刘同学:

您好!呵呵,前面我已经说过,针对这种情况只要你不去刻意在意它,以坦然的心情接受它,以放松的心态对自己说想就想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也就是要以平常心来对待,不要把它看作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像对待天气的变化一样——顺应自然,该做什么事就去做什么事,坚持把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做好。只要你不再去在意它,不去管那些胡思乱想,要是它们浮现在脑海里,就让它们任意浮现,而不为此烦恼,那么慢慢地你的心绪就会放松,久而久之,当你真正不把它当回事儿,真正把心绪放松之后,这种情况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庄子有一个故事说,一位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时,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旦他用黄金做赌注,则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现象下的定义是:外重者内拙。意思是说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度集中,反而将平时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做糟了。现在在心理学界我们把它称之为目的颤抖。太想纫好针的手会颤抖;太想踢进球的脚会颤抖;太想做大创意的脑会颤抖……。也就是说的当我们越要关注着某个目的的时候,就越难达到。特别对你的注意力来说,越要让自己集中精神不受干扰,那你就越会受到干扰,因为你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干扰上了。这就好比有一个寓言故事,一个魔鬼对一群农夫说,我可以帮你们把村子前的山变成金山,前提是你们每天都得默念大山变金子,这样念上九九八十一天。只是这期间不能想猴子。农夫们就开始努力念,但他们努力了十几年,都没成功。因为他们在努力提醒自己不能想猴子,结果他们就越想起猴子来了。你看看你的表现和这个寓言故事两者之间是否有相似之处呢?

在这个故事中如果魔鬼不是设了这么一个陷阱,提醒农夫不要想猴子,农夫们的脑子里又怎么会突然冒出与他们毫不相干的猴子呢?表面上来看引发农夫不成功的原因是猴子,但其根源却是农夫心中的执着与贪念。他们心中有放不下的东西,并为此焦虑(如果我想起了猴子,金山就没了!)。如果他们放下心中的执着,放弃贪念,便可成功。但因为本身对成功的追求,因此永远无法达到目的。其实你的问题也和这个寓言故事如出一辙,譬如你脑海里除写了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其实这是大脑转移压力或整理资讯的正常表现,我们以坦然的心理来对待它,任由它去转移和整理好了,这样我们的大脑转移或整理结束之后也就自然而然的会到正常状态之上来了。但是你却不让其发挥正常表现,而是提醒(我现在不要去想)或强迫自己不要注意这些,觉得这样会影响学习、工作与生活,结果你就更注意这些,所以你的大脑也就更加频繁的“开小差了”。

至于你说作息时间的问题,你可以采用五步推导法:第一步,列出每日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比如上课、睡眠、吃饭、体育锻炼、……;第二步,根据自己现在的生活习惯,安排好各项活动的基本顺序。如起床、洗漱、早餐、上课、……;第三步,测算各项活动的时间长度。你可以观察和记录自己近期做每一件事情所花费的平均时间作为参考。第四步,根据劳逸结合、科学用脑,以及交叉安排、高效学习的原则调整各项活动的顺序和学习时间安排(最基本的思路是:a两项学习活动之间应该安排生活、劳动等其他活动;b学习时间比较长[90分钟以上]时应该安排两门性质相异的课程间插或者两种学习方式不同的课程间插学习);第五步,根据效果调整作息时间表。每个适合自身情况的作息时间表都不是一次形成的,我们需要根据每日作息时间表的执行情况调整各个项目的顺序或者是时间长度的安排,直到找到一个符合自身情况,而且让自己精力充沛的作息时间表为止。

你问“那些与我有相同症状的人,他们是怎样做的呢?”,其实说白了就是顺其自然,不管不顾,用感兴趣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