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女生:怎么才能放开自己的心情快乐生活
(2008-12-07 08:13:17)
标签:
强迫思维恋父情结校园 |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
杨老师:
您好!我在您的blog里看到您的联系方式,所以就直接给您发邮件了。希望您帮帮我。
我是大三的女生。我从12月以来就感觉心理出了点问题,心里一直波波折折,找朋友家人聊天、自己调节,拖了过来,这几天突然更难受,心里很矛盾,自己也没辙了,所以找您求救。
刚开始,我是想起高中时一个同学,在高三时她突然精神出了问题,变得不正常,她变化的整个过程我都看在眼里,当时很压抑,特别害怕,怕自己会不会也突然变成那样。当时有过一段特别害怕特别压抑的时期,但随着高考结束自己自然就好了,也没再想。
上个月某一天想起这件事,突然当时的恐惧感又回来了,我莫名的怕,但又总想起那个女生当时那些不正常举动,于是就莫名的担心自己也会那样,开始变得不自然,整天心情低落、神经紧张,放不开,抑制不住的去想,害怕。
这种状态让我变得神经兮兮,更加怀疑自己是不是精神出了问题,担心那些本不该担心的事。现在我变得特别敏感,甚至觉得思维有点失控,满脑子都是些奇怪的变态的恐怖的想法。比如,有一天,和同学聊天时聊到一个关于杀人案的电影,我突然间心里就揪起来,反反复复地想“天哪,杀人。我会不会也去杀人,不会的,我不会去,可万一控制不了自己怎么办?但是我没有要去杀人的理由,我也不可能去做那种事……”心里就开始自己打起架来,整个脑子都想不进别的事去。还有,前几天突然想到同性恋这个问题,我根本就不是,可是想起来时就会不停地琢磨自己到底是不是,万一是怎么办,又特别排斥自己是。整个过程心里都特别紧张和折磨。就是这样,总是琢磨一些自己不愿想或者平常人根本不会去琢磨的事情,想到心力交瘁,特别累。每天从早上醒来心里就不安宁。明明是不去想就什么都没有。所以我都分不清是自己愿意去想还是控制不了的去想。有时候自己想开了,或者找人说说,心里会觉得好些,可再一想起,整个人又乱了。我听说过有叫“强迫性思维”的病,我是不是得了那种病呀?我该怎么办?再这样折磨下去,我怕我会精神分裂。
现在有个很困扰我的心结:因为这个事情,我特别想家,尤其想我妈妈,每天和她通电话。昨天自己突然出现了个怪念头,我是不是有恋母情结?可转念一想,我是女生呀,怎么会想出这么变态的东西。心里就特别难受,现在都不敢想我妈妈,因为我被自己的想法吓住了,我觉得有那种想法简直是变态、是亵渎。觉得特对不起我妈。她是我最亲最爱的人,可是我却会想到那些很罪恶。我不愿意那样想的,但是却想了,而且为这种想法而很罪恶。我现在没法想象我放假要怎么面对父母。
我想过去看心理医生,但又害怕而没去看。而且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得了心理疾病。杨老师,我该怎么办?——兰兰
兰兰:
您好!认识你很高兴,同时也很乐意于你共同探讨你所面临的问题。
根据你的描述来看,我觉得你很可能在这一段时间内遭遇到了一些困难、压力和挫折,比如学习紧张失去了交往、锻炼和自我休息调节的时间;对于考试过度关注或考研、就业的压力过大;人际交往遭受挫折等等。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功能区在遭遇到困难、压力和挫折,且这些困难、压力和挫折超出大脑相应的功能区承受能力的时候,它就会自动通过转移或泛化来化解压力。转移或泛化的结果,就表现为大脑之中“蹦”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或念头。如果我们知道这些莫名其妙的想法或念头是大脑在自动减压或化解压力,那么我们就会不管不顾,任其自然出现或“跳动”,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它就会自然而然的消失。另外,人的大脑都有在某些情境之下会不时地回忆一些过去所发生过的事情,有时候看见某一个事物也会自然而然的联想起与之相关或无关的事情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大脑健全的人所共同具有的,这也是很正常的思维或心理表现。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情的回忆或联想,一带而过随风飘逝了,而仅有一部分人却被回忆或联想紧紧缠绕了呢?其实这就是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很正常的思维或心理表现,而不对它关注,很快这种思维或联想也就自然消失了。这少部分人包括你自己在内关键就是把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当作不正常的东西来极力摆脱,结果是越摆脱它越是紧紧地缠绕着你,由此而产生了强烈的痛苦和心理冲突。既然是很正常的心理和行为表现,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过分关注和有意识的去摆脱,而是要任凭它存在——不能紧张,不能强迫它消失,而是坦然接受,也就是要以平常心来对待,不要把它看作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像对待天气的变化一样——顺应自然,该做什么事就去做什么事,坚持把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做好。慢慢地你心绪就会放松,久而久之这种思维或联想也就自然消失了。
你说“想起高中时一个同学,在高三时她突然精神出了问题,变得不正常,她变化的整个过程我都看在眼里,当时很压抑,特别害怕,怕自己会不会也突然变成那样。”其实这是你不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所致,一般来讲,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遗传、个性、心理、社会环境、体内的异常变化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少研究提供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是有遗传倾向的,这种遗传倾向很可能是大脑中缺乏某种物质,只有当具有这种倾向的人经历严重的应激时,才有可能发生精神分裂症。另外个性特征具有孤僻、内向、怕羞、多疑敏感、思考问题缺乏逻辑性、好想入非非等,同时遭受了某种超出个体心理承受能力重大打击或挫折,才会导致其发生。从你的情况来看并不具有这些特征或问题,怎么可能出现精神分裂症类似的问题呢?所以作为你应该放宽心理,乐观的面对人生和生活。
另外,我要对你说的是强迫现象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比如我经常门锁了以后觉得灯没有关,然后要打开门看一看;有时候觉得钥匙没有装好就不自觉地摸一把;当想到过去的同事、同学、朋友、歌曲、影星的名字的时候,觉得有某个人的面孔没有想起来,就反复的动用各种办法去想;……。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和行为,只要我们不把它们突出出来,我们也不去关注它们,那么我们就认为它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当我们把它们突出了出来,更多得用心思去关注它们,并认为它们是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然后有意识的去摆脱它们,结果是越摆脱想得越多,越摆脱自我感觉越痛苦,进而也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针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首先要认识到它是你多年有意无意形成的性格所造成的,我认为你的性格具有过分追求完美的倾向,比如做事深思熟虑、严谨拘泥,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不善应变、认真刻板,对他人反应敏感,责任心过强、理想主义等等。只有你认识到了自己不良的性格,才能对症下药加以改造自己不良的性格——针对自己的个性缺陷多思索,多纠正、多领悟。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就是说要改变不良的性格需要较长的时间、恒心、信心和决心,当自己的新习惯取代了旧习惯之后,你的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其次,在强迫思维出现时,不能紧张,不能强迫它消失,而是坦然接受,以放松的心态对自己说“想就想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也就是要以平常心来对待,不要把它看作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像对待天气的变化一样——顺应自然,该做什么事就去做什么事(该听课就听课,该睡觉就睡觉,该与同学玩乐就玩乐),坚持把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做好。慢慢地你心绪就会放松,对强迫思维的出现也没有那么恐惧和紧张了,久而久之,当你真正得到了放松之后,这种症状也就逐渐消失了。
第三,当强迫思维出现的时候,不要“强迫”自己不去想,不要和它进行“硬顶”、“硬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允许和任凭它出现与存在而坚持做该做的事,以这种不怕、不理、不主动克制的态度去对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善。
第四,针对那些“莫名妙的想法”而扰乱自己所做的事,且真的难以做下去的时候,①找点自己喜欢的事做。喜欢什么就做什么,随心所欲只要自己喜欢就行。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之上时,莫名其妙、烦躁不安的心理自然就会从你的身上悄无声息的溜走,如参加文体活动、写作、画画、制作工艺品等。②可以去参与群体活动适当的放松一下,像去跑步啊,打打篮球等等,充分把自己脑子里面的想法转化到锻炼身体上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以及不良的思维。③回归自然。大自然是人类美好心灵的陶冶者和塑造者,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仅可以抚平烦恼苦闷,而且还可以使心灵得到和谐快乐。不妨在学习之余散步公园、田野,或与同学逛街,或跑步、骑车,这样一来既可以调节一天学习的疲劳,又可以驱散烦乱寂寞心理,进而给你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④探访血缘亲属:血缘亲属由于生活情景层次、文化氛围、历史背景基本相同或相近,当你遇到困惑、坎坷与烦恼时,为你分忧解愁的最佳人选就是血缘亲属,但是要经常往来,时常走动,否则也会产生疏远感而变得陌生。⑤助人自助:人的心灵除了需要尊严、宣泄、肯定、自由、包容之外,还需要别人的关怀。关怀和善待他人是得到自我尊严、肯定以及爱的较佳途径之一。所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参加各类志愿者的服务活动,主动与他人交往,多参加集体性文娱体育活动,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培养生活中的爱好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有助于改善自己的不良心境。
第五,转移注意力。当反复进行强迫思考时,思维会专注于一点,这时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尽快脱离现实症状,摆脱痛苦。例如,一旦处于“止不住的往下想”的情景时,马上去做感兴趣的事或听音乐,这时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感兴趣的事或音乐上,就可能会忘掉所联想的情景。
第六,“与其想,不如做”。对情绪既来之则安之,不受其控制,要为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去行动。
第七,天有阴晴雨雪,人有悲欢离合,万事万物不可能有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所以才有残缺美、曲折美等等,所以,我们每天都可能会面对障碍、挫折,乃至意想不到的失误,当我们尽力了,我们就不能过分苛求自己,苛求自己的结果只能使自己感到失望、失败,从而失去信心。
第八,凡事尽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积极的一面。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因为有能力才会有自信,才能挑战自我走向成功。
第九,当自己在强迫性思维控制之下觉得非常痛苦时,马上去干自己感兴趣的事。在这里不是“想”,而是用行动去做。只要我们用实际行动投入到了自己感兴趣、让自己感到了幸福、愉悦和快乐,那么控制我们的强迫性思维就自然而然地忘掉了。转移情绪是一种个体对冲突情绪的主动回避与克制的方法。面对“无休止的想些可怕的问题”,你可以用“正受不受”的方法把它转移走,也就是说,对迎面而来的烦恼,我们可以避而退之,不去想它,不去接受它,而是去做自己平时最想做又能产生愉快体验的事情,比如,听音乐,踢足球,打篮球等,用愉快的活动来充满自己的时间,用时间的推移来逐步淡化心理的烦恼。转移讲的是时空转换——此时此地遇到的烦恼,要换到彼时彼地来消释;转移还要讲心理的转移,遇到了难以解脱的烦恼,不去想,不去强化刺激自己的情绪,而是把自己的思绪硬性拉开,用积极的情绪来抵消消极的情绪。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说,当你感觉到自己被痛苦的回忆缠绕时,主动去参加体育、文娱等集体活动,这些活动由于随着生理机能和血液循环的加剧,人的心理也会随之开放,这样就更有利于你把不良的心绪宣泄出去,当然也可以和谐人际关系之后,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你,使你在融洽、关爱之中淡化或消除痛苦的回忆。
第十,当你止不住要想的时候,你还可以用写日记的形式诉说(把日记本当作是我),把你所想和所痛苦的事一览无余的全部写出来,当你写完之后再一一评判它的事时候,你就会觉得自己的那些想法非常幼稚,进而达到自我认知和调节的目的。我们知道,人的不良心理就像垃圾箱的垃圾一样会越积越多的,而且这些垃圾还会像烟雾一样弥散而侵害心灵,一旦倾诉出去就会显得心旷神怡、开朗和乐。
第十一,建议你的就是自我暗示,厌恶痛苦的联想。当出现痛苦的思维出现时,心里可以不断的反复地默念“这是心理垃圾我必须清除”, “我不该痛苦的联想”,“痛苦的联想是有害的”,“我讨厌痛苦的联想”等等。这样反复多次的默念,能克服痛苦的回忆的毛病。心理学家证明,从心理上厌恶它,在观念和行动上也就随心理的变化而放弃它。
最后,我要告诉你的是:你的问题是你自己把正常的心理现象当成了异常,然后以过分关注的心理和行为去摆脱它(比如,孩子想父母是非常自然的情感,特别是作为母亲“贴身小棉袄”的女儿,想母亲更是自然中的自然,呵呵,你所谓的罪恶感,是不是把正常心理看作是异常了呢?呵呵,一定是!)。如果你按照以上的方法去处理,那么你的问题就会得到彻底的解决。你的朋友杨永龙祝你早日走出困境,健康而幸福地融入生活之中!
杨老师:
您好!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给我回信,我会努力按照您教的方法去想去做。
只是,我还有个问题非常困扰。我还是为之前在头脑中出现过的那个怪念头而心里非常自责和罪恶。正如您说的,女儿想念母亲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在没出现那个怪念头之前我也是那样认为的。但现在那个念头让我很不自然。我那个怪念头是这样的:我把女儿对母亲的情结与所谓的女儿“恋父情结”的那种“乱伦”想到了一块儿。同时又把自己安进去想了,想象自己那样很丑陋。现在一想到那个念头我就罪恶无比。不仅是那个念头的内容让我很讨厌很罪恶,而且我觉得我曾经头脑里想出那个念头就很不正常很低级。以至于我现在一想念我妈妈同时就抵触并且想起那个念头。一直在痛苦地想起和思考这件事。特别希望如果能把那个念头从脑子里抹掉或者它根本没出现过多好,可是这不可能。
我总是会把自己安进某个情结里面,明明不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我也会把它想一遍,接着便怀疑起自己是不是也会那样做,接着自己立场就变了,似乎真会那样做。这一点一直让我特别痛苦。
我这些问题似乎都很扭曲,但我特别想听听您的看法。期待您的回信。——兰兰
兰兰:
您好!首先我要告诉你的是,恋父(恋母)情结是我们每个人所具有的一种很正常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的产生是我们出生以后与父母接触、交流、交往最多的缘故所致。我们知道,人是情感动物,也是习惯性动物,你从出生到目前的二十几年中所接触、交流、交往最多的人肯定是父母,无论是情感还是习惯之上肯定也是对父母最亲近,最崇拜。这种亲近和崇拜感进一步发展,就会成为一种恋父(恋母)情结,所以无论是你的恋母情结还是恋父情结都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表现,呵呵,随意你打可不必为此而忧心忡忡。
至于你说“我把女儿对母亲的情结与所谓的女儿‘恋父情结’的那种‘乱伦,想到了一块儿。同时又把自己安进去想了,想象自己那样很丑陋”,这很可能是与你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同时在身边也缺乏可以交心的朋友,由于你与外界的接触、交流、交往和沟通少欠缺,这样就导致了你不能把父母最亲近,最崇拜以及爱慕感及时转向身边的男女朋友,所以对父母的爱慕也就日盛一日。呵呵,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十分简单,这就是多和周围的同学接触、交流、交往和沟通,随着你交际圈子的扩大,同学中间的优秀异性会吸引你心思和注意力,渐渐的你就会认为恋父(母)情结的不真实性,同时也会逐渐的走出困扰你的这个魔圈。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无论是你的恋母情结还是恋父情结都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表现,你错就错在把自己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现,当作“很不正常很低级”来看待,并不断地加以摆脱,所以也就让你“特别痛苦”。如果你接纳了你的这些心理或念头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并让它存在而不有意识的去摆脱,你内心的痛苦也就减轻了,久而久之你也就会把它忘记;如果你还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那么我建议你在为这些思维痛苦的时候,坐下来拿出笔记本把这些痛苦的思维写下来,最好是一览无余的全部写出来,然后回过头来看自己想法的正确与错误,这样可以达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进而达到调整和调节自己的目的。
还是那句话,你的问题是把正常的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当作了异常,然后不断暗示或要求自己:我没有必要,我不应该去这么想,然后我们去对抗,包括检查自己的行为。如果你接受自己的这种情结是正常的,缺点是与周围的同学接触、交流、交往和沟通缺乏,只要我们更多的同学交往,且找到了吸引你的那一位异性,那么你的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也就逐渐淡化甚至消失了。这就像失眠一样,你越担心就越睡不着觉。如果我给自己说,我只是很短的失眠问题,过一会儿就好了,如果这样去想,失眠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你的问题也和失眠担心睡不着觉一样,如果你给自己说,我只是把人人所共有的正常心理和行为现象给突出了,只要我不去关注这些事情,那么过一段时间就调整好了,如果这样想和这样做,你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杨老师:
您好!之前和您两次通信,您教的方法确实帮助我缓解了当时的困惑。可是现在脑子里不是之前那些困惑了,却出现了新的问题。
总觉得有事情,脑子在不停的思考,但却想不出具体的问题。总在想自己是真的有强迫思维症呢还是没有,也不知该不该去看心理医生。概括说就是我总在想自己有没有强迫思维或是别的精神问题。总想这个问题,不就真的是强迫了吗?可我停不下来地想。觉得脑子很满很累,翻来覆去就是这个东西,可又停不下来。整个感觉就像是“从前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给小和尚听:从前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给小和尚听:……”
所以觉得自己想得精神都失常了,脑子里总想究根问底,但是越想越乱,理不清头绪,有崩溃的感觉。现在整天都觉得头晕晕的,想睡觉,只有睡着了的时候脑子才不会乱。我又被陷住了,希望老师救救我。是不是该去看看心理医生呢?——兰兰
兰兰:
您好!从你的来信看,你是没有彻底明白什么是强迫症或强迫思维症。强迫症或强迫思维症=正常的心理现象+摆脱。强迫症或强迫思维症的治愈=放弃“摆脱”=接纳正常的心理现象=为所当为。其实强迫症或强迫性思维的表现人人都有,比如,我们如果身上装着钱,我们经常会或有意无意地去摸装钱的口袋,再如,我们把门关上之后会有意无意的去推一下门,看看门锁好了没有,这就是强迫症的表现,如果我们认为是正常的,我们不去摆脱,那么我们就会说这是强迫行为而不是强迫症;如果我们认为是异常的,我们有意识的去摆脱,并且引起了内心的痛苦,那么我们就说这是强迫症。强迫性思维症也是如此,比如,我们站在波涛汹涌的河边或高楼大厦之上,我们有时候会想假设掉下去或跳下去会怎么样,心中就会掠过一种恐惧的感觉,这是人的一种很正常的思维,如果我们觉得不正常而极力摆脱,那么就变成了强迫性思维症。呵呵,再比如,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对未知的东西怀有恐惧,像癌症、抑郁症等,其实这是因为人们对它们不了解,其实癌细胞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只不过在正常人的身上受某些生理因子的抑制,它没有繁殖的机会罢了,同样,人的情绪在一般情况之下是负面的居多,在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之中,也只有“喜”一项积极而正面的情绪,其它的都属于负面的情绪,从负面情绪居多的情况来分析,一个人生来就有85%的消极情绪倾向,从这里来看我们能说人人都是消极的吗?我们再做一个简单的置换,把消极情绪倾向转换成抑郁倾向,我们能说80%的抑郁倾向人都会成为抑郁症吗?你是一个聪明人我想这些你应该是非常明白的!
前面我已经说了,强迫症或强迫思维症=正常的心理现象+摆脱。即便是有强迫思维症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把正常的思维当异常的思维来看待了嘛,既然是正常的思维表现,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去摆脱它,要任凭它存在,并把它接纳为自己的特殊爱好,不要把它看作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像对待天气的变化一样——顺应自然,该做什么事就去做什么事,坚持把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做好,只要你不再去在意它,那么它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了。你的问题的关键就是“总在想自己是真的有强迫思维症呢还是没有,也不知该不该去看心理医生。概括说就是我总在想自己有没有强迫思维或是别的精神问题” 前面我所说的在性格上做调整,其实就是发现我们性格中的不良因素,比如过分追求完美,易于急躁、紧张、焦虑以及过于向负面方向想问题等等,然后对症下药的加以调节和改造。其实在上一封信中的那十一种方法都是围绕性格缺陷的调节和改造展开的,只要你按照这些方法去调节和改造,你的问题也就会很快解决的。
关于强迫性思维症我有必要再给你解释一下,所谓强迫性思维症,是指在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或者不能自行克制的思想,表象或意向的存在,虽然能认识到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是不恰当或毫无意义的不必要或多余的,当事人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非常苦恼。本来你的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现象,只要你不去在意它,那么它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了,但是你却“知道不应该想”,可是总是努力地克制自己不去想,越是努力地克制就越进入了恶性循环,所以使自己感到很苦恼、很痛苦。这就是把正常的心理现象当作不正常的东西而极力摆脱,并产生强烈的痛苦的心理冲突,进入恶性循环的表现。简单的说:强迫性思维症=正常的心理现象+摆脱。强迫性思维症的治愈=放弃“摆脱”=接纳正常的心理现象=为所当为。只要你接纳了自己所具有的这种表现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不去有意识的抵抗和摆脱,那么你的问题也就随之消失了。
至于你问“是不是该去看看心理医生呢?”如果你觉得自我调节有困难,那么求助于心理医生也是非常好的。像你的这种轻微的问题,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很快就可以调节好的。你的朋友杨永龙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