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亲子孩子交往同学来往 |
分类: 教育学习 |
杨老师:
您好!我是一位高二学生的家长,前两天,我从他的手机短信中发现,他交往的个别同学及朋友的思想品质极不好,以前也曾听他说过,我告诉他,不要和这些同学来往,他也答应我了,但是从短信中可以看到,他们还在来往。您认为我应该如何和他谈,毕竟我是私下看他的短信的。(其中有一个男同学和他们同学合伙以学校要举办XX活动的名义骗家长的钱,学校知道后给了处分,这是我儿子告诉我的,这次我从他的短信中看到,这个孩子还在外边偷自行车卖钱用,另有一女同学抽烟)因为我儿子经常给我们要钱用,基本上都会给他的,至于他背过我们是否有以上的行为,我也不能肯定,但至少我们没有发现。盼望您在百忙中抽时间早日回复。谢谢!——一位高二学生家长
这位家长:
您好!谢谢您对我的信任,也非常乐意与您共同探讨您所提出的问题。
从您的信中可以看出,您和孩子的关系是比较融洽的,好像孩子也愿意与您们交流学校所发生的事情,仅这一点就非常值得称道。在此我要提醒您的是:平时在家庭要创造和谐、温馨和关爱的环境,在饭桌和其他闲暇时间家庭成员之间能畅所欲言,这样您就完全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在学校的行为表现,然后再恰当的时间和恰当的环境给予恰当的诱导。
其次,我要说的是:任何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个无比宽阔的海洋。您说孩子“交往的个别同学及朋友的思想品质极不好”,其实我觉得在很大可能上是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吸引了您的孩子,使您的孩子从他们那里得到了他在师长和其他朋友之中得不到的心理满足之感。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并不是简单而盲目的禁止,而在充分尊重和信任孩子的基础上,让孩子在交往实践中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和选择朋友的原则以及方式方法——孩子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而是在生活的体验中逐渐达到心灵丰润、健康与成熟的。
第三,您说“我告诉他,不要和这些同学来往,他也答应我了,但是从短信中可以看到,他们还在来往。”其实这是孩子对父母、师长教诲“内化”过程的正常表现——在对不同观念和情境进行比较、选择、批判和整合后,他们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并由此逐步树立自己独立的为人处事观,最后再外化为行为。这一过程说白了,就是自我教育过程。孩子的“自我教育”过程应该得到尊重。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建议,帮助孩子自己判断:这样做究竟对不对、该不该、值不值、做不做。比起他律,自律的效力会更显著、更持久,也是孩子自己乐于接受的方式。
第四,您说“您认为我应该如何和他谈,毕竟我是私下看他的短信的。” 前面我已经谈到“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建议,帮助孩子自己判断:这样做究竟对不对、该不该、值不值、做不做。” 这当然不是直接去指出孩子与“思想品质极不好”的同学及朋友交往的事实,而是以交流和探讨的形式,让孩子明白与这些同学及朋友交往的优缺点,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和自律。当然您还可以家庭探讨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为由,进而与孩子探讨学校同学之间的交往问题,并顺其自然地给孩子讲述一些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常识和技能技巧,使孩子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接受您的“扶持和修剪”。
第五,孩子成长的过程有风有雨,也有痛苦也有失落,成熟更需要付出代价。成长是一种过程,成熟是一种心灵收放自如的境界,要经过坎坷与艰辛的磨砺。成熟需要参与实践,在“好人”与“坏人”交往的过程中才能练就为人处事的技能和技巧,所以当我们对孩子进行了引导、指点和建议,孩子也就会通过自己的认知内化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当孩子学会了鉴别和选择朋友,学会了处淤泥而不然,那么也就预示着他已经成熟了,那么我们做父母的也就可以放心地把孩子交于社会了。
不知以上所谈对您教育孩子是否有助益,您的朋友杨永龙敬请您批评!

加载中…