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是什么?
(2008-10-14 06:56:24)
标签:
情感恋爱 |
分类: 恋爱指导 |
杨老师:
您好!我是一个乡村的小学女老师。我今天第一次申请一个博客,无意中看到了您,您是一个心理辅导师,我很敬仰您。我今天想请教您一个常困惑我的问题,不知道您能不能帮我解答?我也是第一次向您写信,第一次认识您,您一定很忙吧,真的,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我一些光明。
我今年34岁了,至今仍然没有结婚,也没有交到一个合适的男朋友。我常常为这件事烦恼,家人也很着急,我也很着急,但是只能干着急,我也没办法啊。最近有人帮我介绍了一个中学的未婚老师,可是他的年龄听说比我大10岁,44岁了。我与他见了三次面,可以看得出,他是希望我与他交往的。他的性格是缺少浪漫的那种人,很老实的。我想他是负责任的人,但是我觉得与他在一起就像隔了一代人的那些种感觉,没有一种很喜欢他的感觉,在他的面前我放不开,感到不是不开心,也不是很开心。是与他交往还是放弃呢,我心里很矛盾。您能给我点建议吗?——黎锦
黎锦老师:
您好!非常理解你此时此刻的心境,也非常愿意于你共同探讨你所提出的问题。
你说“最近有人帮我介绍了一个中学的未婚老师,可是他的年龄听说比我大10岁,44岁了。我与他见了三次面,可以看得出,他是希望我与他交往的。他的性格是缺少浪漫的那种人,很老实的。我想他是负责任的人,但是我觉得与他在一起就像隔了一代人的那些种感觉,没有一种很喜欢他的感觉,在他的面前我放不开,感到不是不开心,也不是很开心。”看来你和我走的是同样的路啊,况且这个男老师也和我一样,是一个为人老实,注重现实的人,这可能与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有关。我当年在谈对象的时候也和他一样,毕竟是介绍的,而且年龄也大了,所以首先在心理上对你有好感,但是彼此还不甚了解,由于谨慎与羞涩,以至于说话做事畏首畏尾,很难放得开;其次,将你看得比较神圣,因此处处小心,不免处处尴尬;最后,他对自己缺乏自信心,这与年龄已经在恋爱之上的挫折有关,当然也就很难浪漫起来了。呵呵当你明白了对方的以上几点心理和行为表现之后,你就会知道怎么去做了。
你说“他的性格是缺少浪漫的那种人”,在这里我们有必要知道浪漫是什么?浪漫是以美好而明朗的角度去看待世界,看待生活。说得明白一点,浪漫就是你以童真、好奇的眼光去看待人和事,它会使你的心情越来越敏锐,对大自然和周围的人的感觉越来越亲切,进而使你对生活与环境产生喜悦,兴奋和新鲜感。你与他接触才三次,加之我前面所说的三点原因,你能看出他是否具有浪漫的性格吗?再说了,浪漫是建立了友情特别是相互了解之后,“你眼中的我”和“我眼中的你”趋于一致,且相互理解、相互认可、相互肯定、……,一句话就是“心有灵犀”,才能以明朗的眼光看待对方,才能使双方的感觉越来越亲切。只有这样,才能使双方交往起来具有喜悦,兴奋和新鲜感。你是一个聪明人,我想你一定会明白我的意思的。
另外,我们知道,人是情感动物,只有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才能产生喜欢和爱上对方。也就是说获得爱情的过程一般是从认识异性,然后与异性结交和往来成为普通朋友,当与异性成为普通的朋友之后,如果双方感觉到志同道合、心有灵犀,那么就可以再进一步而成为知己,在知己的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我眼中的你”和“你眼中的我”趋向一致,进而相互理解、相互喜欢、相互欣赏和相互吸引,这样才可以收获爱情。无论是任何人都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这是因为恋爱的终结是组成家庭,组成家庭就意味着尽义务、负责任、享幸福、获照顾,这就意味着恋爱需要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认识,观念与观念之间的碰撞,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以及进退维谷的探究等因素的切实参与。既然有这么多的因素的切实参与,那么就说明相互之间的交往和了解是最关键的!建议你放下心中的急切,多多与他见面沟通和交往,相信在交往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你的感知会告诉你一切的!
最后我要说的是:爱毕竟是自我的情感体验,我所能做的只能是提供参考,何去何存还需要你自己把握!你的朋友杨永龙即日。
杨老师:
您好!非常感谢您的来信。我能和您继续交流的对吗?我想我会继续与他沟通下去,再做决定。有什么问题我还向您请教好吗?——黎锦
黎锦老师:
您好!我随时都乐意与你交流,当然也非常愿意与你共同探讨你所提出的问题。你的朋友杨永龙即日。
杨老师:
您好!我又打扰您了,我是一个孤独的女孩,虽然我34岁了,但是我还没有结婚,我每天都生活在自卑的怪圈里,每天我都好像听到有人在我的耳边说:您这么老了,怎么还不结婚?您是不是有问题,您是个嫁不出去的女人!我真的很痛苦。我也希望像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孩子。杨老师,您说我是一个正常的人吗?我该怎么办啊。
另外,我上次和您说的那个人,在我的心中,老是有这个念头,觉得那个人比我老,我怎么会找一个那么老的人呢?如果我的同事看到了,他们会不会笑话我呢?我老是想这个问题。我在想,我那么差劲,找一个那么老的人,总感到有人在背后这样说我。但是我又没碰到一个令我满意而他又对我满意的人。我真是矛盾得很,杨老师,您说我碰到了这些问题,我应该怎么办啊?
说实在的,要我很具体地描述我要找的人我也描述不出,我也不很清楚要找怎样的人?很优秀的我有自卑感,我把握不住的,我发现要么对方优秀,我配不起,要么对方有意要与我交往的,我又觉得不满意,我该怎么办啊?我也想,如果这样下去,我会孤独一辈子了,那样我又不是甘心。
杨老师,这些话,我从来没有对别人说过,但这是我的真心话。对了,您平时会碰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吗?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您也可以说说啊。我想象您的生活一定很忙,很充实对吗?祝身体健康!生活顺利!——尊敬您的黎锦
黎锦老师:
您好!首先我要说的是,你很正常!你之所以每天“好像听到有人在我的耳边说:你这么老了,怎么还不结婚?你是不是有问题,你是个嫁不出去的女人!”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在20~30岁这一时段内结了婚,而处于这一时段两头——20岁以前结婚或30岁以后还没有结婚——的人,大家总会以异样的眼光看待或议论,再加上自我从众的心理的暗示,所以你就好像听到了如是说也,所以我说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现。你之所以到目前还没有结婚是因为你还没有碰到属于你的那一位,当你碰到了属于你的那一位,那么你到了一定的时候也就嫁出去了!这就是个体的独特性所在啊!
你说“我上次和你说的那个人,在我的心中,老是有这个念头,觉得那个人比我老,我怎么会找一个那么老的人呢?”这本身好像不是你自己心中的话,我看很像是你怕同事的议论或笑话,其实活人为自己,让自己生活在一个重现实、尽义务、负责任的另一半的呵护之下,享有幸福、愉悦和快乐,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我们常说心之欢愉人欢愉,心之幸福人幸福,心之有爱、爱满天涯,在此我要说的是我们的幸福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所要体验和享受的也是自己的轻松、幸福、悠闲和自在,这些都来源于“万事尊心”“活人为己”,所以我要对你说的是: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能去掌控的,当然也包括他人的冷嘲热讽以及“不解和嘲笑的眼光”,不要奢望所有人都认同我们,也不要奢望所有的人都喜欢我们,一句话就是: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待和评价我们。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只会让我们自己变得脆弱而敏感,当然也会让我们活得很苦恼、很累,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记住“万事尊心”“活人为己”,自己的幸福、快乐和愉悦永远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同时建议你到我的博客参阅《怎样才能接纳自己》,相信它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另外,你说“很优秀的我有自卑感,我把握不住的,我发现要么对方优秀,我配不起,要么对方有意要与我交往的,我又觉得不满意,我该怎么办啊?我也想,如果这样下去,我会孤独一辈子了,那样我又不是甘心。”这是你没有把这个“人”字了解清楚。我们知道简写“人”字的组成是一撇一捺,撇长而捺短,这就意味着人之所以能成为人,一方面作为个体来说,他是有长有短,这就需要个体与个体之间长短互依互补,这样才能有相互之间和谐的依赖关系,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一般来说都是以相互依赖和相互扶持而共生共存的,也就是说只有个体与个体之间长短互依互补以及相互依赖、相互扶持达到了共生共存,这个“人”才能挺立起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要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来看待自己、理解他人,那么我们就会结交到真心的朋友,当然“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爱人也就会适时地向我们走来。
你问我“平时会碰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吗?”生活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篓子,当然我也一样会经常碰到不开心的事情,只不过我一方面把事情向积极的方面去想,另一方面我也习得了转身就忘事的技能,所以我把主要的心思放在了我所喜欢的事情之上,不开心的事情也就自然而然被我忘记了。
杨老师:
您好!想不到您那么快就给我回信了,真的非常感谢。您的回信会给我很大的帮助,让我渐渐明白了一些事。对于接纳自己的问题,说实在的,我真的不是很很喜欢自己的,总有自卑感,我不知怎样去认识自己,有时会过高估计自己,经常会过低估计自己,有时我对自己的品行是否端正而产生怀疑。但是说实在的,我内心从来没有过要害谁的念头,我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只是经常我不会如何处理问题,往往适得其反。您觉得应该如何去观察自己和别人呢?我常常在这方面不会去观察,也不会去下什么结论。对一个人的品行好坏我不会去判断,杨老师,您是怎样对观察一个人的?能说说吗?——尊敬您的黎锦
黎锦老师:
您好!关于接纳自己的问题,我已经在《怎样才能接纳自己》一文中讲得非常清楚了,在此仅摘录一段供你参考和运用:接纳自己=爱自己。爱自己就是多对自己说赞美之辞、接纳自己的情绪、主动去做让自己舒服的事、拒绝去做使自己不舒服的事。包括对自己宽容,为自己感动,为自己流泪,给予自己同情和怜悯,给予自己温暖,允许自己犯错误,允许自己做傻事。爱自己的人也是懂得尊重和热爱他人的人;爱自己的人,知道幸福、愉悦和快乐来自于自我内心的体验,他也知道自己什么事情能做到什么事情自己做不到,能做到的尽力而为,做不到的不苛刻强求,所以他明白“活人为自己,做事为自己也为大家”道理,所以在生活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中首先考虑自己的内心是否幸福、愉悦和快乐,同时也考虑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能否给大家也带来幸福、愉悦和快乐。
至于如何对待别人,其实我在《关于爱情的思考》《爱的法则——爱始于人的思想》《爱的法则——从尊重自己做起》《爱的法则——要想得到爱,就必须先付出爱》《爱的法则——抛弃偏见,给予自由》《爱的法则——要找到一份真爱,就必须创造真友情》《爱的法则——真诚的沟通》《爱的法则——热情点燃爱》《爱的法则——信任是爱的基本元素》《打开心灵,让爱与你结伴同行》,等文中已经作了详细的论述,我建议你花点时间去好好读一读它们,这将有助于你更进一步的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