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试紧张难以入眠怎么办
(2008-12-25 07:07:09)
标签:
教育大考安全感耕耘重大活动 |
分类: 教育学习 |
杨老师:
您好!我是一位初二学生的母亲,女儿15岁,感觉女儿的心理调节能力很不好,每次无论是大考,小考都特紧张,另外一紧张晚上到4/5点不能入睡,平常没有考试时,隔一段时间也会有一次特难入睡,到这时老是需要我陪着睡,也到医院咨询过,也吃过药,但效果不好。现在不知该如何办?请老师能帮我!——一位家长
这位家长朋友:
您好!关于你孩子“每次无论是大考,小考都特紧张,另外一紧张晚上到4/5点不能入睡”的表现来看,她很可能是一个十分要强的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十分看重,但又缺乏信心,面对压力不能恰当调整自己的心态。
针对你孩子的这个问题,首先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考试和各种压力。让孩子明白考试是对一个阶段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试卷绝大部分的内容来自于所学课本的章节,只要我们平时按《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按部就班勤奋踏实的努力,那么我们在考试时就胸有成竹而不会紧张焦虑了;
再说了,考试不是为了批评或表扬那一个同学开展的,其目的对于教师来讲,考试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缺陷或漏洞,然后通过自我进一步的总结和反思,找出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的方法,进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之中更好的加以运用;对于学生来讲,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查缺补漏,发现自己的不足(看看在哪些方面还不够扎实,那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做题是否符合规范等等),然后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和提高;对于家长来讲,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和引导孩子找出考试所暴露的问题,比如努力程度不够,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习惯上存在问题,不会科学用脑学习效率不高等等,然后诱导孩子自己了解自己→自己发现自己→自己肯定自己→自己超越自己。
我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尽到了最大的努力,那么我们就要相信自己在考场上一定会思维敏捷、轻松自如,得心应手的!只要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自己会在考场上“思维敏捷、轻松自如,得心应手”情景,那么她“大考,小考都特紧张,另外一紧张晚上到4/5点不能入睡”的问题也就会随之减轻或消失。
其次,直到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现状和能力。考试前每个人都想考出好成绩,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常心理,但是好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平时学习习惯、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综合体现,它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体现出来的,所以在考试前对自己前一阶段的学习行为作一个恰当的评判,然后根据这个评判对自己考试做一个正确的预期,由于这个预期是我们的知识积累和能力的体现,那么面对考试我们也就不用紧张,因为我们的实力会回报给自己真实的成绩。
第三,让孩子在紧张焦虑难以入眠的时候问自己三句话:我认真学习和复习,该掌握的都掌握了吗?我现在紧张焦虑难以入眠能提高成绩吗?我考试时每一道题都认真做,会考不好吗?相信孩子通过自问自答的情景练习,肯定会充满信心迎接考试,紧张焦虑也会自然而然降低的。
第四,每次考试结束后,我们做家长的一不要过分去关注孩子考试的分数,而是引导孩子恰如其分分析自己在试卷上出现问题的原因,不仅要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还要找出进一步提高的措施,切实做到查缺补漏,以达到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高效率学习;二在生活上多给孩子一些温馨的关照,同时在言语和行动上要相信孩子,让其自主、独立的进行学习;三用语言和行为告诉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只要你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做父母的不仅不会责怪你,而且还会贴心贴肺的理解你的。
第五,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告诉孩子:我们做什么事,不要总是考虑会不会成功,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成功。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心怀一颗诚心,以不犹豫、不彷徨、不管结果的全身心投入耕耘,成功与否完全交给命运。其实我们在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未来会怎样,命运怎么安排,我们所能做的只不过是踏实勤奋的“低头耕耘”而已。所以我说命运只是负责洗牌,而打牌的是我们自己。考试说白了就是我们手中的一张牌而已,是你玩它,不是它玩你,所以我们要以愉悦和快乐的心态去玩它。
第六,从现在开始我们做父母的在孩子临考或参与重大活动之前,一定要情绪稳定,接纳和接受孩子的任何成绩,不要为一两次失败或失常而口无遮拦、喜怒无常,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分享她的成绩,分担他的困扰;同时在孩子临考或参与重大活动前后,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只要孩子努力了、尽力了,我们就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
关于孩子“平常没有考试时,隔一段时间也会有一次特难入睡,到这时老是需要我陪着睡”,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接触欲望的逐渐增强,所以“隔一段时间”以“特难入睡”为借口,让母亲陪着睡觉来满足这种欲望,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表现,所以我们要顺其自然的满足之;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总是希望与同学特别是异性同学建立一种很密切的关系,渴望在这个群体中爱人与被爱,但是这种希望和渴望在更多的情况之下被父母师长向负面方向看或否定,故而产生安全感缺乏;也不排除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以“她天生就胆小,一个人睡觉的时候总是恐惧”来评价孩子,我们的这种不断的提醒就像悟空头上套的箍一样,不但愈套愈紧,挣不开,偶尔念念咒,还会使他头痛欲裂。针对安全感缺乏,首先要鼓励孩子主动与同学交往,肯定孩子与异性交往的有利之处;其次,教育和诱导孩子不要把某个弱点看成全部人格,东方不亮西方亮,条条大路通罗马;同时在家庭生活中让孩子能感受到被需要、被认可、被肯定的感觉和体验。再次,让孩子知道害怕通常是想象的,是不会发生的,也没有事实根据,要认清到底“难以入睡”或害怕的起因是什么。最后,要让孩子允许自己无心的犯错,不犯错就减少了学习、成长、及改变的机会,不是说要故意去犯错,而是在发现错误后,接受它,因为在发现时,错误已形成,甚至已成过去。自知错误即是避免重犯的第一步,惟有不怕作错,才可以减少得失心,也才能慢慢建立安全感。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你的朋友杨永龙敬请你批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